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洋镇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体要求和“打造潜监线产业新区,建设潜东南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全镇上下齐心协力,主动作为,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一)抓项目,稳增长,经济运行有质量
1、整体形势稳中向好。截止11月底,全镇完成现价总产值57.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8.44%,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6.7亿元,同比增长18.51%;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8亿元;完成国地两税960万元(其中国税480万元,地税480万元)。新型造型材料、大米加工、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效益较去年有明显提升。银昌科技全年满负荷生产,产值达到9亿元;洪祥米业新开发出“虾稻福”等虾稻大米品牌,产品占领了广东、福建等地市场;远之瀚制衣顺利实现招工投产,目前已有一个班组在进行生产。
2、项目建设加快推进。2个项目顺利完工,2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总体呈现落户快、建设快、投产快的良好态势。其中,湖北远之瀚制衣公司年产80万件户外功能服装项目完成生产厂房、职工宿舍、食堂等建设,实现了招工投产;潜江昌泰米业年产5万吨大米技改扩规项目顺利完成,企业大米年日加工量突破150吨;中山锐杰脆肉鲩养殖有限公司200万尾脆鲩养殖加工项目顺利签约,进入动工实施阶段;投资2000万元的“蓓乐灵”幼儿园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3、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坚持不懈抓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项目落地,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1.35亿元。除远之瀚制衣、蓓乐灵幼儿园等项目成功签约外,目前还正与深圳三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氨酯有限公司进行接洽,有望签署投资协议。
(二)抓调整,强基础,农业发展有亮点
1、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增虾稻共作面积5000亩、虾茭共育面积400亩,全镇“虾稻”、“虾茭”面积达到1.8万多亩。“虾茭”共育模式为我镇农民首创,亩均收益高达12000多元;流转冬季闲田8000余亩,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民增收。流转土地主要用于西兰花等蔬菜种植,亩均增收3000多元;在苏湖渔场实施200万尾脆鲩养殖项目,发展差异化养殖。注册成立湖北苏湖水产养殖技术有限公司,启动了标准化鱼池改造。
2、农业基础日益完善。争取资金1500万元,实施苏湖片1万亩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争取资金1500万元,推动五洲、文桥片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争取资金400万元,完成快岭、火港、同桥土地平整项目;争取资金90万,推动毛桥村扶贫连片开发苏湖虾稻共作基地建设;争取资金80万,实施桥头、横堤“血防灭螺”项目;自筹资金130万,实施25万方冬工水利工程。
3、农村环境明显改善。高水平完成“绿满渔洋”工作。投入资金180多万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2.7万株,植树造林面积达4308亩;高质量完成“村村通客车”目标。投入资金170万元,增设错车台22处,改造危桥3座,打通断头路7.4公里;高标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建设。投入资金60多万元,添置54个垃圾转运箱,启动垃圾压缩处理站运行;高要求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建立镇村组三级秸秆禁烧联防机制,推广秸秆粉碎还田与秸秆回收利用,取得良好效果。
(三)抓建设,聚人气,集镇建设有推动
1、集镇框架逐步搭建。按照“一路贯东西,六区连南北”集镇总体规划,以解决渔洋集镇人少城小问题为重点,完成“三横五纵”的集镇框架建设,集镇面积扩大一倍。推动华中新型造型材料产业园、渔洋商贸城、潜南建材市场、渔洋农贸市场、渔洋东荆河大桥等重点“活镇”项目立项实施,实现城镇扩规扩容,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2、集镇人气逐步提升。围绕新型城镇化,通过政策驱动、项目带动,将渔洋打造成一个宜居宜业的新型综合性城镇,吸引人口向集镇集中、产业向集镇聚集。投资3000万元开发商贸城二期“苏湖苑”生态住宅小区;投资2000万元启动“蓓乐灵”幼儿园项目;投资430万元完成渔洋大道绿化美化亮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投资200万元建成渔洋社区便民服务大厅;投资60万元拉通文卫路。
3、集镇管理逐步加强。认真落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镇容村貌管理。加强日常保洁制度落实,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制止违规建房、乱搭乱建,启动垃圾压缩站运行,保障环卫工作正常运转,切实改善集镇环境。加强危房改造工作,改造农村危房100户。
(四)抓民生,促和谐,社会管理有成效
1、十件实事完成良好。加大民生投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截止到11月底,全镇2015年十件实事进展顺利——苏湖片1万亩高产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已完成摸底除障;五洲文桥片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渔洋大道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已完成;福利院功能房已修建;绿满渔洋项目已完成;陈家桥、跃进桥、新南桥危桥改造工程已完成桥梁主体建设;苏湖片扶贫连片开发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完工;血防灭螺项目已于10月份开始实施;集镇区路网视频监控系统完成方案设计,由市公安局统一集中施工;大力扶持西兰花种植,完成了8000亩蔬菜基地建设。
2、社会管理成效明显。推进农村网格化建设,开展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61件,接待来访群众52批次160人,成功调处化解58件,3件正在调处中;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强化责任,细化措施,努力实现7个重点贫困村8247人脱贫目标;开展“五化”村卫生室建设,争取资金30万元对金城、马家等6个村村卫生室进行升级改造;开展计生专项整治,2015年度出生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为91.71%,出生性别比为112.07,符合预期目标。
