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谢咱们社区的调解委员会了,让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近日,市民杨女士专程来到潜江市园林街道建设街社区向工作人员道谢。
此前,杨女士下班下楼时崴伤了脚,二十来天治疗加休养后欲返工,却被老板借故辞退。她依据下班途中受伤可比照工伤事故的规定向店主索赔,遭到回绝,遂向建设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求助。该社区治调主任马立伟、人民调解员杨尚敦当即“接单”,马不停蹄走访当事人、询问知情者;掌握情况后,第一时间将翔实信息上报至园林街道调解中心。
调解中心积极统筹,联动街道司法所、劳动人事部门,精准调取相关法律法规条文,提供专业法律指导,还一同研讨调解策略与实施步骤。基础工作完成后,双方当事人被约至建设街社区调解室,最终,老板同意一次性给予杨女士4000元补偿。
权益失而复得,纠纷妥善解决,这只是园林街道“四级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百姓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
潜江市园林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
通过“四级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于萌芽
据园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四级联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就是将街道联调、司法专调、社区主调、小区微调进行有效衔接,四级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通过不断提升各类矛盾调处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及工作效率,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城、风险不上行”。
其中,由街道成立的调解中心担当统筹核心,发挥协调优势,联合各部门协同调解,增强整体协调效能。园林街道司法所整合各类专业调解资源,推动专业调解队伍联调联处,提供精准业务指导,确保专业性问题专业化解决。
社区既是贴近民生实事的前沿阵地,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该街道指导各社区设立调解委员会,构建社区级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工作机制,组建不少于5人的专职调解队伍,汇集基层力量。社区网格员则负责召集“法律明白人”、小区党支部等各方力量开展“湾台夜话”“和事佬”等活动,巧妙化解邻里、家庭及小区物业等纠纷。
今年6月
园林街道袁桥社区某小区“狗咬狗”事件就在“和事佬”活动中得到妥善处理。起因是市民刘女士的狗将李先生的狗咬伤,李先生要求刘女士赔偿治疗费2945元,被拒绝,双方为赔偿事宜经常发生争执,于是,社区网格员方亮召集小区党支部成员及部分群众代表开展“和事佬”活动。活动中,小区网格员化身“法律宣传员”,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饲养动物造成损害的有关规定向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普及,并严厉指出双方违规养狗、违规遛狗的错误行为,明确双方在本起“狗咬狗”事件均有过错,应当分担责任。经过反复沟通调解,在居民共同见证下,双方达成了和解。
“以前遇到点纠纷,不知道该咋办,感觉没个说理的地方。现在不管大事小事,都有人帮着调解,而且他们真的很专业、很负责,处理得又快又好,能让矛盾就在家门口解决。”居民陈先生说。
今年以来
园林街道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00余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