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第三十三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对“扫黄打非”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我镇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扫黄打非”工作安排部署,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场所,进一步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为维护全镇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广泛宣传,提高知晓率和参与率。全镇通过宣传栏、宣传展板、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广泛宣传“扫黄打非”工作宣传标语,通过在村(居)、企业、学校、出版物销售场所、网吧等公共场所发放宣传资料、公布“扫黄打非”举报电话等方式广泛开展“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黄”和“非”的鉴别力,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二)开展活动,扩大影响力和引导力。通过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村(居)、进企业、进学校、进场所等活动,进一步推动“扫黄打非”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扫黄打非”进基层全覆盖、无死角。通过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扫黄打非”的思想认识,增强抵御有害思想和文化侵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健康、清朗、文明的文化环境,不断提升“扫黄打非”工作实效,让“扫黄打非”成为巩固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阵地的有效途径。
(三)净化环境,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以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为重点区域,以网吧、娱乐场所、书刊音像店等为重点场所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坚决制止非法出版物,坚决制止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通过深入开展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确保文化市场安全稳定。
三、工作任务
(一)推进“扫黄打非”队伍建设在基层。发挥“扫黄打非”工作群防群治机制作用,与文化站、派出所、市场监管、政法综治等部门密切协作,积极配合,提高执法效能。
(二)推进“扫黄打非”监管服务在基层。以切实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黄”、“非”问题为工作出发点,建立完善分片包块、走访巡查、分析研判、回应反馈等制度,督促有关单位和人员守法文明经营,不断提高此项工作的群众满意度。
(三)推进“扫黄打非”宣传引导进基层。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手段,注重宣传实效,让“扫黄打非”宣传教育深入基层,提高“扫黄打非”工作在基层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做到村(居)无非法出版物公开摆卖、无非法出版物游商地摊兜售、无非法出版物储藏、无地下窝点非法印制、无有害网络信息传播等。
四、强化队伍
成立竹根滩镇“扫黄打非”工作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及其办公室指导协调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全面推动落实“扫黄打非”进基层的各项要求,做到有办公地点、有工作队伍、有经费保障、有宣传阵地、有举报电话、有工作台账。
组建以农家书屋管理员、网格员、保安保洁人员等为主体的“扫黄打非”信息员队伍,聘请老干部、老党员、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为“扫黄打非”监督员,让他们成为基层“扫黄打非”工作的“千里眼”和“顺风耳”,确保“扫黄打非”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镇上下要提高站位,统一认识,把“扫黄打非”工作作为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突出首要任务,认真谋划,着力推进,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责任到位,确保“扫黄打非”工作推进快、建设规范、成效明显。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丰富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切实提升群众“扫黄打非”意识,营造人人了解、全社会支持、各方主动参与“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借用平台,相互推进。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借大势、用平台,主动融入,相互推进,形成最佳效果。
(四)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找准工作出发点,着力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黄”“非”问题,在服务群众中赢得群众。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扫黄打非”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为“扫黄打非”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其活力和持久生命力。
(五)创新为本、重在实效。“扫黄打非”进基层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积极作为,在创新工作方式上大胆实践。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出符合本地实际,适用于不同类型网格社区、不同特点的“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模式。
2020年3月3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