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碑镇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及2025年改革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47903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高石碑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4年12月20日 09:59:44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12月20日 09:59:44 名  称: 高石碑镇202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及2025年改革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4-12-20 09:59 来源:高石碑镇人民政府


2024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25%;限上商贸完成销售额3654万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8%;完成“四上”企业3家。预计完成全口径税收263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1745.26万元。

一、2024年改革工作总结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践行“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理念,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加力加速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三大板块”一是新能源项目引进投资5.2亿元的高锐达新能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已竣工投产;引进投资6.4亿元的华润风电项目,有序推进。二是特色农产品加工项目。依托农业资源禀赋,发挥投资牵引作用,引进投资3500万元的水蛭全产业供应链示范基地项目,带动就业200打造水蛭保健品原料基地和青少年研学基地。引进投资1.02亿元的半夏文旅研学生态农业综合体项目。一期项目建设2000亩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半夏药材标准化设施生产基地,年产半夏药材2000吨;二期引进投资5000万元的半夏精加工及饮片项目三期项目建设500亩半夏种苗繁育标准化示范基地和11亩半夏文旅研学基地。三是发展飞地经济。引进投资1.05亿元的潜江新能源制备绿氢示范项目,投产后年产1300吨绿色氢气产品,带动就业50余人。引进投资1.2亿元的雪萝公司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种植萝卜、雪里红等蔬菜用于出口,预计年产值5亿元,已在总口开工建设。

(二)以“一组两作区”为抓手,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坚持以“一组两作区”为抓手,即以小组为单位,将土地划分为自种区和流转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同时,加快土地集中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最大限度释放土地红利,实现群众、村集体、市场主体三赢局面。全镇聚焦果蔬、水蛭、半夏、虾稻、油料等特色产业,遵循“农户主体、市场导向、示范引领、协调发展”思路,发展了一批潜力大、前景好、带动强的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家庭农场149家,并依托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建设五大特色示范基地,致力形成“一村一品”、“连村成片”、“集群成链”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其中,重点建设以灰台和长市为重点的蔬菜示范基地,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2.2万亩;建设以何湾和蚌湖为重点的稻蛭共生示范基地,带动稻蛭共生面积1000亩;以窑岭为中心,打造800亩大豆半夏示范基地以义新和曾岭为重点,带动虾稻种养殖面积2.3万亩;以陈岭和三建为重点,建设2.5万亩油料种植示范基地,打响虾农果蔬、楚禾之春、窑岭半夏等特色品牌,夯实农业产业基础

(三)以“收入倍增工程”为抓手,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集体空,无人听;集体有,跟着走。”坚持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全镇实施“收入倍增工程”,用好资产清理、债权清收、居间服务、“一事一议和以资代劳”四种方式,盘活资产、激发动能、增收致富截至目前,村级可用资金1549万余元,年收入过10万元村23个,积累超100万元的村6个、超50万元的村8个、超10万元的村9个,集体增效效果显著。一是开展三资清查,理清村级(含组级)资产资源底数,建立农村集体项目事前审批制度,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收入800.82万元。二是债权清收,在确保稳定前提下,党员干部带头,清收历欠款等方式化解债务问题,1427万债务全部清零,清收历欠往来现金127.67万元。三是居间服务,推行“一组两作区”土地集中流转,全镇124个村民小组完成“一组两作区”,新增流转土地1.2万余亩,累计流转6.5万余亩收取居间服务费445四是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确保“一事一议”和“以资代劳”资金应收尽收,已收取两项资金91.27万元。

