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玉口镇“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规划初步思路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16420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积玉口镇 发文日期: 2020年11月25日 15:14:38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25日 15:14:38 名  称: 积玉口镇“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及“十四五”规划初步思路

发布日期:2020-11-25 15:14


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三五”以来,积玉口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西部特色产业聚集区”的战略方针,以经济发展为总目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实现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重点,全力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综合实力上崭新台阶。2019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5.5亿元,年均增长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亿元,是2016年2.45亿元的1.2倍;完成财税收入1300万元,是2016750万的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8万元,是20161.53万元的1.2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坚持“虾稻共作”为主导努力管好用好“虾稻产业发源地”金字招牌,不断推进虾稻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坚持“减少投入,增加收入”,不断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十三五期间成功招引强大工贸、力搏合众、京永建材三家规上企业,每年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同时汉钻具年产10万套冲击器项目、三福百货订单入股大洋服饰、梦迪菲服饰转型生产防护服和口罩等企业一系列扩规调整,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开启发展新篇。全力推进虾稻基地建设,实现能养尽养、全域覆盖,培育发展虾稻6.3亩,建成三角垸“三花”2个万亩基地,新建九牛观、太和场多个千亩基地,切实推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投资3700万元完成古(城)-宝(湾)-凤(蛟)8500亩和万里镇等村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夯实农业产业基石。坚持不断改进种养技术提升种养效益,积极探索高岭田(梯田)虾稻种养模式。通过“引导-探索-总结-改进,有效解决丘陵地貌种养矛盾,实现高岭田(梯田)养殖15000亩,亩平纯利8000元,带动凤蛟、古城、宝湾、新潭等村1000余户群众致富。重点扶持九头牛农机合作社完成“供销社+合作社”转型跨越,建成“三农服务中心”,实行“订单作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了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育秧、统一机收良性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机械化程度、缩短生产时间,增加了群众收入

基础设施变化日新月异。2017年以来,围绕集镇建设需要,积极推动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和集镇建设规划修编,实现“两规”配套。在集镇周边调整预留土地1500余亩,在借粮湖周边预留一般农田2300余亩,推进土地增减挂钩腾出建设用地指标867亩,为推动集镇建设,加快特色发展留出了必要的用地空间。

通过对上积极争取,对内加强征地拆迁协调潜枣高速公路互通过境我镇并建立服务区,广积公路升级改造为S351省道,S219省道升级改造为G234国道,新建积玉口互通至借粮湖3.38公里旅游通道,积玉口互通至高石碑一级公路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一批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完成建设,董凡线全长18.9公里全部升级改造5米宽刷黑路面,村组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完成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集镇污水主管网全覆盖,支管网入户率达到90%以上投资700万开展杨潭口、么口、万里镇、永乐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展道路、晒台、花坛、路灯、绿化建设,形成了花成行、树成排,灯成列的优美农村人居。西荆河两岸河堤整治项目全面启动,24个村的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实现全覆盖。教育、卫生、养老等设施和服务条件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呈现新颜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董店村建立了可回收垃圾收购点和有毒有害垃圾兑换点,接受了省内多个县市参观学习。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作,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上下联动模式,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水平不断提升。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春节、元旦、国庆等重点节假日引导群众开展搬家式大扫除,不断提升群众环保意识。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建立完善了“一河一策”档案资料,落实了小微水体河湖长,并通过清四乱整治行动,对全镇存在问题的河道湖泊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河湖生态大幅改善,河渠水质全面提升,其中借粮湖水质恢复到Ⅳ类。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户厕改造1682户,安装化粪池1558户,新建24座农村公厕和3座集镇公厕;建设17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覆盖759户农户。完成杨潭口村、董店村、新潭村、荆河村、凤蛟村共五个村的市级生态村创建,完成么口村省级生态村创建。

民生福祉得到大幅改善依托“扶贫十法”,以产业扶贫和就业创业为主抓手,推进各项到户政策落实,提高贫困户获得感和满意度圆满完成6942090人脱贫目标坚持以民生改善为重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群众幸福感有了新提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扎实做好困难群体帮扶,严格落实按标施保、应保尽保。以“彩虹行动”、“希望家园”等为载体,建立常态化的假期留守儿童陪伴机制。全面保障基础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大力改善医疗软硬件环境,村卫生室全部实现“五化”,镇卫生院综合排名全省前列福利院被评为省级示范院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新建镇级多功能体育场、即将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11个村级健身广场提档升级,24个村级农家书屋进入规范运行,积极申报9个非遗项目,各项文体活动有序开展,文体比赛成绩突出,干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全域宣传、全员发动,营造扫黑除恶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党委班子“大接访、大下访”活动,有效化解一批信访积案。充分利用网格管理平台广泛宣传平安建设,组建巡逻队加强日常巡逻,群众“一感两度两率”逐步提高。持续性开展“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举办法治知识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辖区干群法律素养。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指导村(居)调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90%以上。紧盯安全生产红线,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辖区内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十四五”规划初步思路