3、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认真落实“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投入资金10万元,设立多处跨街宣传牌、文化墙、宣传喷绘等,营造浓厚的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推动省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筹集资金20万元建设“潜江图书馆渔洋分馆”,馆内设藏书3000余册,电子阅览设备30余台;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举办了迎春会、“五月的花海”文艺晚会、“七一”趣味运动会、广场健身舞比赛等各类群众文体活动;鼓励民间文艺创作,涌现一批有创意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和本地特色节目。选送的“民乐合奏”、“说潜江”等两个节目,分别获得了“潜江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最佳表演奖和三等奖。
(五)抓阵地,改作风,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力度
一是阵地建设逐步深入。通过提升群众办事不出村工作机制软硬件设施水平,逐步夯实基层党建阵地。新建一栋七间三层660平方米便民服务大厅,有社区、人社、城建、民主、农机、水产等单位入驻办公,实现一体化办公,有效提升服务群众效率;在文桥村试点推广“三屏互动”(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农村服务信息平台,群众在平台上可以清楚了解便民服务指南等各事项办理流程,避免群众跑“冤枉路”。
二是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始终把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完善村干部工资考评体系,积极引导各村党支部党员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把重心落到抓工资、强服务上来;修订完善了《村干部管理办法》、《镇直单位管理办法》,对各村、镇直各单位实行年终目标考核,强化各村、各单位工作人员责任意识;严格按照整顿先行、审计先行、考核先行、研判先行,拿出了社区“两委”调整方案和防范处置预案,牢牢把握换届工作主动权。
三是廉政建设态势良好。以落实“两个责任”为主线,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年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2次,组织机关干部理论学习30次,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9次。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全年立案11起,查结7起,党内严重警告1人、党内警告5人,诫勉谈话1人。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函询、约谈单位负责人32人,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坚持抓小抓早,通过开展集中教育月和“4+3”专项整治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守纪律讲规矩正成为自觉,清风正气得到弘扬。
其他各项事业也取得较好成绩。2015年,全镇武装、统计、档案、工会、宣传、共青团、妇联、统战等部门的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渔洋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一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在新的机遇形势下抓发展氛围还不浓烈,主动作为意识还不强;二是项目建设成效不适应我镇发展要求和社会期望,发展后劲不足;三是渔洋东荆河大桥等发展中面临的短板依然存在,克服难度依然很大;四是农业、教育等传统优势在弱化,新的工作优势还未形成;五是部分党员干部谋事创业的意识不强;六是对民生问题解决的程度、投入的力度还不能满足广大干部群众的期望等等。这些问题考验全镇党员干部的能力,检验全镇党员干部的作风,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敢于担当,务实重干,克难攻坚,切实推动渔洋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5年12月
渔洋镇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既要正视经济下行对全镇相关产业影响较大的压力,也要看到全镇产业做大、农业升级、集镇扩容、商贸发展的持续向好态势已经形成;既要正视全镇发展现状与民生巨大需求的差距,也要看到全镇加强财源建设、税收连续3年突破千万的喜人态势。全镇党员干部必须憋足一口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力比学赶超,实现渔洋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016年总体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立足一个定位、实施两大工程、做强三大产业、搞好四个建设、调优五大基地、做好十件实事”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提振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打造潜监线产业新区,建设潜东南经济强镇”的奋斗目标。
围绕上述工作思路,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造新型造型材料产业园,推动工业升级
1、争取“新型造型材料产业园”立项。积极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支持,推动“新型造型材料产业园”立项建设,促进我镇工业提质升级。扶持壮大新型造型材料产业,鼓励银昌科技、恒威化工、申昌化工等新型造型材料企业技改扩规、壮大规模。加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园区路、水、电等配套设施改造升级。
2、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加快远之瀚制衣公司年产80万件户外功能服装项目二期建设速度,帮助企业解决招工、土地手续办理等问题;抓好福策来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新型造型材料项目建设,完成土地手续办理及环评工作;抓好中山锐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年产200万尾脆鲩养殖项目实施,为项目提供政策、协调等支持;抓好洪祥米业家庭农场项目发展,鼓励其他农业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土地集并流转,实现“产、销”一体化发展,带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3、强化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形式,推动招商引资向产业链聚集、向园区集中。加快招商引资由单纯引进企业向引资引智转变,由单纯靠政策引进企业向依靠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招引企业转变,由专人招商向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积极与深圳三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聚氨酯公司进行项目洽谈,促进项目落地。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农业转型
