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丰街道,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口袋景观散布于村头路尾、巷口田间,改善了乡村环境的“颜值”面貌,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气质”内里。
“小三园”建设必须因地制宜,既要美丽场景,更要尊重村民生产生活习惯,在建设过程中,各村积极利用“湾台夜话”时间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按照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主体的原则,挖掘碎片化空闲土地,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
走进泰丰街道村居里去,黄垸村村干部带头捐赠自家多余砖瓦,将泥砖房拆除后产生的旧砖、瓦片等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在房前屋后垒砌起“三园”围栏,让原本闲置小地块重新焕发生机,这既节约了整治成本,又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乡村原汁原味的风景;解放村的村民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根据农作物的季节特点,种植花果,见缝植绿,解放村从“一处美”变成了“处处美”;洪庙村鼓励村民们到闲置空地上种植瓜果、花草等,将其打造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果园子”。
“小三园” 建设不仅提升了乡村颜值,更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经营好自家宅前屋后的重要性,养成了 “环境自治”的良好观念。下一步泰丰街道将持续推进“小三园”建设的覆盖面,夯实人居环境治理成效,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