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一直是个“老大难”,即使获得贷款资格,光准备材料、走程序就得跑断腿。“我在会计增信平台上,提出贷款需求申请,平台通过AI核算匹配,给我推荐对口的银行,银行直接使用增信会计数据评估,3天就拿到了100万,而且利率低于同期市场利率,为我扩大再生产“雪中送炭”,真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近日,潜江市从事服装加工的小微企业主刘女士,通过当地增信会计数据平台推送的财务数据,顺利从银行获得了无抵押贷款。这样的例子很多,这也正是我市增信会计数据在小微企业融资中发挥作用的生动缩影。
长期以来,“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核心症结。银行因难以准确掌握企业真实经营状况、财务数据,往往不敢贷、不愿贷。而我市增信企业会计数据,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核心信息,恰好为银行提供了“透视镜”,让企业的经营实力和还款能力变得可量化、可评估。
为推动增信会计数据发挥作用,我市高度重视增信会计数据试点工作,将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湖北省财政厅的指导下,搭建我市会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会计数据分类标准模型,提升小微企业会计数据质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找政策、找资金、找活动的服务场景。通过联合金融监管部门、银行机构打出“组合拳”。一方面,通过搭建统一的增信会计数据平台,规范和提升企业会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共享标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可用。目前全市已有2516家小微企业会计数据通过提质,实现全流程标准化改造,达到财政部小微企业增信会计数据分类标准。另一方面,引导银行机构将增信会计数据纳入信贷审批模型,开发专属信贷产品。市农村商业银行、市工商银行、市邮政储蓄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开发金融产品23个。截至目前,已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221万元。
下一步,我市增信会计数据试点工作随着使用覆盖面的扩大和会计数据应用模型的优化,将进一步围绕小微企业融资“痛点”“难点”深化改革,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