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张金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加快建设‘一城三基地’奋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决策,以“重返千强镇、建功示范区”为总目标,发挥“四大优势”,推进“四镇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30.53亿元,同比增加8.9%;限上商贸销售额预计完成1.9亿元,限上商贸零售额预计完成9198万元,同比增长19.84%;限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41亿元,同比增长22.63%;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33亿元,同比增加107.55%;招商引资全到位资金14亿元,占全年计划的100%。
一、2024年重点工作情况
(一)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镇域经济实力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再造华盛、重塑幸福”为目标,力推投资16.8亿元的幸福铝业10万吨新型工业用铝项目,克服年初雨雪冰冻天气不利影响,厂房主体结构翻新和厂房内地面铺设进展顺利,3月初已投入光伏边框深加工生产线进行生产;总投资2.8亿元的福达纸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纸制品升级技改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利用闲置存量资源招引的湖北祺源医疗年产8000吨医用纱布项目已投产;用电2000万度的皓宇新材料年产9000吨高纯石英砂和3000吨精制石英砂建设项目已完成厂房建设,正在进行试生产,张金的“电、汽”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华润潜江张金200MW风电项目完成90%临时进场道路铺设和风机安装平台建设,升压站即将建成,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和理念已经在张金落地生根。三是推进服装产业举旗突破。着眼擦亮“潜江裁缝”名牌,重塑“幸福”品牌目标,发展高端户外制造,推动具有研发、设计及自主品牌创新优势的湖北久程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年产100万件高端户外服装项目落地。在久程的带动下,园区“高端户外制造联盟”在户外服装领域不断扩张,张金“优质户外服装供应链共建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
(二)提升城镇建管水平,持续扮靓精致乡镇
一是持续规范集镇秩序。研究制定《张金镇美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实行“街长制”,班子成员分路段、分街道分片包保,落实“门前三包”,压实集镇管理责任。制定张金集镇商户公约,将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定为“集中整治日”,开展“美丽街区共同缔造”活动,全年累计开展“集中整治日”40次,参与机关干部1200余人次,148家商户签订公约,评选出“最美商户”20名。二是大力美化集镇形象。结合集镇人口规模大、商贸活动频繁、消费活力旺盛等优势,完成健康主题公园建设,增强集镇向心力。实施老镇提档升级,新增道路标示线5200米、小车停车位120个、摩托车停车位131个;常态化开展“全民洁城”活动,拆除幸福北路、湖北大道等路段违建41处,清除建筑垃圾45吨;实施幸福北路、建设路、齐力路弱电管线入地项目4.3公里,累计更换坏旧电杆47根、坏损路灯181盏。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张龙线9.3公里和霸高路12.8公里道路升级改造项目,推进老进线、张东线、张西线等27公里道路升级改造,完成350省道张金段建设。争取应善良福利基金会支持,完成五里碑村3.8公里农村道路建设;保持让百姓用上安全水、放心水的决心始终不变,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网建设,解决民众期盼多年的吃上干净清洁地表水的问题,并将管网改造项目纳入2025年国债项目计划汇总。
(三)聚焦“三农”重点工作,有效激活内生动力
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大违法图斑处理力度,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农民科学用药,推广使用农机北斗终端,推动全镇农业机械迈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统筹3.91万亩总投资77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的干南片区水利项目,改善农田水利、土地整治、改良土壤,促进粮食单产新提升。二是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推动张金特产区域共用品牌建设,带动张金特产产销两旺、农民增收。按照“一二三产融合”的思路,总投资2.5亿元的潜投科技年产20000台套水产食品智能加工设备项目有序推进,将助力张金打造成潜西南小龙虾集散中心。完成木里垸育秧基地、仁合桥育秧基地、泰山垸的农产品加工储存仓库、霸城道路硬化、高家桥道路硬化等乡村振兴衔接储备项目6个,总投资240万元。三是打造宜居乡村环境。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会战,推动村居环境提“颜值”;开展河渠环境整治,全年完成12条镇管河渠共计5.28万米、村管河渠104条共计13万米清理管护,确保河渠清洁干净,水清渠畅。推动秸秆打包离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完成4万余亩秸秆回收工作,有力促进生态环保和农民增收。魏桥村成功入选湖北省2024年美丽乡村建设名单,结合产业发展和村湾建设,打造“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生态宜居村。
