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镇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6756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龙湾镇 发文日期: 2016年11月11日 00:0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11日 00:00:00 名  称: 龙湾镇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11-11 00:00 来源:龙湾镇人民政府

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换道超越

为加快建设美丽龙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龙湾镇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从进军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龙湾镇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龙湾镇第八次党代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镇域经济实现新跨越

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全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达到1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增长54%,达到5.7亿元,实现年均税收增长88%,达到1300万元。农业经济增长53%,达到9.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0%,达到15000元。

工业经济进一步壮大。以兴龙大道为主轴,集并土地1500亩,创建龙湾工业园,完善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现园区绿化、亮化、美化。全镇先后引进昌贵水产、武汉养康、佳兴服饰、勤诚制衣、威尔斯服饰、鑫圣商贸、楚凤宫酒店等一批企业。基本形成以佳兴服饰、怡卓制衣、威尔斯服饰、鑫潮服饰、勤诚制衣等为代表的服装加工产业集群;以昌贵水产、武汉养康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全镇农业以“三色经济”为引领,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调整。即:沿234国道建立5000亩葡萄“紫色经济”带;在全镇建立3万亩虾稻共作养殖基地,打造优质稻和小龙虾“金色经济”带;以章华台旅游通道为轴心,建立果林蔬菜种植基地,打造千亩“绿色经济”带。推动按户连片高效种养模式,选择李台、瞄新、郑家湖村开展试点,其余19个村选择一个小组试点。同时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瞄新等村流转土地1万亩,建成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示范基地。鑫盛农公司在李台村流转土地5000亩,建成示范家庭农场。

    (二)文化旅游取得新发展

五年来,章华台旅游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加快形成景区框架。2012年,完成退池还湖1平方公里,总投资1000余万元;2013年支持完成章华台Ⅰ号基址展示馆建设,工程占地约4500平方米,总投资1500万元。完成章华台旅游专用通道建设,全长2.6公里;2014年完成通道绿化,全程共栽种绿化树共13800余株,草皮36400平方米,绿化投资260万元;2015年,完成3.6公里南北外环道路、2.6公里环湖路硬化、1公里幸福路拓宽;支持启动龙湾遗址博物馆建设,占地面积45亩,总投资1500万元;完成郑家湖四、五、十组100余户荆楚风格仿古民居改造,总投资500万元。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章华台景区先后引进莱克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兴美润生态庄园等现代农业旅游项目。2016年,引进章华台湿地花海项目,一期建设3000亩,其中湿地花海1500亩,陆地花海1500亩,总投资4000万元,第二期建设已经开工,计划投资1.2亿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余万元。

成功举办系列活动。2014年6月12日举办“龙湾遗址·章华台一日游”活动,现场游人近3万人。2016年“五一”期间,成功举办湿地花海开园活动,三天共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车辆4000余台。5月28日与市文体旅新局共同承办小芈月扮演者柴蔚“芈月故里行”活动,成功营造章华台作为芈月故里的社会效应

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积极融入全市襄岳线新农村建设,在234国道沿线的李家嘴、李台村修建花坛120个,栽种2600余棵景观树。章华台旅游通道沿线的郑家湖、瞄新村引导农民有序地开展迁村腾地,聚居并点,2015年郑家湖村被评为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完成集镇街道刷黑并拓宽至21米,完成下水道改造5公里,铺设人行道彩砖2万平方米。投资300万元,打造十里路灯长廊。建成“水岸星居”等商住小区。投资500万元,对集贸市场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年来,全镇民生工作通过强措施、重项目、办实事,科学调度,统筹安排,取得长足进步。

精准扶贫全面推进。全镇6个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1541户,5497人,贫困发生率11.2%。通过重点发展虾稻共作、文化旅游、葡萄种植、瓜果采摘、农业休闲等产业,引导贫困人口脱贫,2015年完成了337户1314名对象脱贫,2016年确保537户1904名对象脱贫。

民生实事全面覆盖。五年来,完成一批民生实事重点项目。新建龙湾卫生院住院大楼、龙湾福利院院民大楼、章华台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完成龙湾中学学生公寓、教师周转房、综合教学楼等一批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冻青垸西荆河大桥和瞄新东干渠大桥建设,实施龙旭公路、白龙公路、竺赵公路等一批路网建设。

社会治理全面强化。通过访民生、抓排查、强调处、化积案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依法治镇,努力创建平安龙湾。全镇五年来无一起赴省、进京上访案件。全镇信访工作平稳有序,没有出现一次越级集体上访,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以龙湾的安全稳定支持了全市的稳定发展。

    (四)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强化组织服务。五年来,争取项目资金160余万元,先后对9个村办公场所进行了整修。筹资200万元完成郑家湖和竺场村办公场所主体工程。全镇建立了23个“和事佬工作站”、留守儿童“阳光家园”、“龙湾志愿者协会”、“义工联会龙湾分会”等,率先建立贫困母亲创业循环金项目。持续开展机关干部进村组、农村党员“1+2+5”联户工作,在8个重点村试点推行基层管理“五务合一”和“办事不出村”工作,全镇22个村设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受理群众服务事项办结率达到100%;开展“双基双带双培”活动,带动农村党员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强化廉政教育。始终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镇党委班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创建廉政文化走廊,打造华容路廉政文化一条街,开通龙湾廉政文化网,开办23个廉政文化宣传专栏,聘选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8名,信息员23名,设置举报信箱23个。以广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廉政宣教片、党员先进典型学习讨论会为平台,把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效能建设紧密结合,筑牢思想防线。

