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市2019年度拟提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0-46958 主题分类: 其他 发布机构: 潜江市人民政府 发文日期: 2019年04月03日 10:54:06 文  号:无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19年04月03日 10:54:06 名  称: 潜江市2019年度拟提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发布日期:2019-04-03 10:54

根据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经组织单位申报,潜江市拟提名“盐湖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甜点预测关键技术”等6个项目申报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为确保省科技奖励的公正性,现拟提名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期为7个自然日。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提名项目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直接送交潜江市科技局。异议应当签署真实姓名或加盖单位公章,并注明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人:查忠忠        

联系电话:0728-6294379

   真:0728-6237960

通讯地址:潜江市西城市场路3号

   编:433199

 

附件:潜江市2019年度拟提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清单

 

 

                          20194月3

 

 

 

附件:

潜江市2019年度拟提名湖北省科学技术奖

项目清单

一、科技进步奖(4项) 

1.项目名称:盐湖盆地页岩油富集机理及甜点预测关键技术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首次揭示了盐湖盆地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建立了盐湖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模式;建立了针对盐间页岩储层新的实验方法和全尺度储集空间表征方法,明确了有利储层发育机理及分布;利用溶剂抽提法、热解法及二氧化碳萃取法,联合确定页岩油赋存特征,明确了页岩油富集控制因素;首次建立盐湖页岩油甜点评价标准,形成了地质预测和地震预测等关键技术系列。项目共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2项发明专利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篇。技术成果在潜江地区应用效果良好,能为湖北省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手段,能为国内外其他盐湖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借鉴,经济、技术、社会效益显著。建议提名该项目湖北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以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地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细菌、藻类等成烃生物为主的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模式,建立了针对含盐地层钻取样装置及测试实验方法,建立了全尺度储集空间表征及页岩油赋存表征方法,明确了富有机质页岩是成藏富集的基础,储集、压力是控制高产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甜点评价标准,形成了一系列甜点预测技术,申请专利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2项发明专利及1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正在受理中。研究成果创新性提出了盐湖盆地页岩油有机质富集机理以及甜点评价标准体系,形成了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甜点预测技术系列,丰富了国内相似沉积背景盆地的页岩油理论研究及技术体系,在潜江地区应用效果良好。

客观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同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十三五”页岩油战略评价及“十四五”页岩油产量接替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中石化启动页岩油产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湖北省非常规能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是湖北省页岩油勘探开发不可或缺的自主技术。

应用情况:项目研发的实验装置及测试技术,解决了泥页岩钻取样品易散裂和测试结果不准的问题,使测试结果更真实揭示地层特征。项目建立的甜点评价标准,评价出潜江凹陷潜三段10韵律甜点区面积247km2,资源量1.13亿吨,部署井位3口,2口井(王99、王57斜-16井)获工业油流,王场地区多口井持续稳产,累计产油10.4万吨,产生了较好的效益。推广应用表明,项目对盐湖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评价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技术条件。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致密油气藏油水饱和度测试仪(201721059421.7),已授权

2、泥页岩切割装置以及系统(201711471341.7),实审

3、一种盐间泥页岩层系岩相划分方法及验证方法(201810864183.X),实审

4、盐间泥页岩层系油藏地质甜点的预测方法及勘探方法(201810859875.5),实审

5、《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储层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26(1)

6、《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三段盐韵律层页岩油富集机理》,地球科学,2019:44(3

7、《Biomarker geochemistry of Eq34-10 cyclothem shale in Qianjiang Depression of the Jianghan salt lake facies Basin》,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8: 36(2)

主要完成人情况:

郑有恒,排名1,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完成页岩油富集规律研究。

梁西文,排名2,油田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赋存机理研究项目技术首席,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运行,完成烃源岩赋存机理研究。

陈凤玲,排名3,油田高级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甜点预测项目技术首席,负责项目具体实施、运行,完成甜点预测标准及地质地震预测研究。

刘爱武,排名4,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地质甜点标准与评价项目技术首席,完成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研究、甜点预测技术及有利区综合评价研究、蚌页油2钻取样及分析测试跟踪研究、蚌页油1HF井钻井设计及地质导向、页岩油富集机理甜点评价综合研究。

