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无害化治理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是省政府提出的“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之一。作为湖北省20个“厕所革命”试点县市之一,潜江市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市场化作业、强化落实资金保障、明确精准治理标准等方面着手,城乡一体,精准治理,进一步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大“厕所革命”工作力度,促进城乡居住环境大改观、大提升,打造优美宜居的水乡园林精致城市。现将我市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站位,精准发力,高位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潜江市委市政府按照“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目标,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省政府“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成立了市长亲自挂帅,分管市领导具体负责,市直相关部门、各区镇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高位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置工作,构建了“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管理”的新格局。在充分论证、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潜江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标三年行动方案》和《潜江市农村垃圾精准治理工作方案》。以运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建立了“户分类、点分项、站处理、镇考核、市监督”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新模式。以教育为切入点,组织开展文明市民教育,培养群众良好的文明素养、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动员群众全面参与城乡生活垃圾治理,营造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标准,落细落实,稳步实施农村垃圾精准治理
潜江市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原则,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市场化作业、强化落实资金保障、明确精准治理标准、建立督导监管机制等方面着手,实施“城乡一体,精准治理”,建立城乡保洁和分类处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每村均配1.5辆电动垃圾收集车、每村配2.5名保洁员”的办法,为保洁员配备240余辆电动垃圾收运车和劳动工具,选址建设村级垃圾集并点680个,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二是推行市场化作业。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全市403个行政村及镇村之间、村与村之间道路、河塘沟渠等公共区域内的环卫保洁实行市场化外包。由市场化公司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处理,各区镇负责对市场化公司作业情况进行考核,市城管局统一进行监管。三是强化落实资金保障。按照分级负担和“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筹措农村垃圾精准治理专项资金4093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负担2505万元,并且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区镇处级财政按辖区居民人数,每人10元/年标准,补贴588万元;全市16.8万户农户,按照每户60元/年标准,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1000万元。四是明确精准治理标准。按照“精准分类、精准收集、精准管理”的要求,农户首先将垃圾进行第一次分类处置,可腐垃圾采取自然沤肥方式进堆积池减量化处理,不可腐和危害垃圾交由村级保洁员上门收集。村级保洁员在垃圾集并点进行第二次分类处置,可回收垃圾简单分类后送废品回收站回收利用,其余垃圾收运至区镇垃圾压缩站处置。各区镇垃圾压缩站进行第三次分类处置,一般生活垃圾压缩后转运至市垃圾处理厂无害化处置,有毒有害垃圾单独移交专业处理场处置。五是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对市场化公司运行情况进行市级、镇级、村级三级督办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拨付运行费用的重要依据,对因保洁质量不达标的,按百分制从服务费中扣除。并建立退出机制,如在年度检查排名中靠后或综合评分低于75分则与市场化公司解除服务合同。
三、加大投入,攻坚克难,实现垃圾处置资源化无害化
受“邻避效应”影响,2016年潜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被迫暂缓建设,全市每日产生的550吨城乡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杨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卫生填埋。2016年底杨市垃圾处理场已经达到设计库容量。为缓解垃圾焚烧发电场项目建设期间的生活垃圾处置压力,潜江市因地制宜、“双管齐下”,强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加大投入,改造现有垃圾填埋场。投资1160万元,对杨市垃圾处理场进行了二次、三次堆高填埋,并分五个区域实行膜覆盖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场扩容增量。投入1000万元,增建生化+膜处理工艺的渗滤液处置设施设备,将垃圾渗滤液日处理能力由目前80吨提高至180吨,以解决堆高填埋造成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问题。“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潜江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河南百川畅银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建设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设计年收集利用沼气1100万立方米,可发电1500万度,对改善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二是攻坚克难,重启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分7批次组织新闻媒体记者、“两代表一委员”、项目所在地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676人次分别赴佛山南海、江苏常州等地实地考察观摩。制作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宣传短片《浴火重生 变废为宝》,在本地电视台、网络论坛滚动播放,宣讲垃圾焚烧发电知识。印发致市民朋友的公开信、垃圾焚烧知识宣传册30000余份,送学上门现场解答群众疑惑。在《潜江日报》网站、潜江新闻网、云上潜江微信公众号等各类网络媒体开展意见征求。目前,潜江市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征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款已经全部兑付,及配套工程项目建设已经启动,今年年底前能够正式启动建设。
四、主动作为,先试先行,高标准推进“厕所革命”
潜江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民生问题,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将厕所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先后在城区新建各类公厕30座。今年为响应中央开展“厕所革命”的决策部署,潜江市编制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建设、改建公厕752座、农户无害化厕所7.06万座。其中城区新建26座公厕、改建65座公厕任务,按照先试先行的要求,全部纳入2018年工作计划。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按期高质完成城区公厕建改任务,负责城区公厕建改任务的市城管局主动作为,早谋划、多思路,有效化解选址、经费难题,快速推进公厕建设工作。
(一)转换思路,破解选址难题。受“邻避效应”影响,建设选址一直是制约城区公厕等环卫设施建设的难点、热点问题。市城管局把公厕与街头小游园、口袋公园建设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外观设计突出水乡园林特色,与街道、游园相映成景。内部设施按照精致要求,人性化配置,既解决了人流集聚区域如厕难问题,又感受到了舒适的方便环境。
(二)主动对接,上门业务指导。新建难,改建更难。由于老旧公厕设计不合理,设施不完善,对周边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改建工作刻不容缓。市城管局主动与城区办事处(社区)、单位对接,开展城区老旧公厕排查摸底,摸清底数,计划在2018年改建公厕65座。针对每座公厕的地理位置、改造条件,就公厕蹲位设置、设施配置等方面向管理责任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制定一厕一改设计改造方案,指导开展公厕改建工作。
(三)多措并举,落实建改资金。潜江市作为全省“厕所革命”的试点县市,为当好先试先行的表率,实现“城乡一体、走在前列”的目标,在编制“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时,将各项任务时间节点前移,其中城区公厕建设、改建任务集中在第一年内完成,确保当年建设,当年投入使用,群众当年受益。面对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等困难,潜江市采取了政府主导,多渠道保障的模式,有效化解了建设资金难题。在城区公厕建改工作中,新建的15座固定公厕合并入城市双修、口袋公园项目,同设计、同施工;其他新建的11座固定公厕和6座移动环保公厕所需的1295万元由城投公司融资落实建设资金;65座改建公厕所需的1260万元资金由市财政予以解决。
截止7月底,市城管局负责的26座新建公厕,已经建成18座,8座正在建设。改建的65座公厕中,已经与18个责任单位及3个城区办事处协作,落实建设资金,全面推进了公厕改扩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1座改建完成,28座在建,14座正准备挂网招标,12座正在进行公厕改造施工设计财评,年底前能够按时高质量完成城区公厕建设、改建任务。
“城乡一体 走在前列”是省委高瞻远瞩的统筹谋划,也是潜江赶超跨越的有效途径,更是回应群众呼声的具体行动。市城管局作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和“厕所革命”的主要责任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其中,严把时间节点,严控工程质量,确保把民生工程做成典范工程、品牌工程、民心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