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镇“十四五”规划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1-71041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老新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17:3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10月22日 17:30:00 名  称: 老新镇“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2021-10-22 17:30 来源:潜江市老新镇

今后五年全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村振兴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聚力提升精神区位,全力推动高位发展,以“干部能级、产业能级、城镇能级”三大能级提升为抓手紧紧围绕“党建做硬、产业做强、商贸做活、城镇做靓、乡村做美”五大板块着重发力,确保老新在全发展方阵中总量进位级,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生态宜居秀美镇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全镇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产业发展再造新动能,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城乡面貌展现新姿态绿色发展呈现新成效,民生改善取得新进展,乡村振兴示范效益不断放大;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达到新水平,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党的领导能力显著增强。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经济业态,实现产业融合

未来五年,必须经济建设作为推进老新发展、提升老新实力、增添老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优化经济发展新业态构建“三产”融合新体系,打造产业振兴新标杆

着力项目招引,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通过招引一批、壮大一批、盘活一批,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聚焦特色,推动“三招三引”发扬金牌“店小二”精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税坚持市场导向,重点聚焦新能源、水产、粮、饲料、纺织、康养、服装、木材、建材、医药、医用等加工业载体,巩固好项目,推进新项目,招引大项目,力争每年2-3家企业落户,每年新增1家规上企业;加强招商政策、融资服务、劳务用工等精准对接,激活“三乡”创业,推进招商引才、招商引智,加快潜南康养中心、中核山东能源光伏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尽早落地;不断发挥招商引税优惠政策“磁性”效应,大力推进乌苏里江药业等总部经济发展,构建政府+企业”融洽接、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不断壮实财力底盘。二是聚焦优势,推进“双轮驱动”。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依托本土企业,发挥-稻“双轮驱动”势能,推动生产技术创新、加工装备创制、智能设备植入,降低产品能耗,提升商品品质,推进我镇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化、智能化、品牌化;立足虾稻全产业链发展,培植虾稻种养投入品、配用品加工企业落户;依托老新特色,充分整合同类产业,成立“小龙虾产购销协会”“米业协会”等新型主体,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加大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的争创力度,培养虾稻产业化联合体,构建特色鲜明、多元支撑的产业链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打响老新品牌。三是聚焦转型,激活闲置存量。突出开放包容,充分发挥“老新商会”纽带作用,积极盘活集镇闲置资产、农村闲散资源、农户空闲宅地,充分整合资源要素,大力推进自主创业,有效整合闲置资源,激活“僵尸”企业;着力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加工产业向产地下沉、与销区对接、向园区集中;依托潜江裁缝、老新酥饼、老新粮酒、老新竹编等特色优势,引导小作坊变身小企业,农副产品转化为热销商品大力吸引市场主体,打造潜南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等创业平台,有力提升商贸物流水平,推进集约发展,促进抱团取暖,延伸产业区块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着力结构调优,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创建全国“一镇一品”示范乡镇为抓手,坚持“虾稻+特色”发展模式,动转型升级,打造农业新板块,提升农村硬实力一是提升基地标准,壮大虾稻产业。以“规模扩增、品质提升、收益提增”为主线,积极争取农业、国土等项目支持,创建吴家垸(秀河)国家级虾稻智能种养示范基地,提升通城垸、四化垸、喇塌湖等万亩虾稻基地;加快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普及,建立“龙头企业+合作联社+村社一体+基地农户”共建共赢合作模式,构建基地引领、品牌融合、全域辐射的虾稻主导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二是稳定粮食安全,拓展特色产业。坚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生态循环、特色拓展”思路,充分利用虾稻田埂、低产旱地,发展艾草、潜半夏等中药材和富硒大豆、特色蔬果等特色种植;稳定猪牛鸡等畜禽养殖和鱼虾鳝等水产养殖;支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联动发展,有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放大我镇特色产业优势,创立老新特产品牌,促进循环发展、依存共赢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壮实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有序推动土地市场化、农村宅基地等改革,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支持培植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序化解村级债务,实施农村集体产权、股权改革,走农民变股民、田园变公园之路;探索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村社一体”合作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均突破8万元,切实增强村级发展赋能。