漆智先,排名5,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有机质富集机理研究、有机质发育模式研究、王57斜-16井压裂施工参数优化及跟踪研究、蚌页油2井取样设计及跟踪评价研究,王场地区51口试采井的跟踪分析。

钟庆良,排名6,高级工程师,地震甜点预测项目技术首席,完成地震甜点参数评价、地震甜点预测关键技术研究。

吴世强,排名7,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油有机质富集机理及白云岩成因研究、油藏解剖及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甜点标准及参数研究、蚌页油2井与蚌页油1HF井含油性评价、王场地区钻采井跟踪分析。

郭占峰,排名8 ,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油有机质发育机理及有利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甜点标准的建立及验证研究、蚌页油2井与蚌页油1HF井钻井设计、王99等井现场采油及跟踪评价研究。

管文静,排名9,技术负责/工程师,完成页岩油甜点标准及参数研究、岩石脆性指数分析及可压性评价、蚌页油2井含油性评价及烃源岩评价、有利区资源量计算及评价研究。

杜小娟,排名10,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的评价研究、甜点标准及参数研究、甜点预测技术研究、蚌页油1HF井烃源岩评价及可压性评价研究、页岩油储量参数分析及动用研究。

梁文华,排名11,技术负责/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油甜点标准及参数研究、页岩油资源评价参数优选及资源量计算、蚌页油2井与蚌页油1HF(导眼井)地化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殷文洁,排名12,工程师,完成蚌页油2井岩石可压性评价研究、有利区预测及评价研究、试采井产量及措施统计分析。

彭军,排名13,副所长/高级工程师,完成页岩油储层孔喉特征及评价研究、王57斜-16井压裂设计及后评估、蚌页油2井钻取样及分析测试研究、储量动用评价研究。

李应芳,排名14,室主任/工程师,完成页岩油储层参数评价及可动孔喉下限标准研究、岩石脆性指数计算方法优选研究、页岩油水平井组部署优化研究、王99井试采跟踪及评价研究

吴幕宁,排名15,高级工程师,完成蚌页油2井与蚌页油1HF井钻井跟踪及评价研究、水平井地质导向及钻后评估、广云1井压裂设计及试油跟踪研究、参与建立页岩油甜点评价参数及预测技术。

韩平川,排名16,工程师,完成资源量评价有利层系评价研究、甜点区参数优选及资源量计算、蚌页油2井含油性评价及储层评价。

陈长江,排名17,高级工程师,建立页岩岩心保存—样品前处理—取样工作流程制度、岩石脆性指数分析及可压性评价、页岩地层Ro恢复校正方法研究、页岩含油性评价及烃源岩评价方法研究。

龙玉梅,排名18,高级工程师,完成储层微观孔喉特征及可动孔喉下限标准研究、成烃生物识别研究、全尺度储集空间表征方法研究,参与建立了页岩油甜点评价技术。

李乐,排名19,博士后,完成储层宏观描述及微观表征研究、成烃生物沉积环境研究、全尺度储集空间表征方法研究、液氮冷冻—密闭碎样含油性评价技术应用,参与建立页岩油甜点预测地球物理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通过开展本项目研究,在剖析页岩油富集机理以及建立甜点预测关键技术过程中,培养博士后2名,培养高级工程师2名,组建1个页岩油勘探开发创新团队,实现了现场操作—试验分析—地质研究多学科全周期研究管理团队,并在潜江地区推广应用,实现了潜江凹陷新增资源量1.13亿吨,增产原油10.4万吨,实现利润15075万元。为中石化启动页岩油产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为湖北省非常规能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助力湖北能源经济发展。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均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员工,同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先导试验项目“潜江凹陷盐间页岩油勘探目标优选”(YTBXD-02-12-2017)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科研项目潜江凹陷盐间页岩油赋存特征及勘探潜力P16041)项目组成员,组长郑有恒,技术首席梁西文,其他同志为项目组成员。

 

 

 

 

 

 

 

 

 

 

 

 

 

 

 

 

 

 

2.项目名称:硫酸及盐酸废液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该项目建立了硫酸废液和盐酸废液的综合处置利用方法,实现了废酸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具备进一步作为行业示范推广的技术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申请专利3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建议提名该项目湖北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以硫酸盐酸废液为研究对象,建立以经济易得的药剂添加剂处理体系,比如贝壳等。通过简单低成本的处理流程,主要以分段式加热处理并投加相应药剂为主技术,最终获得高附加值的硫酸钙产品。