1、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八支渠为轴线,积极推广“虾稻”、“虾茭”、“虾莲”、“西兰花+玉米”等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力争全镇“虾稻”面积达到2.5万亩、“西兰花+玉米”面积达到1万亩;进一步发展特色养殖,高标准建设一批规模化养殖基地,大力扶持同桥肉鸽养殖、新南青蛙养殖、双马鱼鳖混养、金城泥鳅养殖等特种养殖项目。
2、推动产业化发展。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全镇农业转型升级。支持吉信家园蔬菜专业合作社向公司化转变,建立蔬菜采收、仓储、运输、销售完备体系。支持湖美人家生态家庭农场发展壮大,建立现代休闲观光农业经营模式;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大力扶持镇域内农业企业技改扩规,建立产销一体化机制,提高我镇农副产品市场占有率。
3、改善农村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实施力度,积极对上争取五支渠疏挖、小农水、血防灭螺等项目,积极推进苏湖片1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和文桥五洲片1万亩综合农业开发项目建设进度;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建设,保障镇垃圾压缩站运行,实现农村垃圾及时清运;开展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整治247省道、运拖公路、八支渠公路、七幸公路、1号公路沿线“乱堆、乱搭、乱建、乱丢”等现象。
(三)统筹推进产城协调发展,建设新型城镇
1、推动产城融合。着力解决渔洋集镇人少城小的发展遗留问题,将支柱产业发展、商贸服务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产城融合,实现城镇扩规扩容。进一步健全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管理职能,优化城镇格局,规划修编新型造型材料产业园、小龙虾美食城、渔洋东荆河大桥等重点“活镇”项目,争取项目立项。
2、加快集镇建设。继续推进商贸城二期项“苏湖苑”、“蓓乐灵”幼儿园、农贸大市场、建材大市场目建设;积极开展商贸招商,争取荆州江源公司、潜江博通电器等商贸企业落户,激活集镇商贸活力;合理集并集镇区存量土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土地储备。
3、改善集镇面貌。紧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整治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小广告、“门前四包”缺失等“脏乱差”现象,改善集镇整体环境。继续完善集镇常态化保洁机制,更新换代保洁设施设备,提升保洁效率。
(四)抓好扶贫攻坚和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1、办好十件实事。广泛征求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拟定2016年渔洋镇十件民生实事,集中力量,强化落实,力争把实事办好,办牢,办到群众心坎上。
2、抓好精准扶贫。按照扶贫攻坚作战图计划,严格按照“扶贫十法”,积极探索各种扶贫攻坚途径,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精准的帮扶计划,确保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都能够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3、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农村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和视频防控系统建设,健全农村法律援助体系;坚持计划生育国策,提高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强化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推进创建省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五)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1、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村干部管理,对村干部全面统一建档,探索实行村干部日常管理“负面清单”,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把干好与干坏通过考核区分出来,推动村干部履职。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开展“争当好党员”等党员活动。继续跟踪流动党员管理后续工作,使流动党员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2、夯实党建基础。结合农村网格化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加大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力度,明年全面实现办事不出村。抓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积极督促部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扩建、翻新工作,发挥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一室多用”的作用。
3.营造廉政氛围。进一步落实“两个责任”。一是进一步加强教育,逢会必讲,从思想上筑牢防线。二是进一步加强制度防范。每个领域、每个岗位、每项权利、每项工作、每项工程、每笔资金等都要完善制度,堵塞漏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三是进一步抓早抓小,及时监督检查,防微杜渐,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四是严格追责问责,严格按“一案双查”、两个责任追究办法执行。五是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对全党提出的“五个必须”和“五个决不允许”,让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最基层“落地生根”。
2015年12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