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根据省改革办、省农改办有关通知精神和省供销社党组要求,省供销社经发处(综改办)组织全省供销社开展了今年第三季度综合改革推进落实情况督查自查工作。省供销社督察组赴武汉、宜昌、襄阳、黄冈、荆门、荆州、十堰和天门、潜江、神农架林区及多个市县召开座谈会、走访出资企业和基层社、农民合作社,查看项目现场,进行实地督查。各市(州)、省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供销社及试点单位分别开展了督查自查工作,推进了供销社综合改革走向全面深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各地供销社积极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乡村振兴全面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多措并举优化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现代流通服务质量,各项改革工作有效落实,为农服务能力水平提升明显。一是全国总社在湖北专项试点取得预期成效。咸宁市供销社成立供销合作发展基金专项试点全力推进,潜江市供销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持续深入,两地基本探索出供销社层级联结新机制和为农服务新模式。二是为农服务项目和平台建设步伐加快。省供销社发挥“供销e家-荆选”省域平台龙头作用和省农村电商协会的服务功能,带动各地自建或依托淘宝、“供销e家”等第三方平台发展电商业务。武汉市社依托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生鲜食材食堂配送和福利团购订配业务;潜江市社潜网电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龙虾线上交易平台,实现日交易量达到600吨;襄阳市社将电商营销与龙头企业规模化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化养殖融为一体,推动宜城鸭产业销售额十年间增长10倍;巴东、蕲春、东宝等县市区依托供销合作社开展快递到村业务试点工作,均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三是出资企业呈现转型升级良好势头。省供销社出资的银丰、农资控股、惠侬、合投四大集团在各自主营业务领域加大创新和投入力度,传统经营服务领域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巩固,销售收入稳定增长;汉南田园综合体等新兴服务阵地进一步开拓。四是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增长态势。1-9月,全省供销社系统累计实现购销总额3346.04亿元,同比增长10.91%;其中实现销售总额1763.81亿元,同比增长9.4%;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服务面积406.12万亩,较去年同期新增108万亩;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26.7亿元。全省系统出资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409.88亿元,同比增加25.77亿元,增长6.7%。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为农综合服务方面
一是农业规模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拓展。虽然近两年来全省供销社集中托管和流转农民土地规模新增较快,但在全省适宜连片耕作和推广标准化服务的耕地面积中占比仍然偏低。从规模增速和服务覆盖率看,在适宜适度规模化服务的市县,各地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开展也很不平衡。二是服务亟需加快向产业前后端延伸。除襄阳、咸宁、潜江、随县、沙洋等少数市县外,很多地方供销社农技农机等一般性服务实力不强、特色不够,有针对性地从内涵上拓展和创新服务不多,农业社会化系列化服务功能不足,突出表现在产业后端的现代农产品流通和农产品加工增值环节发展不充分,“三产”融合综合效益不明显。三是服务主体比较单一。近年来,主要依托庄稼医院每年开展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农技服务,为农民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服务,网络社会资源参与服务不够,与农业生产服务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四是综合性服务平台仍然欠缺。全省系统已建且真正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三农”服务中心仅300家左右,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和农民生产生活综合服务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村级网点涉农综合服务功能存在短板,与建成镇、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二)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方面
从改革角度看,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发展不够,是造成供销社为农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水平的整体跃升。一是基层社管理方式传统粗放的居多,承包、租赁、歇停业的占20%左右,与农民之间还没有形成紧密的利益关系,与真正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全省系统还有40%的基层社没有完成改造,不少地方基层社还相当薄弱。二是农民合作社服务领域不宽。全省供销社创办、领办的农民合作社中,农产品类和农业生产资料类占总数的91%,综合服务类仅占总数的2%;开展了土地流转业务的农民合作社也只有14.5%,代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新趋势新方向的土地股份制、产销型、科技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比重很低。三是行业协会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是推动开展基础性的信息服务、行业人才培训服务等,向宽领域、深层次服务转型发展不够,参与政府公共服务购买的力度不大。此外,一方面政府重视、政策资金扶持等方面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政府所需公共服务的能力也明显不足,这一改革探索还处于前期摸索阶段。
(三)双线运行机制创新方面