客观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同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技术总体精度要求低,制备流程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是湖北省废酸低成本处理高价值回收不可或缺的自主研发技术。

应用情况:该项目技术实现了废酸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在湖北永绍科技股份公司废酸综合处理与资源化车间进行中试与生产推广,累计成功处理了2万吨废酸液,其中硫酸钙回收率达80%,每年可创造1500万产值,项目成功技术成熟,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具备进一步作为行业示范推广的技术条件。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一种硫酸废液和盐酸废液的综合处置利用方法(201610778544.x),已授权

主要完成人情况:

汪铁林,排名1,武汉工程大学教授,在该项目中主要担任技术指导角色,主要参与了项目处理技术的构思及理论指导部分。王秋帏,排名2,技术主管,主要负责废硫酸处理部分及相应技术调整等细节工作。

吴小龙,排名3, 技术主管,主要负责废盐酸处置部分及相应技术调整等细节工作。  涛,排名4,技术员,主要负责现场安全监测等问题,以防危险事故发生。

 文,排名5,技术员,主要负责整个工艺流程的管道设计,装置维护等问题。

 宁,排名6,技术员,主要负责现场监测,样品定时收集,监控处理效果等问题。

王小晗,排名7,技术员,主要负责样品的处理,及数据统计。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湖北永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环保服务运营商,主要业务包含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污水处理运营,环保净水剂及无机盐化工产品、以及提供专业化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服务。

公司以“成为循环经济产业的引导者”为企业愿景,以“构建绿色经济、打造红色民企”为企业使命,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重点支撑项目单位、湖北省文明诚信示范企业、湖北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湖北省创新型企业建设试点单位、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建立了校企共建研发中心。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完成人为湖北永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员工,以及武汉工程大学项目组成员。

 

 

 

 

 

 

 

 

 

 

 

 

 

 

 

 

 

 

 

 

 

 

 

 

 

 

3.项目名称:潜江盐湖盆地石油精细勘探技术与实践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该项目紧密围绕石油资源高勘探程度的潜江盐湖盆地如何取得新发现,边攻关,边实践,边集成,建立了适用的潜江盐湖盆地石油精细勘探系列技术,包括资源精细评价技术,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成藏精细评价技术,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项目攻关研究期间,自主研制了一种底辟化盐系地层原始地层厚度恢复方法,申请发明专利4件,已取得发明授权专利1件,取得企业标准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取得中石化油气发现奖2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技术成果在潜江、江陵地区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其中潜江盐湖石油资源探明率由“十一五末”的54%提高到61%,并能为湖北省石油高效勘探及国内外类似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建议提名该项目湖北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以潜江盐湖盆地为研究对象。该盆地为国内外极具特色的陆相断陷盐湖,资源探明程度高,近十年来以复杂构造带、复杂岩性岩相区勘探为主,勘探目标复杂隐蔽,且油水关系复杂,成藏差异性大。针对这些特点与难点,开展成藏富集要素精细评价与圈闭目标精细刻画的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形成了一套适用的盐湖盆地精细勘探技术系列。其中,资源精细评价技术以油组、小层为评价单元,锁定重点勘探小层;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以原型盆地恢复-岩性岩相划分-储层孔隙演化研究为主线,明确重点小层储层发育区;成藏精细评价技术以成藏要素动态耦合控藏与含油性定量评价为研究重点,建立“九图一表一过程”工作方法,指出油气富集目标;复杂构造解析技术以完善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手段,重建构造模式与演化,提高构造解释准确度;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形成以叠前参数反演为核心的“四定法”,解决岩性识别多解性难题。申请发明授权专利4件,已取得“一种底辟化盐系地层原始地层厚度恢复方法”授权专利1项。取得企业标准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取得中石化油气发现奖2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东部断陷盆地精细勘探技术方法和基本理论,较好解决了潜江盐湖盆地复杂隐蔽油藏的勘探技术难题,实现了该区二次勘探的全域履盖与多层系、多类型的拓展,并在江陵地区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客观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技术适用性强,同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地指导了潜江盐湖及江汉盆地其它凹陷的精细勘探,为江汉油田原油产量近十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国内外类似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借鉴作用。

