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新视角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5-1958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高石碑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5年06月24日 09:45:28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5年06月24日 09:45:28 名  称: 转发:新视角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25-06-24 09:45 来源:老柴体悟微信公众号
我们继续从“让体育好玩儿,让人民玩儿好”(详看《“以人民为中心”!体育领域该如何贯彻落实?》)的全新视角,来审视“公共服务体系”。
建议用“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名称

一、为什么不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提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脑子里的反应会是什么?
  • 是不是:健身、健康?
  • 是不是:体质测试、达标?
  • 是不是:室外健身器材、健走步道、体育公园?
  • 是不是:展示、表演、科学健身?
  • 是不是:不要竞赛?不要竞技?甚至不要体育运动项目?
而这些却是完全背离《体育法》:“发展体育事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总纲的!
体育,没有“医疗”的“金刚钻”,万不可,也万不能揽“健康”这个“瓷器活儿”!
体育部门捋不清自己的职责边界和能力边界,导致越努力,越显得自己不专业!越没用处!甚至是帮倒忙!
与国家体育总局90%的工作是“竞技体育”不同,基层体育局90%的工作是“群众体育”,再把路走偏到了“健康”,自然也就被大面积撤并了!
当然,基层体育部门被撤并之后,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基础也就坍塌了,最后一定会影响到体育总局的竞技体育。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怎么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制定本法。”
体育是文化,体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自然也遵循文化服务体系的任务范畴!
如果说体育在文化领域的独特性的话,那自然就是:
竞争精神、图强文化!
当我们定名为“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个名称的时候,就会非常清晰地告诉大家:
体育的公共服务体系,就是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子系统,传承、弘扬体育的竞争精神和图强文化。
这才是一个国家、民族真正需要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特别是在当下国际斗争日趋激烈和复杂的形势之下。
“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做哪些事情?

还是要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法》切入,第二条:
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一、体育文化产品最大分类——体育运动项目!
也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录》,就像超市的:生鲜、日用品等等是最大分类一样。


二、公共设施——体育运动项目的设施
体育设施建设要紧紧围绕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录》来建设。
室外健身器材(单双杠除外)、健走步道(封闭的跑道除外)、儿童滑梯等等,这可都不属于群众体育公共设施!那这些设施的建设难道就不管了?后面会提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三、基本
(一)“基本”,包含两个内容:
  • 大众体育运动项目”;
  • 基本竞技能力。
(二)群众体育发展的考量标准:
  • 更广泛:大众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扩大;受众人群越来越多;
  • 更深入:基本竞技能力(技战术、体力、智力、心力)不断提升;
  • 更持久:以上两个基本越来越被社会所崇尚,形成可持续自我发展的态势。
四、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
(一)政府主导
1、核心:制定两个目录。
也就是:“全国体育运动项目目录”。在此基础上制定“群众体育重点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录”,实现群众体育的重点体育运动项目在全国、各省市的布局!
2、展开:
制定重点体育运动项目场地设施的数量、布局、标准的规划要求;制定重点体育运动项目专业人才发展规划;经费投入规划;市场扶持规划;赛事统筹规划。
(二)社会力量参与
就是群众体育重点体育运动项目的体育场地建设、人群发展,要鼓励社会投资参与其中,比如:募捐、体育彩票公益金等等。
五、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一)包括三大内容:
  • 群众体育竞赛;
  • 群众体育训练;
  • 群众体育日常活动。
(二)关键:群众体育组织。
比如,俱乐部、群众体育团队等等。因为,这些“组织”才是体育系统的“腿儿”,无论是训练、竞赛,还是日常活动,都是由这些“细胞”来实现的。

要搞清楚两个边界:

一、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在青少年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职责边界
  • 教育系统:依托学校,在主业时间,负责重点群众体育项目在学生中的大众普及
  • 体育系统:依托体校和体培机构、体育传统校,在业余时间,负责重点群众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培养体育骨干
二、体育系统和工会系统、街乡镇在社会群众体育文化活动的职责边界
  • 工会:依托工会体系,在主业时间,负责重点群众体育项目在职工中的普及推广
  • 体育系统:依托群众体育社会组织(俱乐部、体育团队),负责在业余时间,在社会群体中培养重点群众体育项目的体育骨干。
  • 街乡镇社区村:主要负责模糊地带“泛体育”的工作。比如,室外健身器材、健走步道、健身广场、儿童游乐设施等等的建设。
三、多说一句
街乡镇社区村,掌握大量的土地资源,在职能上大多也不分文艺、体育、健康,因此,“泛体育”地带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同时,还可以通过他们引导“泛体育”向正规“体育”的升级转变。
关键是迫使体育部门把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去做该做、难做、只有自己才能做的真正群众体育需要做的事儿上。
两个“目录”是群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纲

一、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运动项目目录”
在目录内的体育运动项目才是体育文化产品,不在的,不是。
二、国家体育总局和各地区要发布“重点群众体育项目布局目录”
这个目录当然是从前一个目录中选取出来的。
就像我国的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布局一样,群众体育同样需要进行科学布局。
打个比方:“十五五”时期,全国范围群众体育重点运动项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游泳、滑雪速降、冰球、速滑、花滑等等;
然后国家体育总局指导各省在全国重点项目之外,再选适合自己的若干个体育运动项目作为省级群众体育重点体育项目。
发布重点体育项目布局的体育场地建设标准

体育系统要发布重点布局的体育运动项目设施标准。这也是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标准包括:各省要建设多少、什么标准、怎样分布的重点体育项目布局的体育场地标准,指引下一级地方政府划拨体育用地,建设重点体育项目设施。
不是现在简单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这种脱离运动项目的单纯面积其实用处不大!会导致都去建“好建设的”,而不是真正“群众需要”的体育设施!
构建体育系统自己的赛事体系

要与教育系统、工会系统的比赛区分开。核心是面向水平较高的、体育爱好忠实度高的人群的赛事。
一、属于体育系统的青少年赛事
(一)体育传统校赛事
这是现成的,也符合水平高、爱好明显的特征。
重点:教练员编制。出台增设传统校教练员岗位编制的政策。
(二)构建“体培”机构的赛事体系
这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机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实施办法。
重点:业余爱好者注册。业余爱好者通过体培机构在体育系统单项协会的注册和转会政策。
二、属于体育系统的社会体育赛事
  • 工会体系的赛事特点是“全”。所有工会成员都参与。
  • 体育系统的赛事特点是“高”。运动员水平高、忠诚度高。
首先是模仿青少年,将重点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工会进行布局,设置“传统体育项目工会单位”,将水平高、氛围浓的单位工会在体育系统注册“单位俱乐部”,与社会体育俱乐部共同组成一个赛事。
这个赛事的水平要明显更高,参与群众水平更高、忠诚度更高。
这个赛事联通全国,形成体育系统社会体育的全国一盘棋赛事。
制定教练员管理办法

出台教练员的培养、考核、使用、评价等等的管理办法,替代现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办法》。
大力推进体育系统社会组织“细胞”的教练员配备体系。体育传统校、体育传统工会、体培机构的教练员要有专业水准、持证上岗。
体育项目、赛事、专业人才、体育组织按照“让体育好玩儿,让人民玩儿好”的方针去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体育的专业性才能充分发挥,“发展体育事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法赋予体育系统的任务才能扎扎实实不断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