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将至,随着高考落幕、中考及暑假临近,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园林街道以“宣传教育无死角,巡查防控不松懈,隐患治理全覆盖”为行动纲领,多管齐下构筑坚实防溺水安全屏障,全力守护未成年人生命安全。
聚焦宣传教育,织密安全防护网络
街道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以学校、家庭、社会为支点,实现防溺水宣传教育全方位覆盖。线上,通过居民小区微信群等平台,推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防溺水知识,确保安全提醒直达每一位居民。线下,深化社区、学校、家庭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家校联动。学校通过向学生家长发放《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签订《防溺水承诺书》,切实强化家长的监管责任意识,社区(村)安排流动宣传车、入户走访等方式,向家长尤其是留守儿童家庭传递防溺知识,引导未成年人牢记“防溺六不准”,织密家庭防护网。街道组织蓝天救援队到各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邀请市红十字会志愿队员对社区干部进行溺水急救技能及知识培训。
截至目前,已在辖区4所公办小学、3所私立学校开展防溺水知识讲座7场,举办社区干部溺水急救技能知识培训1期。通过课堂教育、家庭联动、社会参与的多维教育体系,将安全意识深深根植于未成年人和家长心中,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
Swimming
聚焦隐患排查,紧扣关键风险点位
为从源头降低溺水风险,街道对辖区内坑塘、河流、水库等水域展开地毯式排查,详细记录水域情况,建立重点水域工作台账,并划分专人监管责任区。在各个溺水危险点位,严格落实“四个一”救生设施配置,即一个醒目的警示牌、一个标准的救生圈、一根实用的救生杆、一条牢固的救生绳。同时,创新实施“网格化”巡防机制,组织社区干部、志愿者组成巡查队伍,每日对危险区域进行巡查,发现警示标志破损、救生设备缺失等情况,立即进行更换和补充。目前,辖区内31个重点区域共安装122个警示牌,配套救生设备40余套。针对午后、周末等未成年人易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危时段,安排专人值班值守,及时对游泳、戏水的未成年人进行劝阻和安全提醒。此外,还引入无人机巡河技术,实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全方位提升防溺水巡查防控能力。
防·溺·水
聚焦责任压实,筑牢立体防护链条
街道着力构建完善的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责任体系,依据辖区学生清单,全面推行网格包保制度。遵循属地管理原则,对每一名学生实行“家庭、学校、社区”三层包保责任制,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学校的教育责任、社区的管理责任,将防溺水工作任务细化到岗、落实到人。通过构建家校社联动的立体防护网格,形成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确保防溺水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
安全重于泰山,防患贵在未然。园林街道将始终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持续加大巡查力度,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优化服务保障措施,把防溺水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细节,为广大未成年人撑起坚实的生命安全保护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