(四)以“共同缔造”为抓手,提升人居环境颜值

坚持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开展“全民洁城”和“清洁家园”行动一是集镇更精美。修剪道路两旁绿植1000余棵更换市政设施80余处修复破损路面、花坛60余处投入507万元改造农机站和粮站小区,新建停车位300个,增加休闲功能;争取资金500万元升级改造污水管网;投入200万元提档升级集镇街道,完善电力设施,投入23万元进行环卫保洁,推动集镇设施完善、功能改善、特色打造。二是乡村更和美。以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和美丽湾台为切入,采取“政府支持、村级统筹、塆组配套、群众参与”联治模式,投入300万元建设美丽家园;投资245余万元,建设美丽塆台71发动群众5500余人次;清理村组道路、沟渠河道120余公里自查的河渠与道路问题全部实现动态清零,今年全市春季大会战中取得第三名。三是生态更优质。新栽绿植7.5万余株,确保森林覆盖率稳居前列、Ⅱ类水质长期保持、空气质量常年优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今年,依托800亩烂漫桃林”和兴隆大坝,两个月时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增收8万余元。

(五)以“积分制”为抓手,有效推进乡村治理

坚持以“积分制”为抓手,按照“化解信访矛盾、人居环境整治、三沟清理、项目征地拆迁、参与文化活动”等五项内容制定管理办法,人居环境、文明新风、民主参与、社会综治四个方面开展积分创建各村因地制宜细化考核细则,建立积分手册和积分档案,做到一事一记录、一季一公示。设置27积分兑换超市群众靠积分兑换领取,唤醒集体意识,并将积分结果与参评优秀党员、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户道德模范挂钩,年底晾晒成绩单、统一结账考核、做好公布公示。如文化活动这一项就规定,“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并获奖的或者自发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加分。”在10月举行的第七届广场舞大赛上,各村(社区)前期正向引导,踊跃报名,镇内外29支队伍同台竞技,一展风采,赛出高石碑人民团结奋进、淳朴热情品格,类似应用还体现在项目建设、“三沟清理”、村庄清洁、调处矛盾、信访维稳等方面,有效推进乡村治理,打造乡风文明乡镇。

(六)以“公开承诺榜”为抓手,大力兴办民生实事

27个村居制定实事“公开承诺榜”作出公开承诺83项,已完成公开承诺实事76件。一是强化生产领域投入。投入10.2亿元的二线船闸项目、投入5345万元自来水管网项目、投入1784.7万元的灌区项目已落地实施;投入1839万元推进交通项目,已提档升级道路20.215公里;铺设田间道路16改造危桥9修复农田水利设施20余处投入1000余万元改造电力、农网;投入304万元的推进移民项目,保障群众生产需求。二是强化生活项目投入。开展亮化工程,安装村组路灯197盏,点亮兴隆河沿线路灯500余盏;清理公路50余公里、河渠26投入1240万元新建日供水1万吨水厂,已试运行;争取资金600万元提档升级老水厂;投资90万元,改造建设路至陈岭二组污水管道;争取资金50万元升级改造集镇道路监控视频三是加大城乡面貌投入。投入91.47万元完善中心小学配套设施,改扩建足球场;投入88万元新建口袋公园投资50万元改造集镇入口,重建标志牌“淳朴高石碑”;投入29万元,升级改造陈岭广场,修建乡村大舞台;投入24万元,改造文化站门前区域,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二、2025年改革工作计划

(一)持续加快经济发展一是加力招商引资。围绕符合市委、市政府对高石碑发展定位,结合全镇产业规划、发展实际全力支持服务招商,谋划引进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绿色能源、仓储物流、服装纺织、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好、发展前景佳、带动力强的优质市场主体。二是加速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改革发展主抓手,继续实行项目挂图作战形成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华润风电、二线船闸、跃进河灌区、交通、自来水管网、水蛭加工、半夏文旅研学生态农业综合体、集镇升级改造、“小田变大田”、义新高标准农田、美丽家园、乡村振兴、移民、中小学设施等重点项目实施;推动潜江新能源制备绿氢示范项目、雪萝公司农产品加工项目等飞地经济取得新进展。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聚焦改善营商环境,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推进和协调服务,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确保重点项目有效实施,落实好助企纾困政策,高效快捷解决企业难题,做到“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

