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大变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决战工业3000亿行动计划,狠抓运行调度、工业投资、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服务优化、工作创新,推进发展动能转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发挥重要支撑。
二、目标计划
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投资增长18%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以上;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三、主要措施
1、以决战工业3000亿行动为核心,全力以赴稳增长。制定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双过半”、三季度“大冲刺”、四季度“结硬帐”的工作方案,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抓督导。全面落实和分解工业各项目标任务,健全常态化和“点穴式”工业进度通报、排序约谈、督办督查等机制,把全年目标落实落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协调。强化经济运行综合协调,聚焦企业融资难、成本高及停产退规等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政策措施和解决办法。深化监测预警工作,强化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调度,做好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预判和把控。三是坚持政策导向抓落实。及时跟进国家调控政策,推动各项稳增长政策全面落实。四是坚持增量导向抓投产。健全增长点跟踪调度、协调服务、督办通报制度,促进一批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的工业增长点投产出力。五是坚持要素调度抓保障。强化用地保障,确保工业项目用地需求;强化用工保障,多措并举切实解决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问题;强化用电保障,加快电网建设步伐,提高供电保障能力;强化资金保障,确保工业企业贷款增长不低于10%。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壮大培育”工程。重点支持金澳科技、长飞光纤、好彩头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督办通报,确保新增规上企业30家以上,夯实工业发展基础。二是实施“三品战略”工程。持续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着力提升潜江品牌知名度,扩大工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加大“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培育牛磺酸、眼科用药等一批产品成为全球、全国“单打冠军”。三是实施“两化融合”工程。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生产、经营、管理的智能优化,打造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车间,力争1家企业成为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5家企业成为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四是有力有序去产能。着力化解和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企业兼并重组,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重点支持澳美铝业、路依甲服饰等并购重组,全年盘活“僵尸”企业20家以上。五是着力降低企业成本。加快货运铁路、化工专业物流中心、传化公路港等物流项目建设,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稳步开展大用户直供电,有效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支持企业开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政策性债转股,帮助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企上市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以“三大变革”为突破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坚持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推动产业动能转换,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绿色化、循环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企地融合发展为依托,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步伐。二是提振传统产业。围绕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企业技改扩规、靠大联强、整合重组,重点实施金澳科技、永安药业、方圆钛白、园林青酒业、潜龙药业等企业系列技改项目,提升产品竞争力;大力振兴纺织服装产业,出台专项政策,重点支持利维高建设品牌销售研发中心,推动中伦集团现代纺织产业园转移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总部+卫星工厂”服装基地模式,科学合理谋划服装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围绕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突出抓好长飞二三期项目建设,紧盯长江存储半导体产业项目、京东方液晶面板显示产业配套项目,抢占华中地区半导体原材料供应高地;全面启动“补链、壮链、延链”行动,依托装备制造重资产建设,加大玉环汽配、温州阀门、香河机柜、廊坊新型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
4、以扩大工业投资为支撑,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实施“155”项目工程,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为工业经济发展稳支撑,全年滚动调动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技改扩规项目50个以上、竣工投产项目50个以上。一是抓项目运行机制。继续实施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包保责任制、秘书代办制,为工业项目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二是抓技改扩规。深入对接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争取更多省技改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市级支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作用,健全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着力推动金融支持“万企万亿”技改工程。重点围绕设备更新换代、节能降耗、质量品牌提升、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等,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重点推动列入全省传统产业改造项目建设。三是强化项目调度。继续举办项目集中开工和项目拉练活动,着力推动安井食品、聚一虾食品、郎世坤成装配式建筑、中讯科技钛产业园、武钢气体功能岛等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完成拆迁1500户,还建安置1500户,完善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配套和园区绿化、亮化、给排水市政配套工程,完成泽口大道、广泽大道、东荆大道南延、杨市工业园中心路、盐化工物流通道等园区道路建设。
5、以安全环保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绿色发展。一是实施循环化改造工程。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点为依托,加快化工综合管廊、气体岛、固废处理中心、园区集中供热等项目建设,化工园区循环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二是实施清洁化改造工程。严格执行环保、能耗等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装备,采用先进适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污染物排放,加快形成工业绿色发展体系;三是实施安全监管工程。加大企业安全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全方位提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6、以打造服务企业家品牌为重点,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一是深化“企业家座谈会”活动,坚持一月一召开,把企业家座谈会打造成帮企、助企、亲企服务品牌。紧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定期举办“企业家论坛”,全面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二是继续开展“部门服务企业”活动,进一步明确部门服务的目标和责任,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度过发展难关;三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督查”活动,加强企业负担监管,切实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7、以创新工作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一是狠抓队伍建设。加强工业专班的业务培训和素质提升,锻造一支作风过硬、敢于作为、敢打硬仗的工业铁军,支撑、保障经信事业的发展。二是狠抓平台建设。加快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整合工业经济运行预警监测、工业项目建设、两化融合、工业企业发展动态、工业经济要素保障等数据资源,构筑立体化的工业经济分析、决策和问题解决机制。三是健全产业推进机制。组建产业发展专班,不断完善产业发展的措施、路径,形成专班负责、统筹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四大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决战工业3000亿“点题式”督查机制,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四是完善政策体系。加强调研、研判,结合发展实际,出台支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创新、支持服务升级、支持招才引智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政策保障体系,推动我市工业经济稳步向第二个千亿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