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准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确保我区顺利完成2018年度脱贫任务,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把握2017年我区脱贫攻坚良好势头,把“起势”变“定势”,变“优势”为“胜势”,为脱贫攻坚提供持久动力,为2018年脱贫攻坚谋好局、开好头、造好势、起好步。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摸排,找到“短中之短”。熊口管理区未脱贫116户311人,为摸清情况,找准“症结”,要认真分析当前脱贫攻坚形势,对精准扶贫做一次全面诊断,一条一条研究深化精准扶贫举措,对照“六个精准”、“两率一度”要求,开展一次全面摸排,找出工作最短的短板,作为着眼点和关键进行整改。
(二)聚焦重点,“先难后易”发力。瞄准贫困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四类重点群体,瞄准产业发展、小额信贷、创业就业、因病致贫返贫等重点环节,从难处着手、从难处发力。
(三)突出实效,彻底“拔掉穷根”。将贫困户的脱贫任务作为重中之重,活用各项扶贫政策。将帮扶单位重点帮扶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相结合,严格落实所有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责任,在分层次做好在册贫苦户、已脱贫户的帮扶工作的同时,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关心关注非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整体上朝着小康目标奋勇前行。
三、工作措施
(一)突出产业扶贫。通过发展解决增收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贫到户、分户施策,依托我区现有的“虾稻共作”“大棚蔬菜”种植优势产业,有针对性的引导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
1、产业全覆盖。结合我区实际,以长短期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虾稻共作”“大棚蔬菜”等增收产业。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致富门路,使得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2、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不断完善电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选定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3、技术服务全覆盖。以“扶智扶技扶业”为重点,主动配合市农办等部门组织贫困户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不断增强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4、平台推动全覆盖。积极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的注册,以“中国社会扶贫网”为平台发挥线上推介作用,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副产品。
(二)重点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做好2018年扶贫小额信贷申报及审核工作,召开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座谈会,全面贯彻落实《潜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全力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包户干部要搭建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户之间的桥梁,利用小额信贷带动扶贫户增收,助推金融扶贫,力争116户未脱贫对象基本能享受金融扶贫政策,达到增产增收增效。
(三)加大到户政策落实力度。申报、审核贫困户特色种植养殖财政补贴资金;申报困难对象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导和鼓励贫困人口参加电商培训,开展电商业务;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纳入低保五保救助。
(四)开展精准扶贫专题业务培训。对各分场(办事处)进行扶贫户精准识别退出业务培训,统一规范全区贫困人口进退标准、程序和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夯实领导强责任。区党委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主任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要做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区党委与每个分场(办事处)公司签订责任状,明确具体任务,确保精准脱贫工作责任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
(二)完善机制强服务。坚持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区工作重中之重,夯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实行每月组织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各驻村工作队和包保干部要经常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开展调研,摸清贫困原因,研究贫困措施,落实项目资金,为贫困户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做到脱贫“一户一法”。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贫困户“革陋习、树新风、脱贫困、奔小康”。大力宣传精准脱贫攻坚相关政策,使脱贫攻坚工作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着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浓厚社会氛围。
(三)考核奖惩严监管。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实行脱贫攻坚专项考核对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一票否决”。要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实行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强化责任落实。对按要求完成脱贫任务好的分场(办事处)、公司、户以及包保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进行表彰奖励。全区都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