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政府落实民生责任的重要途径。发布会上,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雷华介绍,“十四五”以来,全省民政系统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解决民政领域群众急难愁盼。
“兜底性特殊困难群体基本民生保障更实更牢。”雷华介绍,“十四五”期间,我省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561.22亿元,年均保障约193.84万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建立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机制,截至目前,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824元/人·月、657元/人·月,相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38%;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达到1647元/人·月、1264元/人·月,相比“十三五”末分别增长24.3%、41%;临时救助水平达到2248元/人·次,相比“十三五”末增长48.68%,五年累计救助81.45万人次。全省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人口中115.12万人纳入低保、特困或临时救助范围,兜底保障更实更牢。
发布会还介绍了我省“十四五”期间在基础性分级分类养老服务供给、普惠性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相关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