着力融合共进,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创建双循环发展机制为指导,构建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文旅农一串红的产业能级体系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共进。一是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三产”融合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为目标,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纽带,紧紧围绕村企共建、企地共赢不断发挥城综合功能,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强化创新驱动,充分集众智汇众力,促进农业种养、产品加工、辅材配套、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行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龙头企业与小微企业的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二是培植农村电商,形成“双线”开花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乘数效应依托本土农副特产,对接本地实体企业,实施“互联网+”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现代信息技术的业务培训和科技应用积极发展农村电商;以创新营销模式,拓展农村消费,推动热点消费为主线,大力发展直播带货、跨域网店等数字经济、网红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扩大夜经济消费,实现实体与网络并进,线上与线下开花。三是发展文旅产业打造“老新一日游”坚持以服务业升级带动消费升级,大力提升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能级;倡导民房变民宿、农耕变农旅发展理念,立足老新红色文化、农旅元素、景观吸引,贯通东荆河生态休闲景观带—老新泵站水利景观—电排河“十里花海”—后河“生态湿地”—刘赤生烈士纪念馆—徐李小学红色文化研学中心—S350绿色长廊—老新美丽城镇的乡村旅游线路,打响“老新一日游”品牌,拓展新型创富渠道。

二、美化乡村形态,体现宜居宜业

未来五年,必须把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打造秀美老新的重要抓手,着力优化人居环境,不断提高设施水平,统筹建设美丽乡村,装靓秀美老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突出村庄设施升级,扮靓田园风光按照布局科学、管护长效的思路,积极整合项目,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提高农业装备,促进宜居宜业。一是以路为轴,打通物流通道。以打通断头路、扩宽乡村路、建设大通道为要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全面实施路网升级,完善“三横五纵”交通枢纽;重点配合汉仙潜荆高速、东荆河五桥、S269周矶-老新等省市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农科桥、潭沟二桥、三张路、洪姚路、卫东路等路桥新建改建项目;提速实现通村主道黑化全覆盖;以创建四好农村路为目标,推进“路长制”,加强安全设施完善及农村公路管护,确保交通畅行,物流通达。二是以水为源,确保旱涝增收。以补齐短板、长效运维为重点,认真统筹高标建、国土整治、冬春水利项目,积极推进三桥、姚桥、关桥、三台、三合、徐李等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加强农田涵闸泵站设施的建设与管护,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农业抵抗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以“水体清洁、水流畅洁、岸线整洁”为目标,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建立市、镇、村、组联动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保护,打造水清、河畅、景美的园林水网。三是以林为美,扮靓田园风光。以宜地植绿、见缝补绿、全域增绿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走廊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河渠堤坡绿化、村庄庭院绿化、公共绿地优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探索推进“林长制”,加强森林管护和野生动物保护,高标准实施主次干道绿化改造和村级绿地建设;依托老新二站项目,打造电排河“十里花海”;积极动员农户房前屋后栽植果树,支持花木苗圃基地建设,拓展绿色创富空间,扮靓老新田园风光。

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营造绿色乡韵。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久久为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是持续加强企业环保管理积极配合环保部门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加强企业废水、粉尘、大气、噪音等排放物监管,保持环保高压态势,形成政府监管、部门、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守牢环保底线,促进资源节约、环境美好二是持续管控农业面源污染“天蓝、水碧、地美、土净”为目标,开展“两减一控”,推进“三品一标”;持续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与管控;加强虾-稻投入品和农资市场整顿;科学推进测土配肥、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利用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加强水土保,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增土地产出率。三是持续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加强黑臭水体监管和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快完成农村户厕建改任务,强化公厕常态化管理;按照应接尽接、运维一体、水质达标的要求,巩固电排河、中沙河和总干渠、东干渠沿线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成果,建立覆盖全域的污水治理体系,筑牢水资源绿色屏障。

