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镇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67155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9年12月12日 00:0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年12月12日 00:00:00 名  称: 老新镇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19-12-12 00:00

2019年,老新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战略部署,以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和潜南商贸重镇为重点,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实现了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年9月,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老新镇秀河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预计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11.3亿元,同比增长18.95%,工业增加值增速13%;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4.8亿元,完成任务的10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完成任务的103%;外贸出口完成800万美元,完成任务的163%;预计财政入库税收2600余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1%。预计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50元。

二、2019年工作情况

(一)坚持项目为首,推动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全域、全线、全员抓“双招双引”。总投资5500万元的潜江市柳伍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调味虾生产线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的潜江市长青林服装+卫星工厂、总投资4000万元的湖北心辉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扩建、总投资3000万元的潜江市众铭饲料有限公司饲料生产线等项目在今年相继竣工投产。晨昊服装厂区配套设施建设、玖艾中药材扶贫车间、秸利旺再生物资续建等项目相继完工。天行健医药、恒欣米业、兴旺米业、众志米业等中小微企业不断加强技改扩规,壮大了企业实力。

(二)坚持产业为基,推动传统农业快速转型。“虾稻主导+特色提升+生态循环”为导向,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扩规虾-稻产业。“潜江虾稻”公共品牌为抓手、助力产业扶贫为重点,新增虾稻面积1.3万亩,总面积达到7.5万亩。新增了秀河六七八组、姚桥五六组、东荆片4个村等高标准虾稻基地,促进农户亩平增收5840元;逐步实现了“万亩示范、千亩引领、辐射全域”的虾稻产业。二是提升特色产业。按照“水田发展虾稻、旱地拓展特色”的思路,积极改造低产田,发展艾草、潜半夏等中药材种植,黑斑蛙、水蛭等特色水产养殖,蔬菜、葡萄、香莲和富硒花生、大豆、易杨、绿化树苗圃等特色种植,总面积1.1万亩。亩平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运用沼气发电、沼液喷灌、沼渣制肥,辐射农田6000亩,推进农业循环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柳伍水产在秀河村建设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注册“忠虎牌”、“柳伍牌”等龙虾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近6亿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心辉粮油承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优质稻生产基地,注册“向怡牌”“春虾秋稻”等虾稻品牌,年产值2.4亿元,公司主打产品广告登陆CCTV-7农业频道玖艾中药材在潭沟、三合等村建设“扶贫车间”,吸纳160多个贫困户就近就业。本地农副产品通过“订单”形式,就近就地销售给合作企业,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了种养加结合、产供销互通的效益链接

(三)坚持人居为本,推动城乡颜值飞速提升。一是推进环境整治,扮靓老新颜值以全面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投入150万元,完善保洁市场化体系,启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深入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精准化、无害化治理;投入55万元,推进“五清一改”,组织机械劳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除垃圾杂物100余吨,整治道路环境20公里,拆除违规杂房82处,清理“牛皮癣”3100余条;刘场村投入300余万元打造美丽乡村,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完成了投资1100余万元的中沙河、电排河沿线900余户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完成了2018年户厕建改任务,推动了2019年厕所革命工作。二是推进河长制,打造洁净水体。“水流畅洁、水体清洁、岸线整洁”为目标,建立完善了市、镇、村三级河湖长制,延伸构建了村、组、户三方责任体系,设立了河长制公示牌,落实了河(段)长巡河、督办机制。筹资200余万元,对沿路河、五斗渠、新村渠、红卫河、幸福河等24条河渠进行了疏洗除杂,疏洗沟渠总长度48.3千米、土方10.2万方,建立了各村微小水体72条一河一策管理台帐积极配合“老新二站”建设,修建5.4公里电排河生态护坡,有效改善了河渠水体三是强化集镇管理,建设秀美城镇。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重点,通过项目带动、产业促动、服务联动,推进城乡要素资源的融合共享。投入700余万元,完善了老新街道黑化、水电网络改造、彩砖铺设、路灯升级、街区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同时,采取“党委班子上街、机关干部扫街、镇直单位包段、城管队伍整治”措施,整治车辆乱停、出店经营、乱搭乱建现象,规范集镇管理,构建了“现代农业+小城镇”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提高了城镇品位,提升了城镇吸附力和辐射功能。

