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市 办 事 处
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以来,杨市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恪尽职守,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不断强化发展举措,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园区发展形成新格局
咬定决战工业经济400亿这一核心目标,全力开展园区发展提质增效行动,全面夯实园区发展底盘,厚植产业发展后劲。一是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园区现有规上企业26家,已形成以好彩头、聚一虾、安井食品为辐射的绿色食品,中珠医药、上海宝展医养为典型的生物医药,传化物流、鑫润物流总部基地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三大产业”集群。二是大园区框架基本形成。全面完成了刘杨路、兴园路、翰林路、紫光路、江湾一路等“三纵四横”道路建设,高标准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污水管网支管网工程全面建成,园区整体形象极大改观,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二)企业成长呈现新态势
一是重点企业效益明显提升。东颢、奥瑟夫等传统服装产业生产旺盛,基本上处于只缺工人不缺订单的状态。鑫友泰电子光纤和东风除尘等环保企业产销两旺。食品生产企业对全处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其中好彩头糖果生产线、九缘乳酸菌饮料生产线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产值对比去年实现了翻番。二是传统工艺和过剩产能企业重组技改等转型升级加速。今年以来,跃昊纺织完成了进口生产线项目引进,肥冠生物正在推进年产2万吨新型土壤调理剂项目落户,盛世彩印3倍原产值扩规项目主体厂房全面完工,亚泰模具、盛奇冶金实现了转型盘活。
(三)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围绕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紧盯重点招商区域,全力招商。周黑鸭聚一虾食品卤虾生产基地、传化公路港、安井食品基地3家主板上市公司项目以及上海宝展医疗健康产业基地、鑫润物流总部及亿康食品、劲道食品等项目。同时,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项目已多次到园区考察,倒逼园区招商工作真正实现了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四)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
围绕市“决战工业3000亿,虾稻产业800亿”、“杨市300亿”任务工作要求,勇挑重担,自我加压,自定目标400亿,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密切关注调控政策变化,及时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运行动态,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企业联席协调机制,所有人员向项目集中,绝对资金向项目倾斜,建专班、列计划、日督办、强结帐,推动了各个项目加速建设。一是蜂之宝产业园、“虾乡稻”粮食加工和仓储基地、多优多二期、虾皇食品生产基地、七多、曾大哥等项目已建成或投产;二是好彩头二期饮料、聚一虾卤虾基地、中珠医药产业园、品鸿包装、传化物流、上海宝展、中伦南疆果业、楚虾王、银冠食品、亿康食品、好开味食品、鑫润物流、鹊景、利胜机电、安井食品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或正持续推进。
(五)拆迁战果创下新标杆
坚持机关干部人人包保工作机制,坚持“磨”和“钻”的工作作风,坚持早中晚点名和一、三、五结账的工作模式,本着“5+2”“白+黑”的工作态度,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全面完成东荆新区市奥体中心、市中心医院、三期还建房、园区项目以及刘市电力通道和其他道路、项目等共计319户拆迁并拆除,且没有出现因拆迁引发的上访事件。今年一年的拆迁数是过去几年的拆迁数之和,创下了杨市拆迁记录。
(六)作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以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提高”及“三风”系列活动为抓手,借助“互联网+党建”形成书记抓班子、班子抓总支、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党员,“人人抓党建、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通过建立正负清单和健全机关干部、村干部的考核和问责体系强化干部目标管理,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助推“两个责任”落实,严厉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共纪律处分9人、组织处理23人,在全处营造了上下同心、百舸争流的浓烈干事创业氛围。
(七)社会保障展示新形象
大力推行机关干部驻村、驻企机制,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及时清除带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狠抓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维稳等事关发展全局的大事、难事,积极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做到警钟长鸣不松懈、矛盾隐患不含糊、重大部署不过夜,共接待各类集体访10余件,组织各类大排查30余次,实现了园区企业安全生产“零事故”,确保了杨市社会稳定大局。
(八)城乡一体再创新辉煌
争取资金实施城乡大改造,先后启动五支渠及其沿线区域、刘岭街及杨市片、刁市片通村公路全面改造升级,特别是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今年建成的长渠西路、升级改造后的舒联线道路,彻底改变了杨市片通行状况;自筹整合资金开展了58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自筹资金在全市率先建成4个贫困村的光伏发电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到我市首笔50万元脱贫扶贫小微企业贷款,全方位推进村级中低压改造升级、水利设施建设及公路建设项目,精准扶贫再上新台阶;累计完成土地流转16000多亩,淘汰耕牛250头,实现“虾稻共作”面积3300亩,进一步加快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进程;加大协调力度,完成全部19户农户危房改造,推动杨市泵站、城东物流专用通道、刘市电力改造等项目按期实施;组织26个秸秆禁烧巡查队重要时间期间昼夜巡查,确保全处无一火点;下达停工通知书30份,立案调查15起,查处率100%,全面整治违法建设;全部拆除城南河、百里长渠2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2018年工作计划
