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碑镇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108819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高石碑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0年05月29日 08:59:57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05月29日 08:59:57 名  称: 高石碑镇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0-05-29 08:59 来源:高石碑镇人民政府

高石碑镇

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根据市政府办文件精神,高石碑镇认真梳理总结了2019年工作亮点、特色及工作成效,认真谋划了2020年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石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四个着力”“四个切实”重要指示精神,主动融入全市“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民生福祉改善等重点工作,紧盯目标,直面问题,主动攻坚,奋力前行,圆满完成了年初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可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限上销售额2882.2万元,完成税收20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90元。其中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9300万元。

(一)坚持产业先谋,特色农业初具规模。始终把产业兴旺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全市“南红北绿”农业产业战略布局,结合实际,确立了以种植果蔬、虾-稻、半夏、大豆为主,养殖江汉鸡、鹌鹑等为辅的多元化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集中打造万亩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截至目前,共建成千亩以上生态果蔬产业园3个、千亩半夏基地1个,打造魏棚虾农果蔬、灰台供港蔬菜、曾岭楚禾之春、笃实长脑渊再生稻、义新半夏等五大农业特色品牌。高标准建设2300亩虾农生态农业园、1050亩灰台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1000亩笃实绿色生态种养基地、1000亩义新潜半夏连片种植基地,整合汉江兴隆河生态绿道、引江济汉等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吸引游客下乡,“农业+旅游”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基础先建,大交通格局基本成型。以集镇为中心,坚持高起点、大手笔搭建城镇交通骨架,成功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全面建成了汉江兴隆绿道和辅道、永长路、堤顶公路等,正在积极推进董高线和团中路拓宽改造工程。今年以来,共新建道路52.33公里。待董高线和团中路建成后,将基本形成以钟长路、广林路、董高线、团中路、绿道、兴王路、234国道、永长路为基本框架的“四横四纵”大交通格局。

(三)坚持项目先动,招商引资全面突破。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紧盯劳动密集型产业,成功引进了艾颢制衣年产400万套高档品牌服装项目和湖北君成佐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半夏项目,正在积极对接潜江市楚淼水产品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小龙虾休闲食品项目。其中,艾颢制衣项目已于2019年3月全面竣工投产,解决就业300余人。湖北君成佐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00吨半夏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正在平整土地,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年加工半夏1500吨,实现产值1.6亿元,增加税收120万元。

(四)坚持环境先美,镇容村貌逐步改善。坚持规划先行,逐步完善集镇功能,规范集镇管理,大力开展集镇、钟市集镇、兴隆街环境综合整治和集镇禁鞭工作,全力推动集镇公共游园一期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前可完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集镇提档升级工程。同时加快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整治村5个。强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2018年厕改任务2218户。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提升畜禽禁养治理成果,关停禁养区内12家养殖场,完成2家规模养殖场治理、限养区内47家“一场一策”养殖户升级改造和田家湖畜禽养殖污染。积极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取缔污染企业2家,完成整改1家。

(五)坚持民生先投,人民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聚焦脱贫攻坚。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总要求,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金融扶贫、政策兜底等方式,一手抓扶贫任务,一手抓脱贫成效,预计年底前可完成2019年脱贫222户540人脱贫任务。同时整合项目资金,共实施了大岭村三支渠主干道路、伍场村台区道路、灰台村三组水田U型槽等扶贫项目。其中2017年底整村脱贫出列的老堤村通过村集体投资100万元新建了服装厂房,预计建成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效。聚焦民生工程。今年以来,共实施民生基础设施项目21个,总投资10.71亿元,南水北调后续工程、汉江堤防整险加固工程、汉江堤防复垦工程、小岭片高标准农田补建项目、兴隆片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迅速,效益明显。特别是总投资400万元的天然气利用工程即将建成,在乡镇中率先实现了天然气入户通气。聚焦社会事业发展。巩固提升教育质量,2019年一中中考再创辉煌,综合排名全市第四,潜江中学录取39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成功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第九届中国农民春晚分会场暨2019年湖北广电‘红色文艺轻骑兵’”、“花开新时代 童梦老堤村”、建党98周年暨建国70周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聚焦社会稳定。投资140万元建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选派村级调解员115名,调解纠纷39起,成功调处32起,调处疑难案件2起。严格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保责任制和领导干部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压实了信访维稳责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积极配合市政法委、市公安局查处了涉黑涉恶案件1起。严格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举行消防演习12次,开展加油站、气站、烟花爆竹店等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专项整治8次。全域开展禁毒工作,先后开展5次大规模、全方位的罂粟排查工作,累计铲除罂粟2538株,批评教育群众67户,有效巩固了罂粟“零种植”的工作目标。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经济与民生同步发展,进一步细化任务,强化措施,优化作风,加快推进“一镇两区”建设,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实现赶超发展、走在前列。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力“双招双引”,推动产业发展向精。

