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村(居)民朋友们:
大家好,当前正值夏季蚊虫活跃期,为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共同营造整洁宜居的家园环境,现就防蚊灭蚊工作提示如下:
一、强化宣传引导,提升防控意识。请广大群众主动学习蚊媒传染病防控知识,重点了解伊蚊(花腿蚊子)传播特性,深刻认识“无积水则无蚊虫滋生,无蚊虫则无疾病传播”的防控原理。自觉承担家庭防控责任,将防控要求转化为文明生活习惯,共同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文明素养。
二、清除积水隐患,切断滋生源头。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环境整治标准,对家庭及周边易积水区域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排查水生植物容器、饮水机水槽、空调冷却水、花盆托盘等部位。通过翻盆倒罐、容器加盖、水培改土培、疏通沟渠、投放灭蚊剂等措施,消除积水隐患,打造无蚊洁净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城市文明。
三、科学灭杀成蚊,维护环境整洁。把灭蚊工作与公共环境治理相结合,村(居)公共区域特别是重点区域及场所如垃圾桶周边、厕所、杂草处等,由村(居)委会统一组织灭杀,确保公共空间整洁卫生。居民居住区域重点场所如楼梯间、杂物间等,用常量喷雾器滞留喷洒,室内科学使用灭蚊药剂和工具,共同维护文明整洁的居住环境。
四、做好个人防护,养成文明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个人防叮咬措施。化学防蚊使用合规驱虫剂;物理防蚊坚持穿长袖衣裤、用蚊帐,选择有纱窗纱帘纱门的场所,将个人防护融入文明生活细节。
五、全民协同参与,共建文明家园。将防蚊灭蚊作为创文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各村(居)组织干部、志愿者开展集中灭杀成蚊行动,同时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面清理房前屋后、院落内外的小型积水容器,彻底清除各类积水。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让整洁环境成为文明乡村的亮丽底色。如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告知发病地点、旅居史及接触史,以便及时诊断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