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洑大桥,于2013年8月建成通车,是我市318国道改线后第一座特大桥,桥梁全长1547米,宽度25.5米,按照一级公路标准建设,整体呈东西走向。
芦洑大桥桥名取自芦洑河, 芦洑河是汉江下游主泓道稳定后,隋唐时期汉水肆虐冲击形成的自然河流,因两岸芦苇丛生,河水与地下水涌泉并流而得名“芦洑”。芦洑河南流迳竹根滩至排沙渡,尔后分为三支,一支往东迳泗河场、刘家场进入沔阳界;第二支往东南流迳莫老潭东,再入沔阳界;第三支迳潜江城县河,转刁家庙、班家湾、潭子口、许家口至渔洋境内,源远流长的芦洑河滋润了江汉平原,如同潜江的根根血脉。
与芦洑大桥相映衬的是不远处的芦洑宝塔,根据康熙《潜江县志》记载芦洑宝塔始建于唐代,造七层浮屠,属潜江境数十座佛塔之最,耸立在县域内张戴港镇太安寺旁,与芦洑河口隔岸相望,以镇恶水,护佑生灵。万历年间,汉水暴涨,水啮陵岸,塔随即淹没。康熙年间,云游僧人雄峰重修芦洑宝塔,后于民国间倒塌。2011年,潜江市政府在马昌湖畔重建了地标性建筑芦洑宝塔,与芦洑大桥相看两不厌。
如今,芦洑大桥承担着两岸居民通行往来的重任,自建成通车以来,芦洑大桥交通量与日俱增,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轴线,桥上车辆奔驰而过,桥下母亲河生生不息,映衬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无论是朝霞初现还是日落时分,无论是站在桥上桥还是在桥下,芦洑大桥总会有不同的风光,给人“不在潜江在梦里”的体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