强化作风建设。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坚持榜样引领学习先进,树立了一批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切实加强机关廉政建设、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与省市有关具体规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坚持精简办公用房,共清理出办公用房120㎡。定期开展人、财、物专项清理行动;建立健全公务接待、公车管理、考勤签到、领导值班住勤等各项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带头遵守执行。近五年来,党员干部主动报备红事128件,白事58件;镇纪委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全部结案,处理违纪违规案件36件,给予党纪处分27人,实行诫勉谈话17人。

  五年来,教育、卫生、文化、宣传、电信、邮政、供销、工会、青年、妇女儿童、老龄老干、新闻广播、民族宗教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中央、省委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龙湾镇第八届委员会,向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增人民群众获得感;必须发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二、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镇跨越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还有不少难题亟待破解:整体发展水平不高,镇域经济实力偏弱,基础设施短板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国家“十三五”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沿长江经济带、沿黄河经济带、沿珠江经济带)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武汉城市圈战略实施,潜江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龙湾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这对于我们争取政策支持、加快脱贫攻坚、突破基础设施瓶颈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更要看到,随着集中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和作风得到锤炼,广大干部心无旁骛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我们坚信,全镇上下勠力同心、奋力拼搏,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未来五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维纲要”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以质为帅、量质兼取的工作方针,加快推进六化协调发展,加快实施“打造龙湾特色升级版、建设文化旅游先行区”,加快建设“美丽、文化、绿色、宜居、幸福”龙湾,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跨越,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未来五年,要实现如下发展目标:

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十三五”末,全镇社会生产总值按年均8%递增,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5%以上,科技入户率达到100%;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2%;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民生福祉大幅提高。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居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卫生、科技、文体、医疗、保险的覆盖指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城乡居民素质显著提高,卫生城镇创建、文明城镇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进,“龙湾遗址”保护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建成章华台4A级文化旅游景区。

美丽乡村全面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建成一批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示范企业和工业园区

社会治理不断健全。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政府治理能力显著提高,网格化管理体系全面覆盖,社会信用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今后五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围绕产业聚集,实施双众驱动,推进新型工业化

努力实现产业聚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驱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完成昌贵水产、佳兴服饰、武汉养康等一批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做大做强服装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新型能源生产产业,实现三大产业集聚发展。

全力打造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路网、水网、电网建设,完善园区绿化、硬化等配套设施,力争“十三五”末,将园区建成为面积达2000亩、各项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高质量、高标准的产业基地。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争“十三五”末至少10家规模以上企业落户园区,解决5000人以上的就业问题。

    (二)围绕结构调整,实施改革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化

坚持示范引领。以郑家湖、瞄新2万亩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引领,积极推广高效连片种养模式,加快农业产业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千方百计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打好“三色经济”品牌,大力实施虾稻金色经济产业、葡萄紫色经济产业、果蔬绿色经济产业,在全镇建设一批虾稻共作基地、葡萄种植基地、大棚果蔬种植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高效农业升级版。

坚持科普教育。建设瞄新、郑家湖万亩国家“四水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在虾稻共作模式基础上,充分利用水面与闲置田埂,大力推广水稻、水产品、水生蔬菜、水果复合立体种养技术。鼓励一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胆尝试“四水农业”,全面提升生态农业绿色防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优质高效高产配套技术,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产业化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昌贵水产、章华粮贸、巨发棉业、武汉养康等一批涉农企业技改创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合格互助、互利共赢,五年新增农业合作社30个,新增家庭农场100家、专业大户100户。

    (三)围绕宜居宜业,实施城乡统筹,推进美丽城镇化

科学编制规划。立足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域规模,将城镇周边乡村纳入城镇建设。以234国道、龙旭公路、白龙公路、章华台旅游道路构建城镇发展网格。实施“三园”规划,即工业园、农业休闲园、龙湾遗址文化园规划建设,提升城镇空间品质。培育各类专业市场,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创业,使城镇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城镇汇集,促进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

持续“双创双建”。围绕“创建卫生城镇”和“创建文明城镇”,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镇区街道、河道整体环境改造,完善城镇交通、绿化、亮化、美化和供排水设施。持续开展镇容秩序综合整治,有效治理占道经营、交通拥堵、城镇卫生等“城镇病”。

建设美丽乡村。结合两型细胞小镇和村庄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以郑家湖美丽乡村建设为示范,实施荆楚特色民居村庄改造,在全镇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围绕遗址开发,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化

“龙湾遗址”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创建湖北省旅游强镇为目标,打造古章华台、芈月故里两张名片,努力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4A景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形成“全域旅游+”格局。

