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城市管理局2018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98984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城市管理局 发文日期: 2018年01月18日 18:00:08 文  号:潜城管发[2018]3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8年01月18日 18:00:08 名  称: 潜江市城市管理局2018年城市管理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18-01-18 18:00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牢记“为人民管理城市”使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湖北省城市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法,即围绕建设潜江水乡园林精致城市这一目标,强化两大“抓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着力开展“三提高(提高担当勇气、提高工作标准、提高落实速度),夯实城市“四化”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现代化),创建“五型”班子(团结型、民主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打造“六个城管”(人民城管、高效城管、文明城管、法治城管、廉洁城管、智慧城管),竭尽全力做好城市管理工作补上城市绿色发展“短板”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党建保障,提振精气神。一是着力加强“五型”班子建设,在全局系统开展“团结型、民主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班子建设活动,严格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让团结意识和廉洁品质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二是着力开展“四讲”教育活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讲政治、讲规矩、讲廉洁、讲奉献”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向身边劳模学习,大力宣传环卫、市政工人精神,让“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无私奉献精神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三是抓好文明执法教育。继续开办“城管法治讲堂”“道德讲堂”“城管论坛”等多种载体活动,大力开展队伍轮训,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素质,认真执行“721”工作法,让文明执法的风尚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四是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建设。加强城管局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支部核心。深入推行“党建+城管”模式,办好“余培军劳模工作室”和“市政110”,塑造“园林卫士”品牌,继续开展“强转树”专项行动,打造执法规范、作风优良城管队伍,树立城管为民服务新形象,让“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五是践行“三提高”精神,树立“领导交办任务是信任、是认可、是荣誉”的理念,指引各项工作向高标准快速度目标迈进,高标准、快落实的作风在城管系统落地生根。

(二)纵深推进改革,理顺体制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纵深推进实施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管执法机构、优化执法人员设置,统筹解决执法人员身份编制,配备执法力量,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全面调整城管综合执法职责,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完善权力和责任清单,逐步向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迈进。

(三)实施“绣花”工程,提升城市容貌。以治脏、治乱、治差、治违为突破口,实施城市“绣花”工程,科学编制老城区城市双修、临街立面治理计划和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加强城市立面空间、城郊结合部、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建筑工地、农贸市场、餐饮油烟、市政设施缺损、公园游园环境提档升级等专项整治,补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容貌。

(四)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提高绿化增量。重点实施城市绿化的修补和修复,提升城市绿化综合功能。完成红梅路、潜阳西路、泰丰路、保驾路、潜阳东路、东风路、马昌垸路、湖滨路、章华中路、建设街、南浦路、章华南路、潜阳东路、杨市立交桥等10处空置地口袋公园建设;完成城南河与红梅路交汇处、城南河与紫月路交汇处、长江路桥北侧、东灏制衣门前节点绿化;完成东城大道、兴盛路、保驾路(城南河至东城大道)、翰林路、刘杨街、广泽大道(章华北路至三桥)、兴业路、长飞大道等8处道路绿化;完成污泥处理厂、城南河(污泥处理中心段)等片区绿化。

(五)实施统筹管理,推进城市排水治理。按照城镇内涝防治专项规划,会同相关部门编制完成《城市排水规划》。利用智慧城市管理手段,构建城市防洪排涝和排水泵站管理远程监控平台,在城区主要路段及所有泵站安装设置监控设备,建立指挥中心,及时、快速处置城市防洪排涝,规范排水设施运行调度管理。加大排水执法监管,配合相关建设单位搞好黑臭水体全面整治。对城市易涝点的雨水口和排水管渠进行改造,增加强制排水设施和装备,力争城市排涝能力提高30%以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逐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和泵站管理现代化水平。

(六)加强废弃物处理,提升环卫管理水平。一是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竭尽全力配合总口管理区化解民调矛盾,全心全意帮助企业投资建厂,全力以赴推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二是垃圾分类有力推进。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试点经验逐步推开,高标准开展垃圾分类。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多种载体活动,积极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打包,逐步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加强项目投资引进,探索建立餐厨垃圾单独处理、回收系统,同时按照市场化运营模式,试行餐厨垃圾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三是垃圾处理场升级改造。完成垃圾填埋场二、三、四期升级改造,按照垃圾处理规范化要求,有效拓展垃圾处理容量,做到及时填埋、及时覆膜覆盖,力争做到一万平米覆盖一次,改善场容场貌,减少民调纠纷。实施渗滤液无害化处理,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七)高位推进公厕革命,树品牌出经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改建并重、卫生适用、方便群众、水厕为主、有利排运的原则,进行公厕规划建设。计划在城区建设公共厕所10座,通过新建、附建和公共设施开放等方式,解决老城区公厕不足问题,城市新区按环卫设施专项规划实施落地。实施公厕高标准建设改造,严格公厕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标识指引系统完善,环境卫生、设施设备运行良好。集聚城管人智慧,摸索建立好经验好做法,打响“潜江公厕革命”品牌。

(八)推行全面市场化,精准治理农村垃圾。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村民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行“户分类、点分项、站处理、镇考核、市监督”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模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运营,实现农村垃圾精准治理,形成潜江模式,步入全省农村环境治理先进行列。

(九)着力开展“四化”管理,提升城管成效。一是全力促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定完善市容环卫、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管理作业标准,规范各项管理作业依照标准进行;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指导各项工作按照制度执行;制定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管理遵照程序运行;制定完善市场化改革推进进度,规范环卫保洁、垃圾转运和无害化处理以及公厕管理、市政设施维护和园林绿化管养作业、路灯工程维护等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按照市场化改革进度逐步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城市管理“常态化”。实施督办管理常态化,完善包路段责任制以及日巡查、周通报、月考评的长效管理机制。实施城管开门走访常态化,继续实施“面对面听期盼”走访活动,实施领导干部包案下访“心贴心解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城市管理成效的满意度。实施管养常态化,完善市容环境卫生及园林市政管理和养护职责,实行路段养护管理责任制、问题交办整改责任制,加强日常管理养护,实施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维护及园林绿化管养作业常态化。三是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匡定职责范围,精确工作标准,精准落实完成时限,细化目标任务指标,细化工作流程,实施市容管理、环卫作业园林市政养护精细化。四是统筹推进城市管理“现代化”。不断适应现代城市管理的要求,利用科技手段强化数字城管建设,完善数字城管监督考核机制,提升12319城管热线服务水平。探索智慧停车、智能市政设施运行、智能城市路灯照明及慢行交通系统等建设,实现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跨越。

(十)加强城管宣传,构建多元共治模式。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和“共同缔造”理念,开辟多维度城管文化宣传阵地,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开通城管政务网、微信、短信平台,与市政府“两微一端”、市政务网、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对接,充分利用局系统机关电子屏、橱窗、专栏、公园游园广场电子屏、灯箱等载体丰富城管文化建设,拍摄城管工作宣传纪录片和公益宣传动画,展现城管工作动态,传播城市管理理念。深入开展城管“六进”活动,营造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模式。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