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肌肉力量的提升需要加强力量训练,但青少年处于生理快速发育阶段,盲目训练易引发损伤。这期我们从青少年营养需求特点、科学训练原则、营养核心方案出发,为青少年力量训练提供专业指导。

青少年力量训练遵循适配性原则
12~18岁的青少年处于第二次生长高峰,生理发育特殊性决定了其力量训练需遵循适配性原则,营养支持应围绕生长优先、训练辅助展开。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殊性
青少年骨骼发育尚未成熟,此时骨密度、骨骼韧性均低于成人,若承受过大负荷,易导致骨骺损伤。因此,力量锻炼需遵循负荷适配原则,以不压迫骨骼生长为前提,优先选择自重或轻负荷,避免超过自身体重1.2倍的负重训练。
青少年肌肉系统呈现肌纤维体积增长快、神经控制能力弱的特点。12岁后肌肉量年均增长5%~8%,但快肌与慢肌纤维比例未固定,神经对肌肉的协同控制仍在发育,决定了青少年力量训练需遵循功能优先原则,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提升神经肌肉协调性,而非追求肌肉维度。过度追求快速增肌会因肌肉合成效率低而增加身体负担。
力量训练以安全、长效为目标
青少年力量训练需跳出成人化模式,以安全、长效为目标。进行系统力量训练前,青少年应进行2~4周基础适应期训练,核心是提升身体机能,不要急于开展负重训练。例如,进行提升腰腹等核心力量训练时,如果身体缺乏稳定性,则易导致动作代偿。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青少年可以通过跳绳、敏捷梯训练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每次训练前后进行拉伸(以腿部、肩部为主),保持关节活动度,同步提升协调性与柔韧性。

过渡到系统训练阶段后,也应以自重或轻负荷为主,避免因负荷过大压迫骨骼。频繁训练易导致过度疲劳,训练间隔应至少1天,给肌肉和骨骼充足的恢复时间。优先选择复合动作(如深蹲、硬拉、卧推等),减少单关节孤立动作(如二头肌弯举),避免局部肌肉过度负荷,导致发育不均衡。一旦动作变形,应立即降低负荷或暂缓训练,避免因代偿引发关节损伤。
青少年营养支持遵循三大原则
根据上述特点,青少年营养支持应该在做好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强化“训练适配营养”,核心应遵循三大原则。
蛋白质优先原则
蛋白质是肌肉修复与生长的核心原料,普通青少年每日需求1.2~1.4克/千克体重,而力量锻炼者需提升至1.6~2.0克/千克,且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鸡胸肉等)占比需超70%,确保必需氨基酸(如亮氨酸)充足。亮氨酸可直接激活肌肉合成通路,缺乏会导致训练后肌肉修复效率下降。

骨骼营养强化原则
钙与维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黄金搭档”,两者缺乏会使骨骼损伤风险提升3倍,影响力量锻炼的安全性。青少年每日需摄入钙1200~1500毫克(约500毫升牛奶+1份豆制品)、维生素D10微克(约每日晒太阳20分钟+1个蛋黄),同时加强户外运动。
能量平衡原则
进行力量训练的青少年要注意的是,碳水化合物需占每日总热量的55%~65%,为训练提供能量,同时要控制总热量,避免热量过剩导致肥胖。每周监测体重,若增长超过0.5千克,需减少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甜点)摄入,优先选择全谷物(如燕麦、糙米)。
青少年科学增肌的营养方案
青少年增肌的关键是“营养配合训练”,应围绕训练方式和不同训练时段分别制定目标营养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