打造“非遗”传承基地。充分利用龙湾荆楚文化遗存丰厚的优势,以草把龙灯、老鸦啄蚌壳、黑驴子灯等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载体,以龙湾镇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为契机,发掘民间文化,再现民俗民风,开发古楚文化体验游。

打造文化考古公园。“龙湾遗址”文化旅游为核心,打造古章华台、芈月故里名片,复建一批宫殿楼阁、古楚村庄村落。建设“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龙湾遗址”建设成为遗迹考古、科学研究、绿化恢复、博物馆展示、学术研究等综合功能的大遗址保护基地。

打造全域旅游区以创建全省旅游强镇为契机,突出现代农业优势,加快与兴美润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流转土地2000亩,在毗邻龙湾遗址博物馆区域建设章华台生态庄园,形成一个集游览、观光、商贸、文艺展演、文物观赏、影视拍摄基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突出历史文化优势,通过与湖北腾龙旅游集团深度合作,以郑家湖为核心,瞄新村、双丰村为扩展区域,依托“楚文化”、“智者文化”、“虾文化”建设风情小镇。聘请专家进行民宿改造,打造“印象·龙湾”实景演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智者文化产业园,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休闲文化旅游综合体突出湿地花海优势,促进三休园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加快建设章华台湿地花海第三、三期工程,扩大作为芈月故里的影响力。突出湖泊湿地优势,积极争取项目,推动郑家湖、冯家湖2万亩退田还湖,打通水系,连通两湖,打造“龙湾遗址”湿地公园。“十三五”期间,将“龙湾遗址·章华台”建设成为生态农业与历史文化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景区,成为襄岳线旅游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五)围绕产业升级,实施龙头带动,推进产业融合化

生态与文化融合。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理念,以“绿满龙湾”为载体,全面实施大气、水体、土壤防污治污行动计划,推进河道生态绿化景观带、道路绿化景观带、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持续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积极打造生态龙湾;挖掘整合历史文化、民间文化、名人文化、水利文化、美食文化等文化资源,加快推进龙湾遗址主题旅游公园、龙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湿地花海等项目建设,抓好章华台旅游品牌、产品、景区策划,启动4A景区创建工作,促进生态与文化紧密融合,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

产业与服务融合。做好章华台湿地花海、章华台生态庄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倾力打造“三色经济”,强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建设虾稻共作基地、葡萄产业基地、果蔬采摘基地,将其作为现代农业的参观体验点,融入乡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整体格局中。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形成农产品种养加一体、储运销贯通的产业链。促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良好局面。

产业与城乡融合。将产业发展与城乡建设相结合,在打造优美乡村环境的同时开拓旅游功能,使农业观光向纵深发展,重点打造瞄新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基地、郑家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打造魅力独特旅游小镇,形成富有吸引力的乡村风貌与城镇品牌形象。

    (六)围绕社会管理,实施民生改善,推进社会和谐化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贫措施,凝聚帮扶合力,以产业扶贫为主导,全面推进“扶贫十法”,大力实施产业、教育、就业、保障、金融等扶贫工程,确保“十三五”期间全面脱贫,农村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积极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到“十三五”末基本完善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社会救助形成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继续抓好镇域内五保、低保、孤儿、残疾人、贫困大学生等特困群体救助工作,做到“二保四救助”应保尽保,应救必助;完善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确保群众参合率、参保率均达100%。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大力改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完成龙湾中学综合楼建设、沱口小学教学楼改造,龙湾小学、腰河小学学生食堂改造,龙湾小学、腰河小学、沱口小学、竺场小学标准化运运场建设,全镇中小学幼儿园入学率、巩固率全面达标,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文化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镇综合文体广场以及22个村级文体广场,全面完成22个村级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组建镇民间文艺演艺团,加快推进“非遗”传承场所建设,建成“非遗”展示厅、排演厅、传习所,广泛开展广场舞、篮球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卫生事业更加稳固。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全面建成农村“五化”标准卫生室,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水平,巩固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重点,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促进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提高。

社会局面更加稳定。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强力保障公共安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健全党委领导全面依法治镇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制度。

    三、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十三五”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进党内团结。认真落实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扎实推进农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促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服务载体,打造一批基层党建工作品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带头人。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增强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要加大督查问责力度,强化履职尽责义务。做到事有专管之人、人有明确之责、责有限定之期,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坚持抓常、抓细、抓长,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查处“四风”问题。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持续开展整懒治庸、纠风治乱专项行动,加大明察暗访力度,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严格标准、严格培养、严格程序、严格调控,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巩固扩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让党的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坚决惩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加大查办案件力度。开展“微腐”整治行动,围绕脱贫攻坚、征地拆迁、涉农资金、集体“三资”等重点领域,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加强民主协商制度建设。完善民主协商制度,健全落实知情明政、考察调研、工作联系、协商反馈机制,增加讨论交流平台和机会,在协商中凝聚共识、优化决策。

同志们,再过五年,我们将迎来建党一百周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历史赋予我们光荣使命,时代召唤我们开拓前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加快推进“打造升级版、建设先行区”和“五个潜江”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披荆斩棘,锐意进取,为全市“缩差争先、拼进十强”贡献龙湾力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