应用情况:在潜江、江陵地区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十二五”以来勘探实践取得“两个重大突破,两个重要发现”,新增石油三级储量6407万吨,其中探明储量1256万吨、控制储量2285万吨、预测储量2866万吨。在技术应用方面:一是钟潭复杂断阶带勘探实现大突破,发现钟112整装浅层近岸扇油藏(油层厚89.6米,探明储量514万吨)和潭口坡折砂规模油藏(油层最厚308.6米,探明储量574万吨);二是蚌湖向斜及周缘岩性油藏勘探取得新发现,找到广531、广70、广73等一批“小而肥”的自喷高产油藏群,其中广531井目前日产量7.2吨,累计产量1.77万吨。在技术推广方面:江陵南斜坡滩坝油藏勘探实现大突破,发现一个超千万吨增储新区带,新增石油控制储量539万吨;同时荆州背斜带新、毛场斜坡带发现多个复杂断块油藏。推广应用表明,项目成功技术成熟,具备进一步推广技术条件。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专利:

1、一种底辟化盐系地层原始地层厚度恢复方法(201610784447.1)已授权

2、一种相对古水深指标参数的测井预测方法(201610784428.9)实审

3、一种定量恢复湖盆古水深的方法(201611055810.2)实审

4、一种基于含油高度定量预测的断块圈闭评价方法(201710456485.9)实审

企业标准:

5、盐湖盆地岩性圈闭评价技术规范(Q/SH3140 0118-2016

6、探井井位提议及论证管理办法(Q/SH3140 0162-2017

7、圈闭提议评审管理办法(Q/SH3140 0163-2017

核心期刊论文:

8、盐湖盆地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方法研究(石油实验地质)ISSN:1001-6112;CN 32-1151/TE;2016,38(2):1-5.

9、潜江凹陷钟市地区油气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特种油气藏)ISSN:1006-6535;CN21-1357/TE;2016,23(4):69-72.

10、潜江凹陷潭口地区构造模式及勘探潜力(中国石油勘探)ISSN:1672-7703CN:11-5215/TE2017,22(4):84-89

11、潜江凹陷潜四下亚段油藏勘探值得关注的领域(石油天然气学报)ISSN:1000-9752CN: 42-1273/TE;2013,35(8):45-48

12、江汉盐湖盆地油气形成与运聚特征(西南石油大学学报)ISSN:1674-5086CN:51-1718/TE2018,40(6):69-76.

主要完成人情况:

刘云生,排名1,油田首席专家/教授级高工/长江大学客座教授,负责研究思路拟定、方案设计与实施技术指导,完成盐湖成藏富集要素精细评价与圈闭目标精细刻画的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提出潜江盐湖为扩展式湖盆,纵向具有三层结构;潭口地区发育盐湖特色的嵌入式结构,潜江组沉积时期为顺向断阶结构等创新性认识。指导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62口。

 ,排名2,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施的组织运行与技术攻关,完成盐湖成藏富集要素精细评价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提出潜江盐湖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断拗转换期,多级坡折控相控砂等创新性认识。组织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62口。

西,排名3,油田高级专家/高级工程师,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施的组织运行与技术攻关,完成盐湖成藏富集要素精细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组织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48口。

李铭华,排名4,研究院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结构、构造演化及盆地原型恢复研究;完成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攻关;完成江汉企业标准“盐湖盆地岩性圈闭评价技术规范”、“圈闭提议评审管理办法”编制;组织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53口。

  , 排名5,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盐湖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和精细成藏定量评价技术研究;完成盐湖盆地精细评价流程和规范编制;提出盐湖盆地油气成藏具有有序性和分割性等创新性认识;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组织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45口。

郭丽彬, 排名6,高级工程师,完成资源精细评价技术,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攻关研究;完成江汉企业标准探井井位提议及论证管理办法编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组织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50口。

 亮,排名7,工程师,完成潜江盐湖分小层烃源岩评价、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完成成藏精细评价技术攻关,参与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攻关;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36口。

梅廉夫,排名8,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完成潜江盐湖结构构造演化、盆地原型恢复及油气成藏规律研究;参与盐湖盆地成藏精细评价技术、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攻关研究。

朱美衡,排名9,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结构构造演化、盆地原型恢复、沉积储层研究;参与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攻关研究;参与组织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48口。

