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承威
他,在乡村从事教育31年,桃李满园;主管学校后勤基建10多年,任劳任怨,甘作幕后英雄,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他说,无论是在三尺讲台还是在校园大舞台,教书育人始终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就是杨市办事处刘岭中学教师刘光军。
1981年,刘光军从师范毕业后参加教育工作,很快成为一名教学能手。1992年,刘光军调到刘岭中学教书,主授化学,相继荣获市劳动模范、市十佳教师、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正当他本想专心执教时,有一件小事却让他从三尺讲台退到幕后。
有一次刘岭中学雇人清洗水井,工人开口要价500元。这在上世纪90年代初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刘光军便自告奋勇,先找来水泵把井水抽干,然后带头下到井底,直到把水井清洗干净。以后,学校有什么小事都离不开他。于是,校长看出了他的后勤管理潜力,“三顾茅庐”请他主管后勤工作。
学校食堂以前的煤都靠煤贩子供应,价格太贵。刘光军听说,松宜煤矿的煤很便宜,就决定自己开车到煤矿拉煤,一车煤可节省1000多元,十几年来,仅此一项就为学校节省十几万元。刘光军又与周边种植户签订蔬菜直供协议,利用残剩饭菜和闲置水面发展生猪和水产养殖,既降低了伙食成本,又提高了生活质量。
上世纪90年代末,学校大搞校园绿化,苗木都从附近贩子采购。刘光军一边带人到荆门林场采购树苗,同时自己买来专业书籍,在校园开辟场地自育苗木,栽植绿化带,千方百计为学校节省费用。
2007年开始,学校掀起校园基建和改善办学条件的热潮,几乎年年都有大项目。刘光军面临着从校园老师到职业项目管理人角色的转变,他主动买来预算、报建、监理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向规划设计师、预算师、监理师、工程老板以及泥工、木工、水电工、园艺工虚心请教,很快成为基建项目的行家里手。
平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刘光军几乎天天泡在工地上,围着工程项目转,刘光军每年工作日达到320天。
十几年来,刘光军硬化了近万平方米场地,植活了几百株树木,教学楼、综合楼、师生宿舍、周转房相继在他的手中拔地而起。学校也先后夺得了市后勤管理十佳学校,省园林式学校,省绿色文明校园,省“四创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潜江日报2013.9.18)
相关文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