围绕一个核心抓招商。牢牢把握全市打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江汉平原小三峡”核心目标,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全面对接卓尔控股有限公司、武汉户部巷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全国知名企业,加快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农场、汉江旅游码头、兴隆旅游开发项目、房车营地等项目落实落地。

围绕两大特色抓招商。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充分发挥潜江裁缝和农业产业两大优势,紧紧围绕服装和中药材两大特色产业,全力开展资源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支持艾颢制衣、上海羽发服饰等服装企业提档扩规,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实现服装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取暖、合作共赢。全力发展半夏产业,加快推动义新半夏加工厂项目建设,确保2020年5月投产。

(二)聚力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向好。

全方位争取项目。紧紧围绕省市两级的宏观政策和发展规划,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省级驻村工作队、市直各单位衔接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争取项目资金,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全要素保障项目。坚持在队伍、资源上向项目倾斜,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确保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受益。重点推进公共游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汉平原小三峡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高效高质完成。

全天候服务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的鲜明导向,全面掀起“人人拼着干、人人比着干”的热潮。进一步完善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一周一调度,一月一结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类民调问题,全力确保项目按期建成。

(三)聚力“三大攻坚战”,推动发展质量向优。

坚决打赢重大风险防守战。紧盯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化解,加强互联网、媒体舆情监测,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机制。突出抓好金融机构风险化解,加强不良贷款处置,严厉打击民间非法集资,防控互联网金融风险,保护好人民群众利益,营造法治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加快推进大岭村四支渠疏挖、何湾村通组公路、来麟村白鹤渠道路、魏棚村卫生室、伍场村台区道路、窑堤村泵站建设,确保扶贫项目早日建成、贫困户早日受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压紧压实党员干部包片、包村、包户责任,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帮扶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全面完成2020年20户57人的脱贫任务。

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卫战。聚焦生态环保政治任务,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和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推进何家潭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厕所革命”,重点完成魏棚村、兴隆村、窑岭村、笃实村等村的厕改任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深入开展集镇禁鞭、扬尘、秋季秸秆禁烧等专项整治,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全力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重拳打击汉江非法采砂、非法捕捞等违法案件,坚决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四)聚力城镇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面貌向美。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小城镇建设,逐步优化城镇布局。深入实施集镇精细化管理,坚决遏制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营造整洁干净、规范有序的城镇环境。

提升美丽乡村成色。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支持曾岭村、灰台村、魏棚村申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兴隆河沿线长市村等8个村申报省级美丽乡村整治村,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示范村。学习借鉴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做法,选择1-2个村探索开展城乡垃圾分类。

提升城镇人文内涵。深入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集镇居民积极投入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全面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以良好的人文风貌重塑乡风文明。

(五)聚力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发展向上。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以赴解决好各类民生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加快推进福利院院民宿舍改造工程,全面提升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统筹扩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逐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优抚、退役军人服务等事业发展,最大限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门、一网、一窗”建设,全面实现154个镇级、9个村级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持续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不断优化计生服务。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持续繁荣文体事业发展,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文艺惠民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

优化社会综合治理。持续深化平安创建工作,全方位打造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挖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依法捍卫公平正义。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压实工作责任,积极探索建立“人民调解员”调解机制,不断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定期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不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防控重大动物疫情。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