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大街小巷、井然有序的小吃步行街、学校门前的网红斑马线、十字路口的网红红绿灯……如今,漫步园林城区,一幅幅文明新图景随处可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园林街道凝聚力量,众志成城全力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掀起了一场又一场“文明风暴”。这些“风暴”已转化为园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具化为居民向上向善的自觉行动。
★
★
★
“摇摇欲坠的电线杆没了,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心情舒畅啊!”近日,小东门社区居民吴大爷笑着说。
在东城巷居民区,一根10米长的电线杆底部出现裂痕,顶端缠绕着多根电缆电线,已严重朝路面中间倾斜,看起来摇摇欲坠,让附近住户忧心不已。得知情况后,小东门社区联合多部门共同发力,铲除了这处“空中蜘蛛网”,消除了安全隐患。
东城巷“空中蜘蛛网”的清除,只是园林街道街巷面貌焕然一新的缩影。4月以来,该街道掀起爱国卫生运动高潮,切实提升街巷颜值。
4月中旬,该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及辉煌、南浦路、深河等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人员组成爱国卫生“红色志愿军”,如点点星火播撒在园林城区大街小巷、居民小区、楼群院落和居民家中,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牛皮癣”铲除、交通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城区一道风景线。
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宣传氛围引导,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居民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共同创建和谐、美丽、绿色、健康家园。
★
★
★
文明创建的过程,也是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过程。近年来,园林街道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以文明先锋、文明实践助力基层文化振兴。
一月一主题,一活动一特色。连日来,在园林街道红庙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居民三五成群学剪纸、学跳舞、看书……这样的变化是居民章阿姨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
“以前退休生活枯燥乏味,每天就是打麻将,现在社区时不时就会组织我们学刺绣、捏面塑,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了。而且,社区还会给我们生活上提供不少帮助,让我们感到非常欣慰。”章阿姨是一名初中退休教师,一说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她就格外高兴。
从无所事事到忙忙碌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带来的改变远不止这些。
坐落于袁桥社区的李汉俊、李书城故居,是家喻户晓的红色文化基地。袁桥社区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积极组织红色宣讲员大量查阅李汉俊、李书城先进事迹,多次访问历史研究学者,接力传颂红色故事。在引导广大群众赓续红色血脉的同时,还提高了社区的知名度及影响力。
头脑富了,生活好了,精神爽了。近年来,园林街道紧紧抓住文化内核,采用“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模式,以辖区30个社区(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载体,成立240余支志愿服务队,共召集工作人员及注册志愿者1500余人。
如今,满城尽飘“志愿红”,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壮大,“人人都是志愿者”已成为共识。截至目前,该街道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900场,受益群众达3万余人次。
★
★
★
城市之美,美在颜值,更美在气质。
园林街道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价值引领贯穿文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养,大力推进“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以点带面深化文明风尚的养成,一批批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仅如此,该街道还依托街道“名书记”工作室理论宣讲平台,通过微宣讲、微聊会的形式,每月组织街道理论宣讲团成员、“身边的榜样”深入社区、小区进行宣讲,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做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
★
文明创建没有终点,为民服务永无止境。园林街道将继续在比拼赛道上不断突破,争当先锋,坚定为城市发展而战、为群众福祉而战的决心,为我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强劲精神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