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潜江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域即高新”理念,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优环境,促进工业项目提速增效,经济运行提质增量,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为我市加快打造“一城三基地”、奋力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1-11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24.31亿元、同比增长7.07%,占全市比重69.5%;入库税收38.14亿元、同比增长82.15%,占全市比重57.9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80亿元、同比增长17.08%,占全年任务目标的98.18%。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3年工作推进情况
(一)加快推进体制改革,推动园区管理提能。一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新区建设与发展,分批为高新区配备干部52名,其中领导班子成员7名、副科级及以上干部27名、调入及招录工作人员18名。高新区先后召开党工委班子会议4次,对十个重要事项实行班子成员牵头,安排专人组建专班推进。二是加快制定改革方案。先后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高新区体制改革问题,组织考察团赴咸宁、枝江、宁波等高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赴火炬中心、省科技厅汇报争取支持,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把脉问诊,形成关于加快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方案。三是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邀请第三方专业公司高标准编制高新区总体规划,明确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的规划范围、四至边界,已形成初步成果。
(二)统筹调度工业项目,推动项目建设提速。一是强化项目跟踪督导。按照“每周跟踪督办、半月调度推进、月度会商研究”要求,对项目每个环节都实时跟踪、高效服务。共调度全市工业项目108个,总投资724.48亿元。其中,工业园区项目73个总投资675.58亿元,其他乡镇项目35个总投资48.90亿元;拟开工项目41个总投资140.13亿元,在建项目47个总投资535.46亿元。推动长飞五期、菲利华融鉴、中巨芯、达诺尔等15个项目投产,中能高端新材料、鼎龙光刻胶、广钢气体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帮助企业解决审批事项、资金保障等各类问题42个,正在推进解决问题46个。二是优化项目政务服务。开设高新区政务服务窗口,试行项目行政审批手续代办服务,协助阿科力、华耐德、广钢气体等项目办理各类手续30余件。研究起草《潜江市招商引资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方案》,制定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四张表”,形成高新区领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局统办、审批部门专办、属地政府主办的工作格局,将工业项目全流程时限由200多天缩减至122天。三是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成立高新区招商服务专班,编制高新区招商图谱,制定叩门招商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动空气储能和煤盐一体化两个百亿级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江汉盐化工精细化工项目、可赛化工10万吨烧碱续建项目完成前期论证。
(三)抓牢经济运行监测,推动园区发展提质。一是加强运行调度。高新区全体机关干部对园区132家重点工业企业实行包联服务,坚持每月深入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问题,推动企业运行提质增效。2023年全年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3亿元。二是强化企业培育。构建主动对接、全程跟踪、精准服务体系,建立重点企业培育库、试生产项目推进库,会同市科技局组织注册申报高企70家,预计68家通过认定;会同园区入库规上工业企业22家(新进规7家、小进规15家),储备入库46家;会同市科技局、市经信局申报认定瞪羚企业26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8家,拟培育新硅科技为上市企业。三是优化统计体系。坚持业务有序归口,与市统计局协同优化高新区火炬统计机制,由高新区委派专职干部在市统计局驻点办公。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潜江高新区火炬统计工作的实施方案》,逐项制定指标提升方案,压实部门、地方和企业“三方”责任。按照“全域即高新”理念,将市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6类企业都纳入火炬统计,上报数据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四)完善基础要素保障,推动园区配套提档。一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超前、建设跟进、配套到位”原则和所有项目需求对接、时限对接、资项对接“三个到位”标准,全年纳入调度基础设施项目99个,总投资31.85亿元。坚持每周赴重点项目现场督导推进,每半月通报一次项目进展情况,已完工项目30个,在建项目69个。