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1-6月完成规上工业生产总值9500万元,增速1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亿,完成全年任务102%。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4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全年任务53%。完成社零额1204万元,同比增长15%。
一、坚持稳中求进,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力招商引资添动力。坚持全域进行“大招商”“招大商”的准则,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主动出击,以实干促实效。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积极推介本地优惠政策,以商“带商”。成功招引高锐达新能源渔光互补、华润风电、潜江半夏等3个重大项目,合计总投资12.5亿元。二是推进项目建设促发展。坚持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项目”的理念。投入1850万元,疏挖沟渠5条、重建涵闸5处、箱涵12处,投入1200万元,新建日供水1万吨水厂。投入1784.7万元的灌区项目、840万元的义新高标项目、300余万元的移民项目以及13.7万元的二线船闸项目已经纳入设计,半夏文旅研学生态农业综合体、“多多买菜”蔬菜水果分拣中心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此外,交通、移民、集镇等项目也正在快速推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提质量。坚持长效跟进,全程跟踪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沃土。走访调研企业了解诉求,及时反馈相关单位协调解决。创建政企交流群,信息共享。现已邀请市经信局加强对艾颢制衣、楚禾农贸等企业的政策指导宣传,讲解技改政策,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农业为先,乡村振兴再创新佳绩
一是狠抓耕地保护。坚持响应“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方针政策,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进行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积,优化土地结构,促进土地流转。2024年上半年完成342亩新增耕地指标入库,新增耕地面积,完成1500余亩“旱改水”工作。二是兴办特色农业。坚持以探索特色农业为目标,不断推陈出新,提升农作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以“一组两作区”为抓手,盘活土地资源,让“小田”变“大田”,“散地”变“良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规模效益,推进机械化种植。截至目前,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153.94亩,累计流转土地3.79万亩,土地流转率由24%提高至40%。三是增加集体收入。按照依法依规、依靠群众、因村制宜、规范管理的原则,持续推进集体收入倍增工程,通过资产清理、债权清收、土地流转居间服务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落实“一组两作区”生产模式,提升流转效率,平均每亩流转价格增加300-400元。通过收取居间服务费,全镇增收350万余元。截至目前,23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3个村年收入超过50万元,9个村集体经济累计过百万。
三、坚持凝心聚力,村镇风貌再焕新容颜
一是坚持共同缔造,建设和美乡村。坚持全力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要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大会、标语、广播、横幅和小组塆台会统一干群思想,发挥800余名在家党员带头作用,号召在家群众齐上阵,持续开展春季环境整治大会战,开展三沟清理、塆台建设、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等。目前,已打造“美丽塆台”71个,清理管护镇域内县、乡、村道239.9公里,美丽乡村初具雏形。二是坚持协同发力,打造美丽集镇。坚持“小而精、小而美”的集镇建设理念,推动集镇建设系统化、精细化、常态化。全力推动集镇项目建设,改造了集镇桥及入口、拆除重建农技站现有危房,下水道、广场黑化、路灯,停车位,口袋公园、升级了集镇陈岭广场,对文化站门口进行改造升级。实行“门前五包”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集镇七乱治理、修复破损道路60余处,拔除乱耕乱种作物50余株,集镇“颜值”不断“刷新”。三是坚持久久为功,保护自然生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治理理念。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严禁滥砍滥伐,守护好森林资源。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河湖“清四乱”问题103个,黑臭水体及秸秆禁烧整治问题1个。清理河渠102条、累计47千米,水葫芦50000平方米。
四、坚持目标导向,民生事业再增新福祉
一是实事公开承诺顺民意。坚持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放在首位,把人民幸福安康作为我们的最终目标。建立民生实事公开承诺榜,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民生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保证推进过程透明公开。截至目前,全镇26个行政村共计确定公开承诺事项83件,已完成承诺事项43件,完成率达到51.8%。其中共提档升级村组、田间道路19条,安装路灯约30盏、田间抽水泵7台、排水涵洞8处。二是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生。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为民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效率。以数字化、便民化为抓手,积极推行基层便民服务“就近办”“自助办”“网上办”。积极构建“镇村”两级政务服务圈,推行村级帮办代办员制度,提供上门服务。截至目前,共办理便民业务976件,已实现27个村(居)帮办代办全覆盖。三是兜牢民生底线暖民心。认真贯彻执行“明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吃透政策,兜好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抓好救助工作,保障残疾人生活水平。做好低保户核查,保证公开公正。截至目前,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70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45户,救助金额达12.18万元。
五、坚持长效治理,安全稳定再添新保障
一是党群同行,构建治理有效格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解决矛盾。推行积分管理模式,设置积分台账,对党员、群众进行量化管理,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27个村(居)已有部分群众进行积分登记,积极参与村庄治理。设立网格员、调解员,逐级摸排调解,一人一档,专人负责,累计排查矛盾纠纷89起,化解63起。二是责任压实,落实辖区安全防控。坚持树牢底线思维,开展常态化“防溺、防毒、防电诈”,筑牢生命安全防线。加强防溺水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四个一”,截至目前辖区共落实“四个一”30余套,警示牌、警示标识80余处。深入群众宣传禁毒零距离,流动宣传喇叭车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引导居民下载国家反诈中心软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排查辖区工业企业、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屋等方面隐患。开展大小排查整治行动21次,发现整改一般安全隐患82条,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三是严阵以待,做好突发灾害应对。坚持以人为本、以防为主、分级管理。积极应对防汛抗旱工作,组织灌溉设施维修技术人员打灌溉井2口,解决旱情难题;组建160人的防汛应急抢险突击队,储备编织袋2万个、编织布3000块、铁锹100把、救生衣60件、发电机4台,确保防汛抗旱工作落到实处。
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再现新作为
一是精心谋划部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夯实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思想根基,补足思想之钙。讲廉政党课、学党纪法规,增强干部法纪意识。设立文化宣传栏,树立廉荣腐耻社会风尚。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组织2024年“七一”受表彰“两优一先”代表赴周老嘴、瞿家湾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等地开展红色教育。赓续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二是聚焦行为作风,加强党员自身建设。聚焦“书记讲忠诚、支部讲团结、党员讲公道”三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聚焦“工作作风整治、财经项目审批整治、喝酒打牌整治”等三项整治,强化工作作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三是保持清醒头脑,鼓足干劲勇毅前行。坚持追随我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不骄不躁,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进一步以经济发展更强、支部“口袋”更鼓、人居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便利为“答卷”,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