)持续推动产业振兴一是培育特色农业产业。聚焦虾稻、水蛭、半夏、果蔬、油料等特色产业发展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五大特色示范基地,以灰台和长市为重点的蔬菜示范基地、以何湾和蚌湖为重点的稻蛭共生示范基地、以窑岭为中心的大豆半夏示范基地、以义新和曾岭为重点的虾稻种养殖基地、以陈岭和三建为重点的油料种植示范基地,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快推进义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等项目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落实“菜篮子”工程,全面保障重要农产品、农副产品供给安全。三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收入倍增工程”为抓手,通过资产清理、债权清收、居间服务等方式壮大村集体收入,加大历欠清收和“一事一议、以资代劳”资金收取深入推进“一组两作区”土地集中流转,结合“小田变大田”力争2025年全镇流转土地取得新发展

持续发展农旅融合紧紧围绕汉江-兴隆河生态风光带建设,充分发挥水、林资源禀赋,精准定位目标人群,重点瞄准以休闲、康养、体验为主的旅游消费群体,打造多种业态融合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大力发展运动式休闲游。以兴隆片区为核心,依托“一道一堤一水一林”,主动寻求与国际知名体育组织机构合作,持续对接各类户外活动协会,举办徒步游、自驾游、畅游汉水、自行车赛等特色活动赛事,打造特色骑行、水上运动、绿色慢跑、休闲垂钓等运动休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田园式康养游。依托汉江、兴隆河、兴隆河生态林、烂漫桃林等景观景点,结合家庭农场等田园风光,积极开发汉水沙滩、养老基地、天然氧吧等项目,为中老年人提供原生态的养老场所,打造度假景区、康养园林、养老家园。大力发展沉浸式体验游。以兴隆片区窑堤村、兴隆村、窑岭村等为重点,以乡村民宿、农耕体验等为主题,打造特色民宿聚集区,建成一批高档次的优质民宿,配套建设兴隆古街美食街,定期举办帐篷音乐节,让游客玩得尽兴、住得舒适、吃得开心。

)持续构建美丽环境一是打造精美集镇。着力在完善集镇设施、优化集镇功能、提升集镇颜值、规范集镇秩序、打造集镇特色上下功夫,锚定“国家卫生乡镇”目标,深入挖掘亮点特色,有序完善管理制度,推动“设施齐、功能多、颜值高、秩序好、特色亮”,打造有活力、有温度、有品质的新时代集镇。二是缔造和美乡村。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立“政府主导、村级实施、全民参与、社会响应”多元参与机制,推动14个村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推进8“示范村”8个“提升村”10个“整治村”梯次转化、整体提升,发动党员干部群众投资投劳,参与美丽塆台建设、“三沟”清理、“清洁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等行动持续开展“最美河渠”“最美道路”“最美庭院”评选,打造现代和美生态宜居乡村。三是创设优质生态。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定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巩固提升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加强常态巡查监管,保持“四乱”问题动态清零,确保天蓝、水、地绿、土净”;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确保全年全面禁烧。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兴办民生实事持续开展“公开承诺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改善生产生活和城乡面貌为重点,推进环境治理、道路畅通、沟渠清亮、绿化亮化、基础设施完善等民工程,兴办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组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举行丰富多彩的节庆文体活动加强民生保障全面落实惠农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抓好残疾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生活保障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工作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应保尽保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发展零工市场,重点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问题三是优化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质效,大对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投入,补齐教育教学、公共卫生、疾病预防、人才队伍等短板用好镇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人民广场、口袋公园等,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持续加强社会治理。一是深化优化乡村治理。用好积分制+红黑榜”制度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激发群众比拼心理,让群众靠良好德行赢得积分,切实发挥“积分制”“红黑榜”在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的激励作用,营造团结奋进、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乡村治理,擦亮乡风文明名片二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源头管控预防,动员多方力量调处矛盾纠纷化解信访积案,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不过夜”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平安乡镇创建扫黑除恶斗争等活动;持续加强全民禁毒反诈、普法等宣教,维护平安稳定巩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成果。三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宣教,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保持警钟长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属地责任,持续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摸排整改,协同并用人防、物防、技防,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