少数县市区供销社仍未被纳入参公管理,还有的县级供销社没有独立机构编制。县市基层供销社干部职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较为严重,新进人员渠道不畅;在职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不能完全适应改革要求。约有25%的县级供销社没有建立健全理事会、监事会制度;绝大多数市县两级供销社多年没有召开代表大会。县(市)级供销社中,还有1/3左右未成立社资委或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设立投融资平台的不足一半。市、县供销合作社仍普遍面临着企业规模较小、投资能力不足、社会化服务能力弱的问题,省级出资企业渠道和服务下沉还有很大空间,全省供销社层级联结、各级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均较为松散,影响双线运行机制的建立健全和高效协同。各级出资企业引领带动作用较弱,农村流通网络资源整合不够,企业创新转型步伐亟待加快。个别市级试点单位资产分散,缺少有实质性带动力的控股型龙头企业,在本市范围内为农服务影响力薄弱。1-9月,全省系统主要经济运行指标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和同期相比企业投资收益减少,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省、市两级出资企业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四)争取配套政策支持和优化改革环境方面
2015年中央11号文件和省委22号意见下发以来,供销社改革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如咸宁、潜江利用专项试点机遇争取党委、政府更大支持,黄冈在全省首推乡镇为农服务公益性岗位,沙洋县供销社争取支持建立完善全县新型为农服务组织体系等,但也还有一些市县供销社在代拟文件或方案中,没有结合本地实际,将中央、省委精神“本地化”,造成支持帮扶政策表述过于原则和笼统,增加了文件精神“落地”的时间、精力成本。综合改革已推进三年有余,有的市县供销社班子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市县文件质量不高,或为完成发文指标任务而出文件,对改革的思想认识不充分,行动不积极,作风不过硬,工作鲜有成效。
(五)总结宣传和督办落实方面
除武汉市、黄冈市、荆门市、咸宁市、恩施州、潜江市等少数市县外(省供销社要求市级供销社和所辖试点单位开展督查并上报材料,荆门市供销社主动组织非试点单位同抓落实),其余市县、试点单位与省供销社围绕综合改革工作沟通不积极,信息交流少,总结宣传和督办落实工作力度相对薄弱,从上报的文稿材料看改革工作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总体一般化,“一把手”亲自谋改革抓落实不够。仙桃市供销社未按时报送督办督查工作材料。
三、下步思路措施
(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和手段
坚定改革信心,坚持供销社为农服务宗旨和方向围绕农业生产,强化服务方式和手段创新,将中央11号文件提出供销社“为农务农姓农”的要求落到实处。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向农业产前和产后进行延伸。巩固和扩大现有成果,在适宜连片耕作和推广标准化服务的农业主产区加快复制推广供销社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服务规模和内涵。大力发展和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打造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各类服务网点改造升级,为镇、村(社区)提供“一站式”服务。
(二)强化供销社为农服务基层基础
突出抓好县以下组织体系和能力建设,缓解供销社为农服务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深入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加强供销合作。加快基层社分类改造,推进基层社高质量发展。二是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倍增工程,加强专业生产合作。坚持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为核心,学习推广咸宁、潜江专项试点经验,突出领办创办股份制、产销型、科技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服务内涵。三是深入推进行业协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行业协会从开展基础性的信息服务、行业人才培训服务,向宽领域、深层次服务转型发展,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促进会员企业和整个行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探索建立双线运营机制
多措并举改善县市基层供销社用人机制,网络人才,为我所用;同时加强在职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人员履职效能。推进市县两级供销社普遍建立理事会、监事会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应组织召开代表大会。省、市级供销社对县级供销社加强指导,按照中央、省委文件要求,在具备一定资产基础和资产整合运营能力的县市区,推进成立社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深入推进社有企业成长工程,做大做强各级出资企业,扩大经营服务规模,提升出资企业投融资能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以股权联结、品牌联合、资源和项目合作为纽带,密切供销社上下联结,进而带动供销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重视项目规划和储备工作,增强出资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夯实发展后劲,切实发挥企业为农服务市场主体和生力军作用。
(四)大力营造改革有利环境
主要负责人要带好头,一是进一步学习和宣传中央11号文件,围绕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已出台文件转化为具体支持政策措施,在供销社定编用编、人才引进、土地出让、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以改革的实际行动、实际成效赢得党委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赖。二是增强“一把手”综合改革工作主要责任、第一责任意识,加强对本地区本系统供销社综合改革的调查研究,抓紧抓实改革督查工作,加强典型宣传和经验复制推广。三是客观全面总结本年度改革得失,提前谋划2019年主要思路和目标举措,将供销社改革推向全面深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