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微成著 “分”享新貌——高场街道“积分制+”探索纪实

发布日期:2025-08-14 11:18 来源:“积”微成著 “分”享新貌——高场街道“积分制+”探索纪实

盛夏清晨,蝉鸣初起,高场街道高场村村民熊天妹已经忙活开来。清扫村道、铲除杂物……看着焕然一新的小广场,熊天妹脸上笑意舒展:“扫干净了,心里也敞亮,攒的积分还能换袋洗衣粉,划算!”在村务的公开栏上,熊天妹的名字和新得的“5分”格外醒目——这不只是一次性的义务劳动,而是高场街道推行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后,村民争相参与的日常风景。

“小积分”撬动“大参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之道亦是如此。过去,高场街道长期面临人居环境整治的深层困境:干部“一头热”,村民“冷眼看”,突击清理后很快回潮。破局之法,在于精准导入“积分制”管理模式。

提升人居环境就是增进民生福祉,而科学合理的积分制度,正是激发内生动力、确保整治成效的命门。为此,高场街道探索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小组会“三级会议”,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形成“方案制定-细则完善-评定执行-服务保障”闭环管理机制,确定由党员骨干、村民代表组成积分评定小组,建立“村民申报-小组审核-专人登记”的标准化流程,制定全年积分活动计划。

“以前磨破嘴皮子,效果也打折扣。如今大家比着干、抢着干,劲头足得很。”高场街道穆凯深有感触,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党建引领、积分赋能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宛如一把治理密钥,既开启了村民主动参与、共建家园群众主动参与的源头活水,也疏通了人居环境常态长效、善治共享的良性循环,为基层善治注入了持久动能。

小超市”承载“大文明”

,从激发参与到凝聚文明,积分制的效应持续深化。走进保安村“积分超市”,货架前人声鼎沸,提着兑换物资的村民笑意盈盈。“老李又攒了高分啦,我们得加把劲了!”一句打趣引来阵阵笑声,争先的氛围里洋溢着共建共享的和谐新风。这里,已不仅是个兑换点,更是丈量乡村文明、展示新风的窗口。

带动1500余人次志愿清扫、打造78处“小三园”、清运50余吨垃圾……谈及积分制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成效,村党支部书记章光学颇为自豪:“村民事,就得大家议、接地气。结合街道机制和村务实际,我们把建言献策、矛盾调解等35项实事纳入积分范畴,用‘小杠杆’撬动了‘大热情’。目前,全村累计积分已突破2497分。”

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双向奔赴”,源自透明公正的运行机制。据了解,在街道工作专班指导下,保安村建立“日记录、随时兑”动态管理,积分变动月月“晒”在公开栏和微信群。

“我们还设置了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年终,村民对“两委”履职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管理公开透明。”昌祖红介绍,此外,保安村还将积分与发展党员等事项挂钩,形成“物质奖励+精神激励”双轮驱动模式,推动“行动挣积分、积分换实惠、荣誉促长效”的治理闭环落地生根。

小积分铺展善治新卷,大动能擘画振兴宏图。一张张积分表,不仅记录着村民的奉献点滴,更似如椽巨笔,书写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篇章。放眼未来,高场街道将继续深化长效运行保障制度,持续激活群众参与热情,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