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城市与农村的基本单元,其健康与活力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整体进步与发展。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变迁,社区社会组织在促进社区治理、服务社区居民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在满足社区多元化需求、激发社区内在活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2018年,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城市和农村社区应分别平均拥有不少于十个和五个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并将支持社区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文件的意图非常明显:一是社区基层,二是民生服务。希望通过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使基层的民生服务更加丰富,这也符合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及建设美好生活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目标实现起来仍有不小的难度。
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社区社会组织主要集中在服务民生诉求的领域,如养老、助残等。这些组织大多依赖政府资金,其发展受到政府支持力度的直接影响。虽然这些组织已经扎根社区,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它们的触角主要停留在特定群体和特定服务上,未能充分激发社区的内在活力。
那么,社区最缺什么样的社会组织呢?答案是能够激发社区内在活力、整合社会资源并将其引入社区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相对较小,能够以创新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然而,这样的组织在现实中却是凤毛麟角。
社区缺少能够激发社区内在活力的社会组织,是能够真真正正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落地到社区的社会组织。
为了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类稀缺且重要的社会组织:
一是服务党建引领和区域化党建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可以帮助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引领能力、创新党员活动和服务方式,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例如,通过开发有趣的党课项目,吸引更多党员参与学习和服务。
二是服务社区治理和社区营造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注重挖掘社区资源和人才,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它们通过汇聚社区内外资源,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营造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三是社会问题解决机制的社会组织。随着社区问题的日益复杂化,需要多方的协商和博弈来解决问题。这类组织可以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各方沟通与合作,共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四是文明素养倡导类的社会组织。这类组织致力于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和公共意识,推动社区文明建设。例如,通过倡导文明养宠物、垃圾分类等公益项目,引导社区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