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后湖管理区
关于印发《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各办事处,机关各科室,市直有关部门:
为加快解决全区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根据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印发的《潜江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附件:1.《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2.《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关于成立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1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序号 | 重点工作 | 工 作 内 容 | 细化目标、措施和成果 | 完成时限 | 牵头部门 | 配合部门 | 落实单位 | 责任领导 |
一、主要任务 | ||||||||
1 |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
| 加快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依据国家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保护区的划定,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下简称千吨万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工作。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要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将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 | 1.2020年底前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保护区划定工作。 | 2020年 | 区环保科 | 自来水厂、相关办事处 | 王敏 | |
2.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 3.将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 | 2020年 | 区水利科 | 自来水厂、相关办事处 | 穆桂明 | ||||
2
| ||||||||
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排查整治。以千吨万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制药等,以及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应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 1.以千吨万人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重点,对可能影响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的化工、造纸、冶炼、制药等风险源和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等风险源进行排查。2.对水质不达标的水源,采取水源更换、集中供水、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 持续推进 | 区环保科 | 区农办、规建管办、水利科 | 各办事处 | 王敏 | ||
3 |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 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试点,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全市形成从清扫、清运到终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具备条件的区镇处,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 | 1.组织召开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2.宣传推广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好经验、好做法。3.组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4.开展包括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5.继续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区镇处验收,到2020年全市实现90%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并通过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0部门组织的验收。 | 2020年 | 区农办、综管办 | 区环保科 | 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4 |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选用建设模式和污水处理工艺;优先整治水质需改善的控制单元范围内的村庄。到2020年,城市近郊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其他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 | 1.宣传推广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好经验、好做法。 2.组织实施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 3.开展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 | 2020年 | 区农办、工业园区管委会、环保科按职责分工负责 | 区规建管办 | 相关办事处 | 穆桂明、 王敏 | |
5 |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 2020年,按要求完成省级下达的新增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 引导各地充分发挥财政、住建、扶贫、农业、水利、农办、旅游等部门涉及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资源和政策措施,确保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 2020年 | 区环保科 | 各办事处 | 王敏 | |
6 | 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
| 促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升级。实行种养结合,引导生猪生产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场通过土地承包等方式,落实消纳用地。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等实用技术。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行为。 | 1.继续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 2.落实《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强化检打联动,严厉打击超量超范围使用饲料添加剂行为,促进铜锌等金属元素源头减排,有效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3.强化兽药生产、使用监管,规范兽药生产、使用行为,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推动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4.积极参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连片池塘尾水集中处理模式等健康养殖方式,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 | 持续推进 | 区农办 | 区党政办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7 |
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
有效控制种植业污染
| 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及管理平台。协同推进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到2019年,全市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 1.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将系统数据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2.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到2019年,全市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8 |
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出台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全面取缔江河湖泊天然水域围网、围栏及网箱养殖;开展“湖边塘”、“河边塘”治理,到2022年水产养殖主产区尾水实现达标排放。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严厉打击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行为,加强水域环境监测。 | 1.出台水域滩涂养殖规划,依法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规建管办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2.积极参加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因地制宜开展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由点及面全面展开。 3. 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推广“虾稻共作、稻渔种养”生态种养模式。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4.全面取缔江河湖库天然水域围网、围栏及网箱养殖;开展“湖边塘”、“河边塘”治理,到2022年水产养殖主产区尾水实现达标排放。 | 2022年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水利科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5. 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严厉打击破坏水生生物资源的行为,加强水域环境监测。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水利科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9 | 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等服务。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绿色高效技术更大范围应用。到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以上,全市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 1.大力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进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大规模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2.结合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养分还田、种植绿肥,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3.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集成推广农药新技术新产品。4.通过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推进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建设,并做好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党政办、财政所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10
