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促进办事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努力建设“五新”周矶,现结合实际,制定周矶办事处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按照调结构、扩规模、稳增长、优环境的总体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园区为主战场,以招商引资为引擎,以资源和区位优势为依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机械制造、生物科技、服装加工、粮食仓储、木材精细化等特色主导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努力实现我处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量规模明显增长。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继续在全市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到2020年,全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争取增至15个,工业生产总值较15年翻一番;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周矶办事处中小型企业园区,实现工业产业集群化。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着力发展高端服装、大健康、机械制造、现代物流、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不断“培优扶强”,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努力做好土地规划修编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新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规模,形成独具周矶特色的工业产业群。
三、主要任务
(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搭建工业发展平台。坚持把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按照统一规划、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益运作,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集约化发展。
1.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努力扩大园区建设规模,切实提升园区吸引力、竞争力和承载力;二是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依托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做实规划,加快完善水、电、路、通信、物流网络、学校、银行、卫生和多功能眼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2.大力创新园区投入机制。按照“应放尽放,能放快放”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授权范围,探索多种投、融资模式,鼓励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和建设,在开发上实行“整合、优化、扩容”三同步,在功能上实现“政务、商务、服务”三配套,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功能。
3.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园区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抓好在建企业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管理,协调做好投产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保障工作,完善园区生产生活服务机构,使职工享受舒适的生活性服务,企业享受优质的生产性服务,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全面提升园区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以产业集群为方向,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1.培育骨干企业。采取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大做强。到2020年,将比帆制衣有限公司、德仕龙橡塑厂、海德印务、渴望牧业等培育成全省骨干企业、全市龙头企业,发挥其骨干核心的辐射效应,带动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2.推动产业升级。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一方面,企业自身要瞄准市场,积极主动作为,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技术革新步伐,在认真研判市场的基础上,发展高端、绿色、品质优、竞争力强的新技术和新项目,逐步替代现有落后产能;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加快升级改造,逐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企业之间要强化沟通,深化行业交流,促进抱团发展。另一方面,处直各部门和园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好用活用足产业扶持政策,认真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新动向,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以技术进步为驱动,以品牌效应为支撑,以现代管理为保障,支持企业加大投入,促进技术升级、产品升级、管理升级,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1.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鼓励企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都要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特别是高端服装订制、大健康等主导产业,要依托龙头企业特色优势,加强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突出新型实用技术的研发和转化,联合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
2.推进企业创建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样板工程,引导重点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和文化意识,抓好品牌策划,积极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名优产品,积极开发一批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名、优、新、特产品,走“品牌兴企、文化兴企”发展之路。
3.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引导企业争创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等管理体系的认证,开展精细化管理样板工程,加强企业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用工管理,牢固树立企业以质量求生存、向管理要效益的进取意识.
(四)以全民创业为重点,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坚持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全民参与的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激活各类创业资源,促进全民创业。
1.坚持工业为主的创业导向。引导全民创业向实体经济、制造业和工业转向,鼓励、引导和掀起新一轮民间办实体、民资办企业的高潮。加强民间融资处场的监管,科学引导民间资本从虚拟经济、房地产领域流入实体经济、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
2.鼓励返乡创业。鼓励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人士要从经济上支持、政治上关心。大力激发返乡创业人士的积极性,并通过高效服务和全力支持来增强返乡创业的信心,为家乡的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学合理规划,提升园区发展水平。一方面,加快编制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水、通讯、治污等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积极推进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坚持用地规划,统筹安排全处工业用地指标,做到有保有压,突出重点。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战略新兴产业用地和企业扩大规模用地。对一般项目实行差别化的供地政策,提高工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用地投入产出比。
(二)加强融资平台建设,确保融资渠道畅通。一方面,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社会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同时,努力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对接平台,加强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交流和有效合作,让企业的资金需求真正成为银行的信贷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放大担保倍数,降低担保费用。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规范财务管理,打造信用企业。
(三)优化投资环境,搭建服务平台。坚持以诚待商、以法护商、以情感商,积极推行项目流程代办制、服务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完善园区的“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的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积极推行项目流程代办制、收费明白制、服务承诺制和服务质量评价制。实行“一个窗口”办事、“一个口子”收费、“一站式”服务,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挂点。同时,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力度,切实维护园区社会秩序,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四)加大园区投入,落实税收奖励政策。一方面,处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园区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土地征用,路网、水网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为工业项目引进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同时,加快园区电网水网升级改造,进一步提升新入园项目的综合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和放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对企业发展的激励作用,大力支持和促进园区企业做大做强,对积极纳税、集约发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打造品牌、人才培训、节能降耗、管理创新等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均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