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实干 促提升 谋发展
今年以来,周矶管理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精神,以争先进位为总基调,以转型发展为总抓手,紧紧围绕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目标,锚定“城乡一体、企地联动”发展定位,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做文章、谋发展、求突破,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周农场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进步和成效。
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实现了规上工业总产值2.84亿元,同比增长32.43%;限上商贸完成销售额1.42亿元,同比增长19.22%;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完成3.69亿元,同比增长16%;规上服务业完成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一般公财累计完成2190万元,同比增长4.6%;新增市场主体72户,其中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家。各项经济数据指标取得较好成绩。
(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一是领导带头盯招商。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推进管理区跨越式发展的头号工程,人人有任务,各各有指标,强力推进招引工作。今年以来共“走出去”6次、“请进来”8次,围绕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以商招商、延链补链,捕捉有效信息12条,积极对接国企名企12家,促成东风汽车南方集团公司、上海牧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市宇亿鑫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来区考察。二是精准对接抓落地。新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3.94亿元。投资1.16亿元的潜江市鸿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年产2亿支医药包装用品项目和投资8000万元的中怡集团有限公司年产500吨新橙皮苷项目,在一季度“开门红”仪式上签约;投资3300万元的湖北尝香思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000吨小龙虾休闲食品项目和投资1.65亿元的潜江市千草百味农产品有限公司油地融合商贸产业园项目,在“一会一节”上签约。
(二)项目建设马力全开。一是抓开工,提升建设效能。整合资源,建立并完善项目前期工作“绿色通道”,形成协调顺畅、高效务实的工作机制。其中,投资2.39亿元的潜江龙投食品有限公司生态食品产业园项目、投资0.35亿元的潜江市栖木生物质能源公司年产3万吨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投资0.23亿元的潜江市绿海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吨新橙皮苷项目、投资1.1亿元的湖北红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瓶花茶、代用茶保健食品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二是促竣工,实现投产达效。以项目推进专项督查为抓手,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和“周调度、月研判”制度双管齐下,对全年24个重点项目制定责任清单,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包联负责、一包到底。投资2.16亿的潜江市鑫燃燃气民生保障供应网点建设项目、投资860万元的潜江市绿之魁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年产2200吨蔬菜种植基地项目、投资1625万元的潜江市泽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株中药材半夏种子种苗项目等6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三是强谋划,推动落地见效。因地制宜、主动出击,对上争项目、对外招项目、对内挖项目,谋划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增后劲的重点项目。其中,投资0.8亿元的中城大有产业集团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投资1.7亿元的上海牧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腻子、粘合剂项目、投资0.53亿元的苏州市圣玛特电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项目等8个工业项目正在积极接洽中。
(三)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一是推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以戴湖三队、前进十一队、河东七队、潜锦花园小区等4个示范点向外辐射,组织开展“夜话”活动,从干部说话到群众当家唱主角,让基层治理在“共同缔造”中逐步将“你和我”变成“我们”,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真正成为共同缔造的主导者、建设者、受益者。二是深化乡风文明建设。以村规民约为抓手,严禁大操大办,弘扬文明新风,在全区评选出10户文明家庭、10户最美庭院、10位好婆婆、10位好媳妇、20位优秀兴业致富帮带人、10位优秀调解员等各类美德善行先进典型。18支队级广场舞、腰鼓队表演常态化开展,篮球友谊赛开展8场次,群众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三是特色产业发展。依托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机遇,推动农业农村向工厂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潜半夏工厂化组培育苗实现批量规模生产,培育优质种苗300万株;以前进八队为中心建设了500亩设施蔬菜保供基地,生产反季节、早季节蔬菜900余吨,实现了职工增收、农业增效;围绕共享菜园新模式,新建高标准智慧农业设施基地30亩。
(四)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一是平安建设工作稳妥有序。截至目前接处警76起,立刑事立案7起,破案4起,刑事打击9人,破本地案件2起,行政案件10起,治安处罚18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11余次,派发禁毒宣传资料1300余份,动态跟踪管理精神障碍患者61名;走访重点人员12人、重点家庭8户、单亲家庭6户;全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同比减少30%,行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0%,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二是安全生产工作一丝不苟。牢固树立“一岗双责”“党政同责”的理念,着力企业生产、建筑施工、校园安全、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严格监管,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8次,累计排查隐患34处,全部整改销号,进一步消除了安全隐患,夯实了安全基础。三是信访维稳工作有条不紊。在全国“两会期间”成立了维稳工作专班,印发了信访维稳工作方案、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包案化解重点信访案件实施方案及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大走访、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实现了“两会”期间重点人群“零赴省、零进京”目标。
