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的警苑社区刘家巷,一盏盏路灯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点亮漆黑的夜空,随处可见的是三五成群的居民在饭后相约散步,仿佛白天一样明亮、热闹。
小区建设,把“话筒”交给群众
这一切都要从安装路灯这件事说起。以前,刘家巷的夜晚漆黑一片,直到共同缔造工作开展以来,警苑社区共同缔造工作专班及刘家巷临时业委会成员以屋场夜话、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听到了诸多居民主动说,“晚上黑灯瞎火的,我们老人家出门很不方便。”于是,经过开会商议,大家决定一起想办法,一定要让小区里的路灯及楼道灯亮起来。
社区搭台,把“舞台”让给群众
但钱从哪里来?在哪安装?谁来安装?这些问题在议事协商会上,被一个个地提了出来。此刻,一位70多岁的老党员站了出来,在他的提议下,大家决定成立路灯安装共同缔造理事会,对于资金问题则先发动群众自愿捐款。在理事会及临时业委会成员带头下,发起了“让爱心传递文明,让小区更有温度”路灯修缮爱心募捐公益活动,居民们纷纷捐款,逐渐筹集了1万多资金用于路灯购置及安装,资金问题迎刃而解。随后,由临时业委会联系爱心商家,低价购买了一批路灯器材,路灯安装逐渐有了着落。
问需于民,把“标尺”递给群众
为了节约有限的资金,大家商定,能够自己动手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干。在理事会及业委会的带领下、小区居民的参与下,各个老党员同志、热心居民,以及小区的电工师傅,根据大家在屋场夜话上协商确定的安装位置,开始做挖坑、预埋、安装等工作。也许正是印证了“最好的引导是带头行动”这句话,越来越多的居民以实际行动参与进来。无论是搬货物、抬水泥,挖线路、还是递橡套线、量线路,几乎所有的人,都为路灯安装出了力。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小区25余盏路灯的新装和35余个楼道灯的安装,小区里的路灯亮起来了,楼道灯也亮起来了,大家这几年的心愿,终于变为了现实!
夜晚的刘家巷,从足不出户,到相约散步,这是共同缔造带给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是大家不等不靠、齐心协力为家园带来的改变。
共同缔造,重点在共同,难点也在共同。社区治理的主体是群众。开展共同缔造,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摒弃“说教式”“命令式”工作方法,把“舞台”和“话筒”交给群众,以群众满意为导向,聚焦急难愁盼问题,从小区建设、人居环境等可见可知可感的身边事入手,让群众既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又是最大的受益者,让群众“有平台说事、有场所议事、有人员主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