组织完成王场园区地下管网普查、泽口园区汉南河以东片块电力规划、王场园区电力规划等重点项目,竹市110kV变电站即将建成投产。二是推进园区等级提升。正在结合总规编制有序推进解决规划布局、公用管廊建设及数字化巡检、封闭化管理等19项问题。其中,两个化工园区危化品停车场建成投入运营;王场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已建成;省道已调出;泽口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项目可研报告已批复,正在进行初步设计招标;泽口特勤站、王场消防站正在办理用地手续。三是加快园区土地征迁。建立常态化土地集中收储机制,完成泽口、王场、杨市和总口四个园区16宗土地3221.84亩收储目标。统筹园区征地拆迁资金7755.78万元,保障全市工业项目征地补偿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以及土地报批费用等。推进泽口园区金澳科技中能项目搬迁408户,已签约49户;王场园区盐化工、晶瑞项目搬迁64户,已签约47户,拆除房屋38户。
二、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
潜江高新区因为近两年才开始运转,目前所有工作井然有序,比较顺畅,没有很突出的问题。
下一步,潜江高新区将牢固树立“全域即高新”理念,以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力争2024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55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以上,为打造“一城三基地”、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作出更大贡献。
(一)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坚定不移稳增长。2023年计划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73亿元,按自然增长10%左右测算,现有169家规上工业企业预计新增产值47.3亿元。2024年,已经摸排新增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增长点60个,新增产值70.9亿元。其中,中能、诺亚、天安等28个新投产项目新增产值25.45亿元;孚诺林、菲利华融鉴、晶瑞等18个产能释放项目新增产值25.6亿元;方圆钛白、永安药业、幸福铝业等14个技改项目新增产值19.85亿元。因金澳科技停产检修预计减少产值45亿元,2024年预计净增产值74.9亿元,全年计划完成产值546.2亿元,力争突破550亿元,同比增长15.94%。
(二)统筹项目建设提速,坚定不移优环境。全面推进项目全流程优化再造、全过程帮办代办、全链条跟踪服务,确保新硅半导体、东桓生物、康新化工等22个项目迅速开工建设,力争2024年6月前开工率达到95.5%。健全工业项目问题收集、协调督办、回访落实的全流程督导推进机制,确保新轩宏、阿科力、华耐德等53个项目迅速投产达效,力争2024年6月前投产率达到45.3%,2024年10月前投产率达到71.7%,2024年12月前投产率达到100%。围绕光电子、锂电池、微电子等领域,编制30个以上产业招商策划项目,全力推进空气储能、煤盐一体化、新时代中能、巴德富、彤程新材等44个(总投资366.57亿元)洽谈项目落地。
(三)统筹配套要素保障,坚定不移扩容量。2024年计划实施危化车辆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化工综合管廊等项目25个,总投资约27.6亿元。其中,2023年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18.05亿元,2024年新建项目10个,总投资9.55亿元。从2024年计划实施的25个项目中,着力整合谋划高新区排水防涝系统提升、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项目10个、总投资约10亿元,2024年争取专项债资金约5亿元。加快王场园区消防站气防站、泽口特勤站升级、智能化管控平台、泽口至王场园区蒸汽管道等项目建设,优化园区封闭化管理方案,确保两个化工园区达到D级园区验收标准。加快推进拆迁腾地和土地收储报批供地,2024年计划收储土地3474亩、拆迁400户。加快探矿工作,力争2024年3月底取得成果。
(四)统筹园区创新发展,坚定不移增动能。推动高新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体制改革方案落地,对不同园区分类施策、分类管理,做实“一区多园”运行模式。深化高新区火炬统计改革,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确保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前进10位。完善企业发掘、筛选和培育机制,力争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0家以上,培育瞪羚企业20家以上。按照“一企一校一平台”、“一产一院”建设模式,省级研发机构总数达到50个以上,组织金澳科技、永安药业、江汉油田等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孚诺林、鼎龙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实验室,金澳科技湖北省聚烯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硅科技潜江电子半导体检测分析中心申报国家级产品检验检测机构。会同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指导市科创中心、潜龙荟智、潜网孵化器等提档升级,确保入驻企业、服务团队、举办的创业活动等符合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孵化器认定标准,力争申报成功1家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