(四)切实加强基层治理,全力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压茬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常态化开展“民情家访”走访活动,运用“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研等多种形式,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31起,化解率100%,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共收集、解决问题186条。二是守牢安全发展底线。抓好重点人群管控,千里追击赴粤“请”回社区戒毒脱管人员;开展禁毒重点整治攻坚行动,紧盯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多角度、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好禁毒重点整治,累积动员村居干部1077人次,排查4131处,有效提升群众安全感和禁毒工作满意度。三是办好各项民生实事。积极参与“第三届数字公益节”活动,共筹集626237元,收到配捐金额62624元,筹集金额、动员人数位居全市第一。织好社会救助网,用好用足政策,兜准兜好民生底线,持续关爱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重点特殊人群,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做好低保入户核查,全镇在册城市低保98户185人月救助金92708元,农村低保806户1845人月救助金676035元;为393名因病因灾群众申请救助资金789419元。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我市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一年,是张金镇谱写全面振兴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一年。市委市政府支持张金全面振兴的力度不断增强,一批项目即将落地或投产,支撑我镇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长期来看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202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围绕全市“加快建设‘一城三基地’奋力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部署,以“重返千强镇 建功示范区”为目标,奋力推动张金镇全面振兴。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坚定不移谋发展。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资源优势、产业优势、特色优势,夯实发展根基。针对现有“铝、电、汽、灰”资源做文章,进一步挖掘3.8万吨铝、12亿度电、100万方汽资源潜力,引进用电、用汽大户,力争将前期考察的人造金刚石大单晶等项目招引落地,将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加快铝电、造纸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幸福铝业10万吨新型工业用铝、福达纸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纸制品升级技改等项目如期建成投产。狠抓服装产业聚合壮大,充分发挥“高端户外制造联盟”作用,统一争取高端户外品牌订单,拓展线上销售渠道;以重塑“幸福”“普拉索”等品牌为目标,高举潜江服装产业高端户外制造的大旗,支持扬州久程加速项目建设,助力潜江打造成实至名归的“户外品牌制造之都”,争创“国家级户外休闲服装制造基地”称号。
二是全力以赴提形象。坚持美化集镇、提升品质,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的精致乡镇。建章立制抓管理,整合力量、狠抓作风,打造一支过硬的集镇管理队伍;坚持“一把扫帚扫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从严打击占道经营,严格落实“门前五包”制度,实现集镇秩序规整有序。坚决落实集镇土地建、管、用“一支笔”制度,尽早完成张金汽车客运站搬迁在内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同时能将张金菜场这一阻点迁出幸福北路,疏解集镇发展大动脉;大力推动农村四好公路建设工程,畅通张金公路交通,壮大发展动脉。持续开展集镇绿化美化建设,升级中心镇区“两纵一横”街道立面,继续在全镇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民洁城”等活动,全力擦亮潜西南门户精致名片,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幸福张金,为奋力打造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增光添彩。
三是持之以恒促振兴。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农业特色,拓展全面振兴的战略纵深。构建乡村产业品牌,继续扩大“张金特产”品牌影响力,组织举办张金特色美食节活动,通过“直播带货”等互联网新手段打开销路,利用“网红地打卡”等形式发展“流量经济”,持续推进产业振兴。运用“千万工程”成功经验,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建设好魏桥村美丽乡村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点带面力争打造一条串联起高速公路出口、集镇主街、国省道路的示范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户的种植养殖条件,利用2024年高标项目契机,重点进行虾稻共作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做大虾稻农业特色产业;完善虾稻产业全链条,加快湖北潜投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000台套水产食品智能加工设备项目建设。
四是久久为功惠民生。加强低保、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保障,持续做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推进城乡养老、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做到应参尽参、应缴尽缴,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开展好村BA、乒乓球村超联赛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的精华与内涵,培育文明乡风;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镇级中心文体广场。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推动建设一批口袋公园及配套设施等民生项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开展好“民情家访”活动,扎实开展“五讲五记十必访”,做到干部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产业对接到户、精准服务到户,全面推进基层治理走深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