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发“非遗”活力!湖北这个小镇有33支文艺志愿服务队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4-15489 主题分类: 文化 发布机构: 浩口镇 发文日期: 2024年03月25日 10:36:09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25日 10:36:09 名  称: 焕发“非遗”活力!湖北这个小镇有33支文艺志愿服务队

发布日期:2024-03-25 10:36 来源:浩口镇

红黄炫彩的舞台上,金龙在空中盘旋,龙身上点缀着绿色花纹,好似春日绿草,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增添了一抹暖意。今年3月,在湖北潜江浩口镇宋场村广场上,浩口镇综合文化站发起“非遗传承志愿行,雷锋精神暖人心”系列活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长江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团队应邀前往,与浩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一同走进宋场村。

麦秆画每一剪都不能重来

此次活动以非遗文化慰问演出拉开序幕,灯笼舞《喜事盈门》、潜江民歌《菜花黄菜花香》《岔姐玩》、斗笠舞《我在茶乡等你来》、花鼓戏莲湘舞《摘花》等精彩节目纷纷上演,让宋场村村民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们这儿的舞龙舞狮技艺都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在雷锋月能够吸引年轻志愿者来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我十分高兴。”浩口文化站站长潘世茂说。

腰间的腰鼓伴随音乐节奏而震动,不时踢腿与抬手,牵带起臂间缠绕的红丝带。这边的舞台上正演得热烈,另一边共青团、妇联组织及村党员也开始了慰问乡村非遗传承人。

现场,省级麦秆画传承人李洋芳正介绍:“要注意观察细节,特别是眼睛和脸部表情,每一剪都不能重来。”说话间,只见小小的剪刀在她手中一张一合、一起一落,伴随着纸屑的飘然落下,一张平淡无奇的纸变成了一幅精雕细刻的艺术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雷锋形象,配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等字样,让人心生敬意。

村晚吸引15.2万人线上收看

尤为让大家记忆深刻的是,1月28日,浩口镇举办了一场特色“村晚”,此次演出吸引了千余名群众现场观看,15.2万人次网上直播收看。这场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暨潜江市浩口镇“欢乐乡村”村晚,以地方非遗民俗项目为创作元素,由非遗项目传承人、民间文艺骨干与文化志愿者共同编排节目,为当地群众送去了《龙腾虎跃过大年》《栽秧歌》等精彩节目。

活动筹划方浩口镇文化站早年间曾苦于经费问题,潘世茂站长通过租赁闲置场所以及对外经营项目保下了文化站。在发动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上,潘站长下足了功夫,最初找到了爱好唱歌的两口子,在他俩的帮助下,各村发展文艺骨干132名,文艺骨干又带领村民们纷纷成立歌舞队、腰鼓队等26个文艺团体。

民间文化发展起来后,文化站进一步挖掘高台舞狮、采莲谣等非遗项目,并联系镇里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每周邀请老师授课。在这次的“村晚”中,浩口镇的“小狮子”们也登台演出了,憨态可掬的样子赢得了阵阵欢呼。

活动现场还有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浩口文化站组织村民开展浩口年货大集,搭建美食展位,让群众能够现场体验打糍粑、蒸花糕、摊豆饼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真香!色香味俱全。”端起一碗香喷喷的鳝鱼饭,宋场村2组村民张永涛大快朵颐。

每逢文化活动,文化站都会推出具有浩口特色的乡土传统美食年货品牌和农副产品,目前已带动不少村民就业,下一步还将打造非遗美食品牌。

小镇焕发“非遗”活力

2022年,浩口镇成功拿到“湖北省首届非遗特色街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两块招牌。在这个170平方公里,居住着7万人口的小镇,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近年来,该文化站立足群众文化需求,在原有建筑格局基础上,新建了乡贤馆、非遗体验馆、皮影馆等场馆,线上线下全方位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同时,成立诗词楹联学会浩口分会、美术书画协会、音乐舞蹈协会、戏曲曲艺协会等8个文艺协会,下设33支志愿服务团队,立足岗位常态化开展学雷锋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每年举办音乐、戏曲、舞蹈、文学等志愿服务培训25期,培训文艺工作者、志愿者、爱好者3000余人。

“刚开始唱歌的时候身边人都不支持,觉得我们不正经。2018年的时候,文化站觉得我们老年人精气神不错,就把我们请到站里唱。”浩口镇荆河歌友会成员龚光香说。浩口镇的文化表演,演员是村民,节目内容是农村生活,原生态歌曲需要通过修改谱子、进录音棚,最后才能搬上舞台。潜江民歌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浩口镇的民间非遗团体的队伍不断扩大,使浩口与非遗牵连起不解之缘。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