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关系,你需要搞懂搞透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3372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白鹭湖管理区 发文日期: 2024年09月10日 09:30:54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9月10日 09:30:54 名  称: 乡村振兴的关系,你需要搞懂搞透

发布日期:2024-09-10 09:30 来源:白鹭湖管理区

乡村振兴的关系,你需要搞懂搞透

一是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千差万别,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突出。这就要求充分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把握其艰巨性、复杂性,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既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又允许和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一方面,国家加强宏观指导,省级负责组织协调,市级统筹谋划,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综合考虑域内人口、产业、土地、交通、生态、公共服务、村庄格局等发展需要,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体系,并与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实现多规合一,确保形成整体顶层合力。另一方面,顶层设计应体现方向性、原则性,区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产业特点、文化传统等特点,加强分类指导,为基层探索实践预留出空间,有利于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无论是乡村振兴规划设计、时序安排,还是主导产业、发展模式选择,都要符合客观实际,避免搞整齐划一“一刀切”、千村一面“一模式”。


二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此,既要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又要设置阶段性任务和短期目标,以长远规划统领阶段性任务,以战术目标的实现支撑战略目标的达成。从长期看,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短期看,要紧密结合实际,按“三步走”的要求,确定阶段性目标,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当前,最急迫的是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硬任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滞后等“三农”发展短板。要坚持因地制宜,对实现既定目标制定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注重质量、有序推进。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防止急于求成提脱离实际的目标,防止急功近利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更不能一哄而上刮风搞运动、层层加码盲目求进度。


三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

推动乡村振兴,既是解决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正确把握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既打好攻坚战,又打好持久战,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一方面,要科学统筹和增强各方面措施的关联度、耦合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防止畸重畸轻、顾此失彼。另一方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首先寻求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突破,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比如,立足资源禀赋,在发展产业上寻求突破,大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首先解决好脱贫问题;又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选择切入点,实施“厕所革命”行动,打好整治人居环境第一仗,等等。要吸取大干快上搞建设的历史教训,避免大拆大建,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珍惜乡村的地域特色、民族差异、文化个性,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等,注重体现乡土风情,保留原生态,护好乡村之“魂”,让人们有乡味可思、有乡愁可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