突出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具有荆楚特色、洋溢水乡风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一是高标准整治人居环境。按照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赏心悦目的要求,标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重点整治房前屋后、村组道路、河道沟渠人居环境,拆除断垣残壁理固废杂物,“牛皮癣”大力倡导良好卫生习惯;一体化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环境整治村、示范村任务,不断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二是高起点建设美丽乡村。以《潜江市乡村规划》为蓝本,由“点”入手、沿“线”贯通、全“面”辐射,积极谋划全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巩固提升赤生、刘场等村美丽乡村项目成果,推进洪河等村美丽乡村示范建设;全力争取项目支持,依托老新资源禀赋,立足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各个环节,采取示范带动、以奖代补等形式,高起点打造4-8个具有江汉平原特色的美丽乡村。三是高质量提升乡村景观。实施“轴线美化”工程,加强主次干道绿美景观设施提档升级,高标准提升运拖路、熊老路、老西路、老荻线、边棉路等生态景观;继续推进“亮化老新”工程,实现村、组、户路灯全覆盖;实施“节点美化”工程,各村在党群中心、文体广场、小组塆台、路渠沿线,选定1-2处景观节点,开展“小游园”“小花园”“口袋公园”建设,营造洁净卫生、芳香四溢、秀美宜居的人文环境,不断拓展居民绿色休闲、健身养生空间

三、靓化城镇姿,展现精致精美

未来五年,必须以“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为重点,统筹布局、率先突破,全域提升、全程呵护,扮靓城镇颜值,拔高老新品位。

科学引领,优化城镇格局按照以人为本规划先行、城乡一体的理念,科学完善规划,统筹城镇布局。一是依托镇情定位。立足“口子镇”区位特点人口状况、文化底蕴等镇情实际,围绕产城融合、商贸振兴、秀美靓丽的城镇发展定位高起点修编城镇总规,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力求发展方向明确、功能定位准确、三产布局精确,为推进城乡建设指明航向标,画好路线图二是优化格局布阵。依托镇东汉江支流东荆河水资源优势,融合镇南省级四湖统排老新二站、电排河水利景观,提升镇西滨河公园、新区广场等文体设施,放大镇北虾稻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优势,不断完善“东景、南秀、西娱、北业”的城镇布局,排兵布阵,优化功能,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三是突出重点打造。按照融合重点项目、盘活闲置资产、提升商贸服务的思路,积极争取汉仙潜荆高速老新互通、东荆河五桥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通过“政府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渠道投方式重点推进老新新区二期、南区商贸综合体老新田李中心村、S350反向线新街区建设,不断提升“口子镇”聚集力辐射力。

建强功能,提升城镇魅力。围绕“颜值高、功能全、机制活、效益显”,着力推进现代化城镇建设。一是景观植入,打造绿韵城镇。实施集镇环卫服务市场化,全面开展老旧小区、企业厂区、单位院区人居环境优化升级,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园区内外景观建设,不断提升城镇绿色空间;积极争取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有序推进综合运动场、东荆河生态休闲景观带、电排河生态走廊、附属村生态公墓、荆安台城镇客厅等综合功能建设,打造城景融合、绿韵宜居的潜南明珠。二是功能植入,打造活力城镇。积极谋划城镇外环工程,建设以S269为起点,途经田李创业路、边棉南路、东荆河路,老新泵站、电排河北路、洪文公路,抵达老荻线的环城路网,拉大城镇框架,提高城镇交通枢纽水平;配套提升集镇主次街道市政设施,构建路网通联、绿网覆盖、水网畅洁的城镇体系,提高老新城镇的经济合力和人口向心力,增加城镇人口数量,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功能完善、活力彰显的口子重镇。三是特色植入,打造魅力城镇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理念,按照统一风格、统一街景、统一色调的标准,积极推进集镇立面改造,优化店牌店招;实施“特色小巷”工程,动员临街企事业单位统一霓虹彩灯,营建靓丽秀美城镇氛围;加大徐李集镇下水道、人行道、绿化、亮化等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综合功能紧紧抓住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核心,加快文体休闲、医卫康养等公共体系建设,提高镇商贸集聚力,打造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的魅力新镇。