(四)坚持民生为要,推进社会事业急速改善。一是加强项目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3700万元,全面推进东荆片高标准农田补建,直路河、洪河等村增减挂钩等项目,着力完善了水、电、路、绿等基础设施。同时,高标准完成了赤生大道、洪河大道黑化工程,修建了潭沟桥、东荆中沙河桥、潜监桥等交通设施,启动实施了徐龙线、边棉路等道路升级改造工程。积极争取了东荆河五桥项目。二是文教卫等社会事业持续改善。成立了老新文联,开展了“庆祝国庆七十周年”文艺汇演等文化活动。建设了投资300余万元的老新中心幼儿园。完成了边河村等卫生室“五化达标”建设。全镇防治重大动物疫情设卡5处,无害化处理1.8万头畜禽动物疫情,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三是全力推进扶贫攻坚。组织全镇驻村工作队和912名帮扶责任人开展了大走访活动,走访贫困户家庭4140人次,完善帮扶措施共1356条,解决贫困户家庭困难649件。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徐李村碎石路建设、红卫村通村组道路硬化等13个村级扶贫项目。实现了1451人脱贫和棉条湾、烈士2个贫困村出列。

(五)坚持党建为根,推动主题教育加速落实。一是抓严基层党建。“亮剑工程”为抓手,以每月重点党建工作为导向,坚持将党建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落实党委抓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和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申报了安定、赤生、三合3个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确定了烈士和潭沟2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目前正在有序推进和整改当中。二是强化队伍管理。明确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为“三会一课”制度的第一责任人,将“三会一课”执行情况纳入基层党组织年终目标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重要内容。利用镇委党校平台,对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进行培训,举办了8期主体培训班,16期流动课堂,共培训党员1000余人次,服务群众320余人次,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能力。同时转正党员25名,发展党员19名,建立80人乡土人才库和74人后备干部库,干部队伍建设做深做实。三是深化主题教育。严格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意见征求、检视问题、整改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等主题教育。采取党委班子带头学、八个总支分片学、支部党日全员学的方式层层传导学习动力,累计学习110场次,覆盖党员2460人次,收集主题教育开展建议17条。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村级发展需求155个,对10个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了整改落实。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为抓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开设“支部主题党日—廉政板块”,将各地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等纳入学习内容,并组织党员开展案例剖析、学习讨论。年底对各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和党风廉政述职及群众满意度测评,促进支部书记更好地发挥“带头人”和“当家人”作用。同时,加强执纪监督,全年立案13起,党纪处分10人。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1.稳健推进虾-稻产业发展。按照“面积扩增、标准提升、收益提增”的思路,结合市21万亩虾稻田园综合体和国土整治等项目,着力升级徐场、李场片区连片虾稻基地,全镇扩增虾-稻面积7000亩,实现亩平增收4800元。

2.持续推进特色种养殖发展。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指导,按照“虾稻共作+特色种养”模式,科学发展艾草、潜半夏等中草药种植和葡萄、香莲、黑斑蛙等特色种养,增加面积1000亩,实行亩平增收5200元。

3.稳妥推进畜禽养殖发展。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畜禽养殖规模场建设为主导,立足资源化、生态化养殖,不断规范粪污处理设施,升级打造3-5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立畜禽养殖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带动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二)大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质

1.招商引资力求突破。大力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活动,借助龙虾节、农博会、老新商会等引资平台,积极主动对接,加大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2.工业经济稳中求进。认真抓好春节前后企业老板返乡机遇,实行一对一沟通洽谈,全年落实签约建设项目至少3个,其中超过1亿元的项目1个;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科学运行,认真抓好成长工程工作,力求2020年1家企业入围。

(三)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品位

1.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产城融合”为主题、计划投资1.8亿元的田李中心村乡村振兴项目;完成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科学规划村庄布局,逐步打造农居小区。

2.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投入300余万元,加强城乡生活垃圾精准治理,有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高标准完成省市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整治村任务,带动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3.加强城镇建设管理。全面完成集镇道路黑化、绿化、亮化等设施配套。加强市政工程设施维护,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促进城镇管理精细化、常态化,不断提高城镇吸附能力。

(四)切实推进民生改善取得实效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路网结构为目标,计划完成三张线、电排河线、卫东线等16公里县乡道改造。以关桥、三台、三合等国土整治项目为依托,着重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促进乡村振兴。

2.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切实深化“碧水蓝天净土”三大工程。投资120万元,结合“家门口”工程建设,全面推进“河湖长制”。积极完成总干渠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地力保护。

3.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总方针,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照时间节点,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实施。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整合扶贫政策,提供技术支持,引导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带领群众齐步奔小康。

 

 

 

 2019115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