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镇三合村:从负债村到富裕村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155995 主题分类: 扶贫 发布机构: 老新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0年11月03日 17:30: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0年11月05日 16:41:24 名  称: 老新镇三合村:从负债村到富裕村

发布日期:2020-11-05 16:41

老新镇三合村:从负债村到富裕村

记 者 刘琼艳

一条条村道整洁宽敞,一个个虾池纵横交错,一张张笑脸热情洋溢……秋日里的老新镇三合村,处处散发着生机和活力。

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这座位于老新西南的偏僻小乡村还是全市4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户多达91户363人。

变化来自“领头雁”。自2015年市司法局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通过抓班子建设、走村入户解难题、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等措施,三合村旧貌换新颜。

“三合村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村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用软、弱、散来形容毫不为过。”市司法局驻三合村第一书记康利告诉记者,为了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工作队第一时间为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调剂了一批办公桌椅,添置了办公用品,建立并带头落实村“两委”干部佩戴党徽、开门办公、轮流值班制度。

为深入了解三合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每人手拿笔和本子,历时5个半小时,徒步走遍全村。

在全面走访基础上,工作队还积极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确定村办实事项目,制定三合村集体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并明确责任抓落实,强化督查求实效。2019年2月,三合村通过验收,顺利脱贫。

班子固然重要,发展产业也是关键。为帮助三合村顺利脱贫摘帽,彻底过上好日子,在实地考察后,工作队决定引导村民发展以虾稻共作为主,艾草、大棚果蔬种植为辅的“一主两副”产业模式。截至目前,三合村共发展虾稻共作面积66.67公顷,艾草、果蔬种植各6.67公顷,村民生活富足美好。

三合村4组贫困户肖建国中年丧偶,儿子外出务工意外受伤,伤及脊椎。为帮助肖建国脱贫致富,工作队多次上门与他交心谈心,帮他寻找致富途径,鼓励他重燃对生活的信心。

“我不想再靠低保生活,要靠双手挣钱,给儿子、孙子做好榜样。”说干就干,肖建国找到工作队,申请村保洁公益性岗位,并申请小额无息贷款,发展虾稻共作。

当年,肖建国的虾池实现收益5万元,纯利润1万元,年底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虾稻产业红红火火,“扶贫车间”也不甘落后。走进三合村“扶贫车间”,一股中药味扑鼻而来。

“车间于2018年6月新建,主要经营艾草加工打包,用工人数最多时有80余人。”车间负责人胡绪平介绍,加工打包工作易上手,待遇也不错,很多邻村的人也来这里就业,每人每天收入100元。

在抓好产业扶贫的同时,工作队还与村“两委”班子完善乡村文体设施,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积极争取资金500万元,修建了通组水泥路4396米、碎石生产便道1.9万米,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架设了全覆盖的农用生产电网,改造危桥6座,新修小泵站10座,建起了近8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康利介绍,短短几年时间,驻村工作队采取清产核资、返租倒包、承包权公开招标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三合村集体经济,使过去的负债村一举成为年均收入20余万元的富裕村。

“我们的文体广场不仅有健身器材,还有篮球架、乒乓球台等设备近10套,都是工作队帮我们争取的。”该村老书记陈孝全乐呵呵地说,“三合村老百姓腰包鼓了,家家户户都买起了小车,到了过年,小车停得哪儿都是!”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