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接续奋斗,党员干部实干担当,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美丽村庄游人如织……时值盛夏,走进熊口镇,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马路笔直交错,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街角巷道,街道两旁满是生动有趣的墙体彩绘。处处是亮点,处处显活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熊口镇巧用“彩色画笔”,以党建“红”赋能产业“红”,带动生态“绿”,多彩交织绘就了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人气旺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产业强:绘就“富足画卷”
在赵脑村,“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万亩虾稻基地是一道亮丽风景线。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一静一动间搭起了“粮渔双赢”的生态循环系统。
近年来,熊口镇以党建赋能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多元发展、持续壮大”的工作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华山公司,发展了“企业+合作社+农户”“按户连片”“整村流转”三种虾稻种养模式,打造出2万亩标准化基地,实施“虾稻”“稻虾”双轮驱动,全镇虾稻共作面积达到8万亩。
“以前看着赵脑村村民‘腰包’逐渐富足,心里只有羡慕的份儿。如今我们村每家每户都养虾种稻,发家致富,村民个个儿脸上笑嘻嘻。”吴家垸村党支部书记宿志强说。
自实施全域国土整治项目以来,熊口镇通过综合整治,优化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用地产出水平,以赵脑村为中心构建了“一主引领”“三带联动”“七村协同”的高质量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同时,该镇以虾稻田园综合体为主,辐射带动发展孙桥片虾-稻产业基地4.1万亩,打造S322三产融合示范带、孙赵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石剅线绿色农业示范带,为农民开辟了增收渠道,让乡村富了起来。
人心齐:绘就“文明画卷”
走进新林村,穿村而过的道路开阔整洁,老人在“议事长廊”里谈笑风生,孩童在休闲广场上奔跑嬉戏,目之所及,皆是安居乐业的图景。
面对这一幅美丽和谐的乡村画卷,谁又能想到,多年前的新林村却是另外一番景象:组织动员力不强、村民对村党支部信心不足、群众满意度较低。
人心不齐,何谈发展?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21年,新林村党支部书记王丹上任后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王丹深刻认识到,唯有力量聚、班子强,方能基础固、事业畅。为此,她带着村“两委”花了2个月时间逐一入户拜访村里的44名党员,通过大大小小的座谈会全面了解村情民意,梳理好村内的历史遗留问题和主要矛盾纠纷,找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
而此时,熊口镇党委正积极探索“1235”社会治理模式,提出“建设一个中心、做到两个提升、进行三个探索、实施五个行动”的工作对策,致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网格化、共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
“乡村振兴工作,关键在人。不仅‘选人’,更要‘育人’,为基层党组织队伍备足‘新鲜血液’,确保不断档、不空缺,有源头、有力量。”熊口镇党委书记张振成表示。
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改善干群关系,成功解决各类矛盾纠纷,切实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23年,熊口镇获批全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单位,洪庄、石杨2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马场村被评为全省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创新试点村。
乡村美:绘就“生态画卷”
“如今,居住环境变美了,房前屋后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谈到村里的变化,孙桥村村民漆大伯赞不绝口。
群众的口碑,正是熊口镇将党建引领作为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所取得的成果。该镇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采取“党建+积分”的方式,发动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制定积分评比细则、录制积分兑换宣传音频、定期公布“积分榜”,大力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没想到积分还可以兑换这么多日用品,我要发动邻居朋友跟我一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委会‘积分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新沟村村民黄大妈笑着说。
干净整洁的沿村巷道,多姿多彩的文化墙,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熙熙攘攘的游客……走进马场村,一幅绿色宜居的生态画卷呈现在眼前,再往深处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民房错落有致,不少游客在里面避暑纳凉,尽享清凉夏日。
“长大后,总是怀念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抓鱼、钓虾的时光,没想到在马场村就能实现。”在马场村游玩的何女士说道。
近年来,熊口镇围绕“虾-稻产业鲜明、智慧设备齐全、生产方式绿色、产业链条完整、综合效益良好”的建设标准,深度融合稻虾IP、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等功能,打造特色现代农业集聚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一幅幅“河畅、水清、地净、景美”的美丽画卷铺展开来。
奋进正当时,砥砺再扬帆。未来,熊口镇将持续发挥党建品牌示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不断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的党建品牌示范带村居,让老百姓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如今,在熊口镇,“取经者”络绎不绝。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的星火,从这里燎原出崭新天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