杨市办事处将始终把握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抓住机遇、抓紧时间,以更大的政治勇气改革创新,自觉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杨市落实生根,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以践行“提高工作标准、提高担当勇气、提高落实速度”为总抓手,以全面完成决战工业3000亿、虾-稻产业800亿行动和东荆新区杨市任务为核心,铆足干劲、开足马力,不断提升杨市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力、创造力,推动杨市经济社会发展攀向新高点。
(一)主要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推进城乡一体、走在全市前列;抓住两大重点——打造绿色园区、建设东荆新区;发展三大产业——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努力把杨市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二)重点工作计划
1.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广泛搜集项目信息,狠抓项目引进和落地。明确招商重点和招商主攻区域,紧盯福建、广东、江浙等食品产业发达地区,依托我市重点农产品优势资源如大豆、虾、稻等,以现代食品加工为龙头,完善食品产业链条及相关配套产业,包括产品包装、食品机械和物流运输等,争取2018年“走出去”每月至少2次,“请进来”每月至少10次,积极进行招商引资活动,确保全年招商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个,2-5亿元项目3个以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以上。
2.全速加快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及时跟踪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运行动态,建立重点工业项目和重点企业联席协调机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对大项目的扶持力度,为企业出谋献策,妥善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统计业务指导,推动符合条件的新建企业和老企业成长升规。2018年将加快推进好彩头二期饮料、聚一虾卤虾基地、中珠医药产业园、品鸿包装、传化物流、上海宝展、中伦南疆果业、楚虾王、银冠食品、亿康食品、好开味食品、鑫润物流、鹊景、利胜机电、传化公路港、中珠医药产业园、吉爽、东澳、斯味特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新签约安井食品华中基地项目建设按期完成。
3.全方位推进东荆新区建设。牢牢把握东荆新区建设带来的杨市产业和城市发展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机遇效果,以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为奋斗目标,推动杨市产城融合纵深发展。进一步深化落实“三提高”要求,在全处上下营造“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氛围,做到份内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不断提升执行效率,在征地拆迁上比速度,在服务效果上比质量,督办不留面子、协调不遗余力,以第一担当展示杨市作为,助推又好又快建设东荆新区。同时,加快启动并完成刘杨路、兴园路、翰林路、紫光路、江湾一路等现有道路的升级改造,推动园区整体形象提档升级;进一步理清杨市城镇发展思路,大手笔推进城镇建设,努力提升杨市城市功能,切实将杨市打造成潜江南城名片。
4.全视野决战工业400亿。按照市决战工业3000亿行动要求,“2021年,重点工业园区完成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量的80%以上,其中杨市工业园达到300亿元”。我处自我加压,力争在202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处将以拆迁换空间,抢时间、抢发展,一方面充分发掘园区土地潜力启动建设六支渠以南、江湾一路以北地块东西方向园区中心路和南北方向杨市四号路、杨市五号路南延启动建设,另一方面迅速启动247省道以东、城东物流专用公路以北、城东河以西、高速以南区域征地拆迁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以该区域为工业新区和杨市未来工业经济发展的承载地。
5.全盘提升园区功能。一方面打造物流集散平台,力促市场运营智能化。切实推进传化公路港项目与湖北鑫润总部基地及检测调度中心项目建设,整合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中心,把物流园打造成融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于一体,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配套、运作高效,能对潜江及周边广大地区形成强大物流服务功能及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华中国际物流总部。另一方面以阿里巴巴•潜江运营中心项目为依托,把传统实体经济和全球最大电商平台结合起来,打造潜江乃至辐射江汉区域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为企业、经销商、原材料商、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切实完善电子商务平台,推动产业信息化。
6.全面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确保在全处形成风清气正的廉政环境;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环境保护责任制,确保全处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整合资金加快通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协调督办,以五支渠、六支渠、城南河水系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抓手,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确保2018年脱贫547人;进一步完善改进工作作风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形成“能力在一线培养、业绩在一线创造、人才在一线识别、干部在一线选拔”的选人用人机制,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做好医卫结合工作,积极开展签约医师上门服务工作,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开展;进一步开展“美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载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