| 加强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加快网格化监管制度建设,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 1.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加快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 | 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整县推进秸秆与尾菜全量化利用示范项目,推广以秸秆粉碎还田为主的综合利用模式。 3.建设秸秆收储运系统,示范推广农作物秸秆肥料化等利用技术。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党政办、农办、财政所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11 | 大力推进种植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重点支持中型灌区和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改造,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 1.加强农田建设统一管理,从2019年起,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农田建设内容统筹推进。2.推进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总结推广一批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引导建设绿色加工体系,降低对环境的污染。3.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营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党政办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12 | 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 实施耕地分类管理。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2020年底前建立分类清单。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加大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 | 1.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2020年底前建立分类清单。 2.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 3.全面加强严格管控。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污染物含量超标的食用农产品。重度污染农用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面积。 | 2020年 | 区农办 | 区规建管办、农办、环保科 | 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13 | 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 | 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以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区域和铅等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等集中区域为重点,聚焦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排查整治行动,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途径。对难以有效切断重金属污染途径,且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突出的耕地,要及时划入严格管控类,实施严格管控措施,降低农产品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 | 1.确定排查重点区域,开展污染源排查,建立污染源整治清单,启动整治工作。 | 2018年 | 区农办、环保科 | 区财政所 | 各办事处 | 穆桂明、 王敏 |
2.按照整治清单深入开展污染源整治,建立污染源整治销号制度,实现“整改完成一个,核查一个,销号一个”,并根据最新数据更新重点区域和污染源整治清单。 | 2019年 | |||||||
3.完成整治工作,并将排查整治工作总结报告报送生态环境局。 | 2020年 | |||||||
14 | 提升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 | 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加强农业农村环境监督,鼓励公众对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举报。加强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和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污口的水质监测。对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转移支付支持范围的区镇处,设置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其他具备条件的区镇处可适当设置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20年底前初步建立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工作机制。落实区镇处生态环境保护职责,明确承担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探索村(社区)环保协管员制度。 | 结合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等工作,按照省厅统一安排,加快完善农业源污染监测网络和农产品产地环境国控监测网。 | 持续推进 | 区农办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15 | 通过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统计规模以上养殖场生产、设施改造和资源化利用情况。加强肥料、农药登记管理,强力推行高毒农药禁限用和定点经营制度,大力推行农药销售处方制,建立健全肥料、农药使用调查和监测评价体系。 | 1.完善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将系统数据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2.进一步规范肥料、农药登记管理,完善肥料、农药登记技术标准体系,提升肥料登记管理与服务水平。 | 持续推进 | 区农办 | 区环保科 | 区农办、各办事处 | 穆桂明 | |
二、保障措施 | ||||||||
16 | 加强组织领导 | 建立市政府负总责,区镇处实施的分级负责机制。 | 1.市政府按照省部署,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强化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连线连片、分阶段分步骤逐村推进。 2.市农业农村局牵头负责农业污染源头减量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市住建局牵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对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实施统一监督指导,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农业发展中心等有关部门加强污染治理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 3.区镇处组织实施建设各项工作,负责项目设计、施工、监管等全过程管理,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带领村民参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 | 2020年 | 区规建管办、农办、综管办、环保科 | 各办事处 | 陈道田、穆桂明、王敏 |
附件2
潜江市后湖管理区
关于成立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为全面落实《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特成立后湖管理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 长:王 冰 管理区党委书记
第一副组长:赵忠海 管理区党委副书记、主任
副 组 长:陈道田 管理区党委副书记
穆桂明 管理区党委委员、副主任
王 敏 管理区党委委员、副主任
成 员:谭多文 管理区党政办主任
黄红卫 管理区环保科科长
姜治国 管理区财政所所长
蒋先斌 管理区农办主任
单士杰 管理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
陈新伟 管理区水利科科长
柳 强 管理区文教卫办主任
李红领 管理区综管办主任
吴美玉 张家窑办事处党委书记
李 军 天新场办事处党委书记
程福华 关庙办事处党委书记
梁万东 前湖办事处党委书记
聂士华 皇装垸办事处党委书记
关宏忠 流塘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
郭兰州 城区办事处党委书记
周江铃 自来水厂党委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红卫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环保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