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新时代。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一环。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农村的基石,承载着贯彻和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引领和组织的核心作用。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29 620个乡镇、488 959个行政村建立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成败具有决定性影响,将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为乡村的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
然而,新时代中国农村社会出现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确立,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新的任务和挑战。比如,农村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情况更加复杂;与流动相联系,农村社会阶层变得复杂和多元;伴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持续推进,农村组织形式呈现出日益丰富多样的特点,诸如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各类社会组织等新兴组织不断涌现。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 918.5万名,比2022年底净增114.4万名,增幅为1.2%,但是从党员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分布来看,党员内部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公务员和大学生群体的入党积极性普遍较高,非公企业青年、农民工及青年农民等群体的入党意愿则相对较低。一部分地区,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创造力和生命力,给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提出新的挑战。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目标、基础和路径是什么?只有深入地研究这些问题,才能使其在新的历史时期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履行其领导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职责。这不仅关系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力,丰富党建的相关理论研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