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矶管理区2021年工作总结
及2022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全面贯彻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加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进位”战略目标,突出“联东接西、左右逢源”的发展定位,抢时间、抢机遇,主动作为、勇于争先,进一步集聚了发展要素和潜力。
一、2021年工作总结
预计2021年,全区完成规上工业生产产值4.3亿元,同比增长37.4%;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64亿元,占年计划的112.8%,同比增长129.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9亿元,占年计划的123.7%,同比增长4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96亿元,同比增长79%;完成税收4480万元,同比增长11.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317元、18337元,同比增长8.8%、8.9%。
(一)招商引资有成效。一是积极对接大企业。分别与世界500强企业华润三九、深圳中港华鹰金石、武汉户部巷洽谈了潜半夏产业园和产教整合体项目,华润三九入驻潜江指日可待;二是成功签约了两个项目,分别为湖北维力年产5000台喷码设备项目和湖北晶宸鑫年产20万平米的地毯项目。
(二)项目建设有成果。一是对上争取了全国农业强镇项目1000万元、全省三峡移民扶持项目403万元;二是主动作为,重启了7500万元的2018年乡村振兴项目,由管理区(农场)作为建设主体实施;三是集中开工项目2个,分别是湖北佰盛年产5000吨棉纱项目和湖北建能年产10000吨钢结构项目。
(三)乡村振兴有亮点。一是在今年上半年的三次美丽乡村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拉练中,无论是明检还是暗查,我们都是排名全市第一;二是我们先行先试,按城市提升第二期的要求,将安远大道绿化向南延伸了500米,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三是我们编制的红星河生态整治规划被湖北省评为乡村建设规划优秀作品。
(四)疫情防控有担当。一是我们严格落实五全五严的要求,强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确保了应种尽种,接种率排全市第一;二是我们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管控措施,压紧压实干部责任,管实了重点场所,管好了重点人群,保证了辖区平安稳定。
(五)社会稳控有力度。一是安全生产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检查,每月一结账,进一步削除了安全隐患,夯实了安全基础;二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社会面见警率,全区电诈和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最低,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三是做细做实重点信访人工作,有效把人员吸附在辖区内,确保了无人赴京非访。
(六)财源税收有提升。一是我们通过遍访企业,让主要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和产能,工业企业税收同比全面提升;二是采取请进来方式,总部税收体量进一步增加;三是我们做到应收尽收,全区(场)共年度可完成财政税收入4300万元,同比增长10.3%。
(七)从严治党有方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压紧扛牢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格履行“一岗双责”,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肃整改巡察反馈和审计反馈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扎紧笼子,打造了一支政治强、工作实、素质高、作风硬的党员干部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摆在面前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经济体量上看,我们土地日益减少,商品田收益入不敷出,后续税源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增多,保运转的压力增大;从产业结构上看,我们工业项目比较分散,产业链不完善,还缺乏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和大企业,距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很远;从发展空间上看,土地制约日益严重,受工业用地指标限制,项目引进和落地困难;从群众期盼上看,因征地拆迁、禁建、历史遗留等问题引发的不稳定现象还时有发生;从干部作风上看,工作激情有待唤醒,工作中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还要培养。
三、2022年工作计划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加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进位”的总体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贯彻南红北绿布局为契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积极打造“一园两带”,努力实现小农场大发展、小农场大变化、小农场大贡献。
(一)小农场要实现大发展。
一是打造潜半夏特色现代产业园。做足“道地药材——潜半夏”这篇文章,借力全国现代农业强镇项目发展湖北省潜半夏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潜半夏规范化、标准化原种良种基地和潜半夏交易中心建设;借力乡村振兴7500万元专项贷款发展加工业,兴建中药材饮片厂,吸引市场主体进驻,推进二产业加快发展;借力潜半夏品牌发展大健康产业,招引到户部巷公司与潜半夏公司新建绿色食品加工厂,共建国医馆、药膳馆、博物馆,打造医养、康养品牌,实现潜半夏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二是打造国家级化工示范区产业带。以长飞大道为纽带,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按照资源共有、成果共享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与王场、泽口携手,积极招引更多化工及配套产业链项目入驻,创建地方同城化发展的样板。三是打造产教融合、油地一体发展产业带。以“318”复线为纽带,规划布局职业教育、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和油田产业,建设实训基地、孵化中心、科创中心,做好承接项目落地准备,积极招引企业投资建设项目,让管理区经济社会真正活起来,成为东西融合、产教融合、企地融合的示范。
(二)小农场要实现大变化。
一是城镇形象有显著变化。积极推进“擦亮小城镇”建设项目。高标准实施立面改造,以城市来定位立面改造的规划设计,彰显水乡园林特色,打造西城区最亮的区域;全方位提升市政功能,对公共区域、相连地段的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功能和颜值;多层级实施亮化工程,以红色为题材,围绕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原则,对城镇分段开展亮化,让城镇昼夜都能亮起来。二是乡村面貌有显著变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让农村与集镇一体化建设、同城化发展。实施好3000万元生态红星村改造项目、1700万元三峡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500万元的矿区生态项目,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争取国家路网升级和南水北调灌区水利建设的项目支持,进一步升级乡村通村道路,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三是人居环境有显著变化。发扬连续三次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拉练评比第一的成绩,持续开展村庄外观整修、村容保洁、文化嵌入等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城乡一体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向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目标迈进。
(三)小农场要实现大贡献。
一是力争实现“三个翻番”。紧紧围绕全市“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重点工作,紧扣“百强进位”的奋斗目标,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力度,以企业为主体、以载体为阵地、以产业为方向,引领发展突围,实现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税收三项主要经济指标翻番。二是力争实现“三个高于”。继续支持尝香思、功明长鑫、绿海宝等企业技改扩规、提档升级,建立企业名录库,积极培育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行列,规划建设270亩商贸区,借助老五七油焖大虾发源地品牌,推动服务业发展,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水平。三是力争实现“三个示范”。争做农场改革发展的示范,加快推进国有农场企业化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让农场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中作表率、作示范、作引领;争做优化营商环境的示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市最优,提供“警卫式、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打造“全面配套、拎包入住”的营商环境升级版,让“近者悦、远者来”;争做党风廉政建设的示范。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贯穿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抓好““四风””整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扎牢扎紧制度笼子,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