随着潜江至枣阳高速公路即将通车、351省道建成通车、积玉口至高石碑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全镇交通区位条件明显提升,将从传统习惯的偏远乡镇转变为全市西北片区重要的交通口子镇。并且通过积玉口高速出口,与荆门、荆州,潜江园林城区形成一小时经济圈,今后随着沿江高铁的新建,我镇将处在汉宜高铁到沿江高铁的大通道上。十四五期间,积玉通道”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将是我镇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一)抓实产业发展。十四五,我们重点打造两个产业。一是服装产业。我镇是传统服装生产基地。全镇有3万余人从事纺织服装行业,镇内有规上服装企业3家,各方面条件都显示服装行业仍在我镇有良好的发展空间,潜枣高速通车后,服装行业的物流将得到大幅度提升,企业运输成本的降价将提高产品对外的竞争力,我们将建立在外从事服装行业的人才库,搭建服装销售的信息平台,做大做强镇内服装行业网络销售。二是大健康产业。我镇所生产的优质小龙虾享有良好的市场口碑,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面积、产量、品质领先地位,水稻有凤蛟贡米品牌。虾稻生产仍有提升空间,良好的资源条件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医疗康养产业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大健康产业有新的突破。

(二)抓实特色农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以虾稻产业为主导,建设2个以上万亩和20个千亩标准化基地,进一步提升主要农产品品质;稳步发展蔬菜、瓜果等特色种植,利用土壤富硒条件,推进3万亩富硒生态农产品基地建设;同时,坚持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大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适度规模的生态养殖、绿色养殖,努力构建“一主多特”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瞄准农产品深加工积极招大引强,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牵头、新型经营主体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着力做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链。

(三)抓实项目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有力抓手,重点抓好一批交通、国土、城建、农业等项目建设。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抢抓市委市政府实施全市城镇功能提升工程契机,合理规划一批集镇提升项目,重点实施广积路和集镇主要道路绿化、黑化、量化及沿线、临街立面改造,新建积玉二路,拉出集镇发展骨架。完成公交一体化改革,新建集镇现代化停车场,在全镇各村设立公交站点,实现公交“村村通”。从广华地区引入管道天然气,与街道改造同步铺设天然气管网。继续实施土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项目,新建各类涵闸、泵站、沟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腾出用地指标。整合高产农田整治等各类项目对全镇10万亩农田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四)抓实生态旅游。积玉口镇是楚文化发祥地,这里有江汉平原唯一的丘陵地,有孙叔敖墓“孙家冢子”,“楚家花园”遗址,遗址北门有美丽富饶的借粮湖,有距镇四公里处的脉旺嘴小镇,曾是红军荆南县政府所在地,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和战斗过,镇内旅游资源丰富。十四五,我们将着力推动全市全域旅游规划在我镇落实落细,重点是以古城村为中心,打造乡村公园,辐射沿线村。在古城村、凤蛟村等居民点试点改造,推进民宿、民俗、农家餐饮、农业体验等发展,以点带面,带动更多能人回乡投资,拓展产旅融合项目覆盖面;依托借粮湖水域,发展水上休闲运动;擦亮打响“虾稻发源地”“高田养虾第一村”“借粮湖”“凤蛟贡米”等产业和地域品牌。以旅游带动农产品出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发展。   

(五)抓实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大气污染、畜禽养殖、农业面源、工业生产等污染防治。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着力提升建改质量。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坚持就地分类、源头减量不放松。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建立健全河湖管控长效机制,坚持科学投入,科学治理。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努力创建“王东-太和”美丽乡村示范区。积极建设美丽农村路,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广积-董樊”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通过“一区一带”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人居品质,着力构建听得见蛙鸣,闻得见稻香,看得见碧水的美丽田园风光。

(六)抓实民生改善。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完善教育设施,调整办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在充分发挥现有多功能体育场、即将建成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作用的基础上,加大硬件建设力度,力争建成镇级影剧院、街角公园、沿西荆河休闲步道;进一步规范村级农家书屋建设管理;拓展村组健身场所,力争每村建成一个室内健身场所,每个小组建成室外健身广场;建立健全村村响广播体系,覆盖到每个小组;丰富干部群众文化生活,继续高质量举办或组织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结合此次新冠肺炎中央对湖北省加大投入的契机继续推进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深化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巩固医保成果,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巩固和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创建文明乡镇、卫生乡镇。健全完善低保、五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