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洋镇横堤村,有这样一位80后新农人,他放下焊枪,拿起虾笼,从“一窍不通”到“虾稻双收”,“杀”出了一场现实版的逆袭之路——他就是钟磊磊,用热血和坚持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新农人传奇。
焊枪换虾笼:打工人返乡的“疯狂”决定。
“以前在浙江干电焊,火花四溅的,感觉自己像个‘钢铁侠’。”钟磊磊笑着回忆道,“但家里老人需要照顾,我这‘钢铁侠’只能回老家当‘全职保姆’了。”就这样,钟磊磊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打工生涯,回到了横堤村。
一开始,钟磊磊也迷茫过,不知道在农村能干点啥。
直到2015年,看着小龙虾市场的火爆,他心里痒痒的,一拍大腿:“别人能养,我为啥不能?”说干就干,他承包了十亩地,一头扎进了小龙虾养殖的行当。
可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那时候啥也不懂,就知道把虾苗往水里一扔,以为等着收钱就行了。”钟磊磊无奈地摇头,“结果虾苗死的死、跑的跑,头两年投进去的钱全打了水漂,血本无归。”
拜师学艺:小龙养殖的“秘籍”修炼记。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钟磊磊放弃,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2018年,他听说“虾稻连作”模式的发源地积玉口镇有不少养殖高手,二话不说就跑去“拜师学艺”。
“那时候就跟武侠小说里的主角一样,为了学‘武功秘籍’,啥苦都能吃。”钟磊磊打趣道。
在积玉口镇,钟磊磊跟着当地虾农起早贪黑。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观察小龙虾的活动习性;烈日下,学习水草种植和管理;深夜里,研究虾苗患病的用药方法。他就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养殖知识。
“那段时间,我满脑子都是小龙虾,做梦都在和它们‘对话’。”钟磊磊说,“跟着老师傅们学了大半年,感觉自己终于摸到了点门道。”
逆袭之路:从“血亏”到“躺赚”的华丽转身
学成归来的钟磊磊,带着一身“武功”开始了新的尝试。他严格控制池塘的含氧量,精心种植水草,科学管理虾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的小龙虾养殖终于迎来了丰收。
“看着满塘活蹦乱跳的小龙虾,那种成就感,比我以前焊成一个漂亮的工件还要爽!”钟磊磊兴奋地说。
抱团发展:新农人的“野心”与“情怀”。
自己成功了,钟磊磊并没有忘记村里的乡亲们。
他召集了一批同村的80后,准备成立合作社,将临近几个村的上百亩无人耕种土地通过流转,进行规模化养殖。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抱团取暖,才能把产业做大做强。”钟磊磊坚定地说,“我希望能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把无人问津的荒地,统统变成‘龙虾乐园’和‘稻米粮仓’。”
钟磊磊的“养殖达人”奋斗篇章仍在续写新的辉煌。这位80后新农人以非凡的勇气和不懈的坚持,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逐梦田野的无限可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