(五)民生保障有序推进。一是社会救助精准精细。深度聚焦困难群体,全面提升社会救助服务保障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上半年发放低保资金66.23万元、特困供养资金8.17万元、冬春救助资金4.11万元、临时救助资金8.15万元,为困难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二是社会保障走深走实。成立专班对辖区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进行跟进服务,累计服务各类群体366人次,申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15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76人,共发放补贴资金10.09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0人,已征收缴费335人,征收率达65%,共收缴45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际征收缴费8681人,收集外地参保佐证材料80份,合计完成任务数8761人次,征收完成率达98%,在全市排名前列。三是民生实事落实落细。投资4230万元实施一批民生实事,推进植树绿化及人居环境整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河东片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农村道路改造升级项目、推进农村天然气安装、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民生实事项目12个,让群众体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下阶段,我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六大关键领域,切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周农新篇章,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产业壮大升级上取得新突破。一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一共三种三养”农业主导产业链,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植,加快潜半夏组培繁育工厂建设,破解半夏种源工业化生产难题,实现常规育苗向工厂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二产业创新驱动。主动融入高新区建设,完善“三园共建”,集聚各类资源要素,主动服务工业项目建设;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大力支持尝香思、绿海宝、浩华建材、佳源纺织等工业企业扩产提能、开拓市场,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提升效益,实现提档提质。三产业特色发展。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展壮大商贸为主的总部经济,利用市科教产业园打造引领全市、辐射周边的人才科创工作服务总部。依托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围绕服务现代人群需求,建设军旅文化产业园,推动潜半夏3A级旅游研学点及戴湖三队乡村旅游点,发展网红打卡地建设,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发展。
(二)聚焦高标准实施,项目建设进度上展现新作为。一是更大力度招商引资。围绕建设“三园”平台,瞄准重点区域和产业前沿,准确把握主攻方向,提高招商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招引一批拿得出、谈得拢、能落地的优质项目。二是全力以赴攻坚项目。坚持以项目稳投资促发展,全力推进新落地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竣工投产,筑稳高质量发展“顶梁柱”。强化机遇意识、拼抢意识,积极争取军旅文化产业园、文体中心、党群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落地实施。三是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抓好监测调度、运行调节和企业服务,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尝香思、绿海宝、功明长鑫等食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技改扩规,持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三)聚焦高颜值建设,城镇功能品质上展现新面貌。一是精致规划科学布局。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划定“三区三线”,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高标准实施城镇功能提升二期工程,以工匠精神推进“擦亮小城镇”行动,完善集镇功能设施配套,补齐集镇公共设施短板,让集镇定位更鲜明、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二是精心建设提升品质。锚定“美丽精致”格局,精心打造服务能级高、创新活力强、颜值面貌美、品质生活佳的“水乡园林、未来小城”。主动对接融通公司,千方百计拉通广王路,让东西城区进一步融合;加快推进管理区综合文体中心建设,打造高品质群众文化休闲场所。三是精细管理扮靓颜值。以绣花功夫抓常态管理,狠抓集镇容貌、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治理,加强背街小巷改造建设管理,提升“智慧城管”水平。
(四)聚焦高效能护航,社会治理体系上实现新提升。一是提升生态治理“战斗力”。坚决打好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将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确保辖区全年禁烧。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巩固提升河长制工作成效,巩固辖区河道环境整治成果。不断完善林长制体系建设,织密林地管理网络。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办公、绿色消费理念。二是打好信访化解“组合拳”。研究完善信访矛盾动态摸排机制、分析研判机制、分类调处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工作机制,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严格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不断推动信访积案化解。三是拧紧辖区安全“责任阀”。常态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守住安全底线。持续做好扫黑除恶、反邪教等工作,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源头防控、纠纷化解、应急处置,构建和谐社会,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五)聚焦高效率服务,保障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一是提供暖心的民生服务。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包含在内的民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二是提供优质的社会保障。加大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宣传力度,始终践行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理念,凡事力争想在前,做在前,服务在前,努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三是提供高效的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加码”群众幸福。通过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全力推进各项群众呼声高,切实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六)聚焦高要求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上贯彻新思想。一是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切实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抓好党员干部管理。牢固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若干措施,切实让敢担当、善作为、作风硬的干部有舞台、受重用,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三是抓好廉政作风建设。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贯穿工作全过程。加强对项目建设、为民服务、物资采购、“三公”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切实让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扎牢扎紧制度笼子,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