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评|数字化赋能筑牢防返贫监测帮扶的智慧防线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2653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白鹭湖管理区 发文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09:29:1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8日 09:29:10 名  称: 兴农评|数字化赋能筑牢防返贫监测帮扶的智慧防线

发布日期:2025-08-18 09:29 来源:白鹭湖管理区

兴农评|数字化赋能筑牢防返贫监测帮扶的智慧防线

防止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任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是完成这项工作要扣的第一粒扣子,一直以来,各级干部高度重视监测帮扶工作。随着数字技术日臻成熟,为监测帮扶工作在信息获取时效性、对象识别精准度及资源配置效率方面不断注入新动能。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数据汇聚、智能分析与高效连接能力,正为构建灵敏、精准、高效的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体系提供核心支撑,驱动相关工作迈向智能化、科学化新阶段。


数字化监测帮扶推动防返贫工作更加主动,更加精准,实现资源效率最优化

目前,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在基层干部入户排查与人工比对的基础上,以数字化优化工作模式,构建更高效的机制,使得信息采集速度更快、颗粒更细,“漏”“误”更少。通过数据的实时汇聚与智能分析,实现返贫风险的即时捕捉、精准定位与趋势预测,为靶向干预提供决策基础。

多维数据融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智能预警系统,构建起动态监测的“神经中枢”,筑牢防返贫的首道防线。在数据层面,各地整合乡村振兴、民政、医保、教育、人社、残联等部门数据,同时纳入农户自主申报信息、网格员走访信息以及电商平台消费记录等社会数据源,构建覆盖收入、“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突发困难等多维度的全景数据库。在预警层面,一些省份会运用大数据构建科学、动态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预警模型。大数据模型着重分析收入骤降、医疗教育支出剧增、劳动力失业等关键变量波动,识别潜在风险点。通过设定多级预警线,如黄色关注、橙色预警、红色高危,实现风险等级智能判定与分级推送。预警信息直达基层网格员或责任人移动终端,触发实地复核流程。核查结果即时回传系统,形成“监测—预警—核查—反馈”的闭环,显著提升风险发现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精准识别后,大数据可进一步实现帮扶资源与个体需求的最优匹配,提升施策精度与效能。基于动态监测数据,为每一户风险对象生成包含返贫原因、发展能力、资源禀赋、现实需求的“数字画像”。利用智能算法,将其需求与帮扶政策、社会资源进行自动匹配,生成个性化帮扶方案建议。例如,针对因病因残致贫风险户,系统可优先匹配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政策;对缺技能失业户,则精准推送岗位信息与技能培训项目。

大数据分析可揭示区域风险分布特征与帮扶措施成效,从而实现政策资源配置优化。管理部门根据大数据科学研判,动态调整帮扶资金与项目投向,实现有限资源向高需求、高效益领域倾斜,使政策效能最大化。

在深化数字化赋能的实践过程中,需前瞻防范新的潜在风险

要强化数据质量与共享机制,推动数据采集标准化、规范化,健全跨部门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与安全规范,破解“数据孤岛”;要关注偏远地区、老年群体等“触网”困难区域及人群,弥合“数字鸿沟”,在运用大数据进行监测的同时,坚持“线上预警+线下核实”双轨并行,并建立申诉复核通道,有效保障了公平性;要加强算法透明度,定期审计,确保监测帮扶公平公正公开。

数字化赋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不是简单的工具迭代,而是机制优化。它以数据为血脉、以算法为神经、以智能为大脑,构建起一道全域感知、精准识别、快速响应、高效施治的智慧防线。在这条“智慧防线”的守护下,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定能更加高效务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工作也将更加有力有效。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