精细管理,拔高城镇品位。“全国文明城镇”创建为导向,着力强化城镇规范化管理。一是瞄准目标提效能围绕打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城镇环境,不断增强城管队伍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管理人性化、常态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二是综合治理提档次强化部门联动,加强占道经营、违建违、固废渣土、油烟排放、砂石料场、燃气安全等综合整治,构建环卫保洁、绿化管护、市政维护、精细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城镇环境提档升级三是优化服务提品位坚持“党建+城管搭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行经营分类、功能划区、特色整合,倡导绿色生活,促进消费便利,彰显人文特色,着力营造文明氛围,促进发展个性化,持续放大集聚效应与虹吸效应,不断拔高老新城镇品位

四、细化民生百态显现乡村振兴

未来五年,必须把民生保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健全服务民生新体系,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获得感

织牢民生底线保障网。一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帮扶机制,逐步将产业扶贫、设施扶贫等政策措施,有序统筹到乡村振兴政策框架中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政策,着力提升电力水平,保障用电安全;加快推进“气化乡镇”工程,实施集镇天然气全覆盖;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大力推进安定、刘场等村自来水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生态公墓等民生建设。三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提升社会救助水平;统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政策,认真落实医疗保障、社会养老政策,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民生。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网。一是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办学结构,提高办学质量为要领,围绕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好社会保险、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实习实训等补贴政策,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二是深化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积极争取疾控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持,不断提升人员专业水平加快卫生院、村居卫生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贯彻落实国家人口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三是加快基层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对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继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四是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党员干部带头普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持男女平等,反对家庭暴力,倡导文明家庭和谐社会新风尚。

构建社会治理共享网。一是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主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双报到双服务”常态化制度化,提高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坚持底线思维、风险思维,以万全之策、万全准备,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工作。二是健全扫黑除恶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一村一辅警一法律顾问”,完善人民调解员等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大救灾”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和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社会稳定大局。四是按照“练为战,建为用”的方针,强化民兵队伍建设,努力为部队和国防建设输入高质量兵员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营造尊崇军人、拥军优属的浓厚氛围。

五、净化政治生态,呈现党建引领

高质量完成未来五年各项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党建引领,创优党建品牌,严肃监督执纪,为老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领航开路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坚持全镇上下“一盘棋”。一是强化思想引领,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扩大“红色讲坛、机关夜学”影响力,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老新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二是强化党建领航,推动工作落实。始终把党建促落实摆在党委突出位置坚持实事求是、加压奋进,谋定后动、谋定快动;党委班子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要以上率下、靠前指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项目化、清单化,明确任务单、路线图、时间表;加强对上争取、对标落实力度,以钉钉子的精神,以拼、抢、实、先状态和作风干出老新加速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三是强化舆论引导,筑牢思想防线。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工作方法,把握舆论导向;加强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和管理,坚守互联网意识形态主阵地,牢牢把握网上斗争主导权,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及时回应处置网络舆情,保障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优秀榜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组织建设,升华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队伍日常管理,努力打造思想觉悟好、服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一是加强村居组织建设。认真抓好村居换届选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纪律过硬、廉洁过硬的基层铁军紧紧抓住“关键少数”,着力实施阵工程”,开展新一届村班子“履新启航”主题活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拓展美丽党建示范集群,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二是不断擦亮党建品牌。强化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和干部管理制度;强化班子锤炼,提升班子素质擦亮两新党建和机关党建品牌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努力做到知民声、问民需、解民难;打造老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赓续精神血脉,厚植红色基因,创建红色品牌。三是着力优化党建服务。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经济适用、着眼长远”思路,推进村(居)综合服务场所提档升级;坚持开展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深化党建+服务发挥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引领乡村振兴不断推进

加强廉政建设,锻造风清气正。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一是补足精神之钙。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遵循,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通过“三会一课”、系列党建活动等载体,加强党员思想教育,贯彻落实《准则》《条例》,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二是做好示范表率。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当好“排头兵”,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格实行党务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实施细则》,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认真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活力。三是严肃监督问责,始终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推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持续压力传导,严肃监督问责,让反腐利剑时刻高悬,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政氛围,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着力构建勤廉风险防火墙,打造干部提能增效加速器。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