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滩镇工作总结报告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3-45027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竹根滩镇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24年11月18日 09:26:00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4年11月18日 09:26:00 名  称: 竹根滩镇工作总结报告

发布日期:2024-11-18 09:26 来源:其他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竹根滩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市“奋力打造‘一城三基地’,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立足特色农业乡镇定位,不断强定力、聚合力、激活力、增动力,奋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推动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立足特色农业乡镇实际,探索总结土地流转“33410”工作法,全力打造“两经济四平台”,实现“小田并大田”连片耕作,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副省长吴海涛同志于221日在《鄂农阅》(第3期)就我镇土地流转工作作出了批示:“请农办动态跟踪,定期调研,掌握运行状态,总结可供借鉴、复制的经验,指导面上推广”。

1.打造“两经济”,增收致富添渠道。一是推动土地流转,做强基地经济。立足潜江大豆、潜江半夏、潜江蔬菜等特色产业,探索总结土地流转“33410”工作法,招引2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户,创新推广“马铃薯+大豆+蔬菜”“大豆+半夏”“大豆+蔬菜+小麦等高效轮作模式,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发展,实现群众增收、集体增资、主体增利“三方共赢”。截至目前,全镇共流转土地4.96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5%,土地流转款3726.73万元/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95.98万元,带动31个村(居)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过5万元,其中,过10万元的村有17个,过20万元的村有5个。二是整合闲散资源,发展庭院经济。按照“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思路,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等闲置零散土地发展庭院经济,以散种统销、产销对接等方式拓展营销渠道,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种植收益。目前,康岭村14户脱贫户依托半夏产业,在15亩自留地发展半夏庭院经济,年收入可实现12000/亩;美丽、朱湖等村采取“合作社向签约农户发种子,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土地进行种植,合作社全程跟踪技术指导并以签约保底价进行订单回收”的模式吸引了320余户农户签订“庭院经济”合作协议,协议面积190余亩,协议保底收益可达4000/亩。

2.打造“四平台”,现代农业现雏形。一是打造电商直播平台。充分发挥竹根滩镇本土“网红”多、返乡意强等优势,积极对接“三江锅”、李红卫、晓飞歌等返乡发展“网红经济”,以直播带货、网络销售等方式为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切实提升农产品质效。目前,李红卫晓飞歌团队依托群联村旧村部打造电商直播平台,推广竹根滩特产、培训带货主播。二是打造农商物流平台。积极与市农发集团对接,策划在三江村建设集农产品集散中心、江汉平原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平台、特色农产品产业博览会展中心于一体的农商物流平台。三是打造教育研学平台。积极对接省农发集团供应链公司,利用沙街小学闲置的校园场地建设集教育、文化、科普、体验等于一体的教育研学基地,依托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推动形成“研学+农旅”新业态,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四是打造产业服务平台。瞄准汉江大桥通车后释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配套建设集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于一体的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搭建为经营主体提供农技服务、农机服务、气象服务、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产业服务平台,让经营主体订单共享、资源互调、技术互助,提高特色农产品定价权,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产业效益。

3.“小田并大田”,机械作业全覆盖。经过田块拆零并整,将汉江外滩1800多块田并成了1块地,有效耕作面积增加了近400亩。“小田并大田”实现了大型机械旋耕播种一体化作业,在缩短作业时间同时,还能做到精量播种、定量施肥,提高种子和化肥的利用率实现了种植基地从整地、起垄、播种、施肥、喷药的全程机械化,主要环节机械化率实现100%大大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持续招大引强,不断夯实工业经济底盘

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工业”的理念,紧紧围绕市委打造国家级绿色化工循环发展示范基地的目标,主动对接高新区利用有限的园区资源招强引优,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1.珍惜资源招强引优。依托580亩合规化工用地资源优势,积极对接招商,先后招引和远电子材料亿隆新材料、德瑞莱环保中泰环境湖北涌金等优质企业落户开工建设。同时,德晟新材料项目也完成了招委会前期准备工作。对接李红卫、晓飞歌、虾皇等竹根滩籍优秀人才,打造了以潜江大豆为主题的集大豆种植、精深加工、文化传媒于一体的豆谷农业。宾柏服饰、金祥服饰、恒强服饰等3家服装加工企业相继开业。

2.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和远电子材料于20221月签约,目前主体建设基本完成,设备已全部到场安装,一期四条生产线已于10月份开始试运行。亿隆新材料目前主体建设已完成,设备已进场安装,预计12月底开始试生产。中泰环境已完成基础管道、厂房框架建设,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德瑞莱环保已完成30%主体建设。湖北涌金正在进行厂房钢架搭建。

3.不断拓宽财源渠道。充分发挥本土乡贤和落地企业的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税源企业,增强财力。国药控股、和远电子材料和亿隆新材料先后在我镇注册销售公司。截至目前,国药控股税收为581.44万元、和远电子材料税收为547万元,亿隆新材料助力我镇实现了外汇“零”的突破。

  1.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时有效帮助经营主体、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建立健全带农联农机制,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

(一)当好“店小二”,全力服务强保障。一是围绕用工需求做好劳务保障。为切实解决经营主体用工难和土地流转群众务工难的“两难”问题,全镇组建了30支劳务队共登记在册2608人(其中脱贫人口383人),组织卫生院开展“送体检下乡活动”为劳务队员进行免费健康检查和紧急自救互救培训。劳务队员根据劳动技能和务工时间的不同,可获得6000-26000/年的劳务收入二是围绕营商环境做好安全保障。针对经营主体担心农产品在收获季节被损被盗等问题,全镇整合村组干部、“一村一辅警”、民兵队伍、群众志愿者等力量,组建了27支护农巡逻队,建立了27个助农护农综合服务站,全天候开展巡逻防控、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工作,及时阻止牲畜损毁作物和群众偷盗等行为,避免经营主体与群众的直接接触,消除矛盾隐患,切实保障经营主体的收获安全。三是围绕基地建设做好设施保障。聚焦经营主体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困境,整合300余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完善基地的沟、路、渠、桥等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同时,积极引导村级集体资金向产业配套设施投入,集体资产向经营主体出租,通过“以租代建”缓解经营主体资金压力,切实以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当好“服务员”,全程跟踪促发展。一是主动服务解难题。牢固树立“现有企业就是最好的招商服务对象”的工作理念,努力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企业服务员”,切实做到“围墙内的事帮办、围墙外的事包办”,为企业证照办理、项目用地、建设用电、用水及项目的立项、报批、登记注册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二是上门服务暖人心。常态化开展“访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走访活动,通过主动上门宣传惠企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兑现各项减税、免税政策,切实降低企业负担,真正做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服务。三是帮办代办零距离。依托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立健全镇村两级帮办代办服务机制,为办事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最多跑一次”,切实以规范、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提升办事企业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