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园林街道袁桥社区办公区院内,积分兑换活动热闹非凡。居民杨大姐拿着刚兑换的生活用品笑得合不拢嘴,“积分制好啊,自家房前屋后收拾干净,不仅住着舒心,还能换福利!”

走进袁桥社区,昔日杂物堆积的角落变得整洁有序,凌乱堆砌的菜园变身小花园,1000余户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让这个城乡结合部焕然一新。这些变化得益于社区创新推行的“居民公约+双轨积分+福利联动”治理模式,以“小积分”激发了居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大热情”。



公约为基,立下环境整治“规矩”


社区从完善制度入手,组织党员、居民代表、乡贤人士反复讨论,将房前屋后无杂物,定期清理“三堆两垛”等写入《袁桥社区居民公约》,让环境整治从“靠自觉”变成“有约定”。党员干部带头承诺不搞特殊、不徇私情,确保公约公平执行。
“居民公约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大家商量出来的家务事。”

据社区党总支书记介绍,为推动公约落地生根,社区通过“党员居民代表会”“板凳会议”“清风夜话”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明确责任、标准和奖惩。如规定“房前保持整洁无堆积杂物一月得40分,发现乱堆杂物则积分为0”,简单明了的条款让居民易懂易行,为整治划定出“硬杠杠”。
积分赋能,激活居民参与“热情”


如何让公约从“纸上”落到“地上”?社区推出“双轨积分制”:
1
居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及“三堆两垛”并常态化维护,社区每月巡查评分,可获得基础积分;
2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矛盾调解、志愿服务、打造“小三园”等治理行为,经审核后,可获得赠与积分。
为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兑换需求,社区还丰富积分兑换形式,链接辖区商超,居民累计积分50分以下,可兑换卫生纸、油等日常生活用品;50分以上可在领取积分券,到指定超市自由兑换。




旱厕拆除整改
在积分激励下,居民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已清理房前屋后“三堆两垛”、废弃棚舍480余处,拆除整改旱厕25处,整改废品收购站、二手经营场所20余处。曾经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小花园、小菜园”,主要道路两旁还种上了月季和冬青,居民出门见绿、移步见景。

“小三园”打造
福利联动,积分兑换民生实惠


“积分能换真金白银的福利”,这是袁桥社区撬动居民参与热情的“硬核激励”。社区将积分与民生保障深度绑定,推出福利兑换政策,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达标的家庭户,可凭累计综合积分为家中70岁以上老人兑换医保补贴和重阳节福利。
“孩子们扫院子更上心了,我看病还能省点钱,心里暖乎乎的。”

72岁的李奶奶家就是受益者,自积分制实施以来,儿子儿媳坚持打扫庭院,攒下每月达标记录。上个月,不仅帮她换了200元医保补贴,等到重阳节还能领一份慰问金。这种“积分+福利”的联动模式,让居民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
“全家每月保持房前屋后整洁,参与社区组织的全民洁城、清洁家园等活动,累计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再加上两个老人可领取的医保重阳福利,1年下来到手足足有900元。以前觉得环境整治是社区的事,现在才明白,自己动手受益的是全家。”

居民李哥也算起了“幸福账单”。

环境好了,人心齐了,社区的凝聚力也更强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袁桥社区用“小积分”成功撬动了人居环境的“大提升”,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