 辉,排名10,工程师,完成结构特征、构造演化及盆地原型恢复研究;完成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30口

  伟,排名11,工程师,完成盐湖盆地精细勘探技术在江陵凹陷的推广及应用;参与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成藏精细评价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23口。

树林,排名12,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完成潜北断裂带结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参与盐湖盆地成藏精细评价技术、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攻关研究。

陈玉明,排名13,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完成盐湖盆地复杂构造解析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攻关;组织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30口。

袁娟梅排名14,高级工程师,完成结构、构造演化分析研究; 完成盐湖盆地复杂构造解析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25口。

满惠慧,排名15,工程师,完成沉积相及砂体展布研究;参与沉积储层精细评价技术攻关;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20口。

罗书行,排名16,工程师,参与精细资源评价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18口。

艾献明,排名17,高级工程师,参与盐湖盆地复杂构造解析技术、复杂岩性区储层预测技术攻关;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10口。

  雷,排名18,工程师,参与成藏精细评价技术攻关研究;参与圈闭目标的发现和落实,参与井位部署论证、现场跟踪和钻后评估20口。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物探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利用自主研发的盐湖盆地精细勘探创新技术,培养了5名油田勘探专家、1名研究院勘探专家,组建了江汉盐湖盆地石油勘探研究创新团队,在潜江、江陵地区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勘探获得“两个重大突破,两个重要发现”,新增石油三级储量6407万吨,新的含油区块累计产油76万吨,取得经济效益17.6亿元。为江汉油田原油产量近十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潜江市经济社会稳定及湖北省能源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4.项目名称: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该项目紧密围绕具有地质储量开发潜力的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从储层精细描述、储层动用程度等方面入手,找准开发潜力区。以储层地质特点为依托,建立“地质+工程”双甜点 选井选层评价方法为基础,开展提高平面剩余油采出程度的全支撑及缝内转向压裂工艺研究;开展提高层间剩余油采出程度的细分层压裂工艺,包括机械分层、化学分层压裂工艺研究,最终建立了适用的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开发的关键系列技术。技术系列包括剩余储量甜点区评价方法,多尺度裂缝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机械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层间暂堵分层压裂工艺技术。项目攻关研究期间,自主研制了一套适用于裂缝油藏的全支撑压裂工艺方法,申请发明专利3件,已取得发明授权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已取得授权专利3件。技术成果在江汉盆地的裂缝性油藏区块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并能为湖北省石油高效开发及国内外类似盆地油气开发提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建议提名该项目湖北省2019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项目简介:项目以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为研究对象。该裂缝性油藏资源探明地质储量3430.31万吨,探明程度高,开发潜力巨大。然而,由于受地质条件,开发方式的影响,储层平面及纵向上改造不充分,油藏整体采收率偏低,开发效果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及难点,开展地质评价影响因素(储层丰度,水淹情况,井况等)、工程评价影响因素(层位,可压性等)与压后日产油的相关性分析,在地质上找出具有挖掘潜力的区域,在工程上找出能够获得较高产量的区域,形成了一套剩余储量甜点区选井选层评价方法。针对裂缝性油藏地质特点及施工特征,通过室内真三轴力学试验、压裂液优化试验、支撑剂优化试验等,研发一套多尺度裂缝“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针对裂缝性油藏的改造需求,开展了机械分层压裂工艺研究、化学分层压裂工艺研究以及控缝高压裂工艺研究,形成一套细分层压裂工艺技术系列。申请发明授权专利3件,已取得“一种羟丙基胍胶压裂液增效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和“安全丢手一体式可钻水力锚”授权专利2项。取得分公司科研成果1。研究成果改善了裂缝性油藏的开发技术现状,提高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的整体开发水平,并在老新地区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客观评价:项目研究成果技术适用性强,同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地改善了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的整体开发水平,为江汉油田原油产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国内外类似盆地油气开发提供借鉴作用。

应用情况:在老新地区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目前已累计应用20井次,累计増油4500余吨,其中老二区日产油从11.2吨升至39.8吨,采油速度由0.26%上升至0.84%,创造经济效益超1050万元推广应用表明,项目成功技术成熟,具备进一步推广技术条件。 

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专利:

1、一种羟丙基胍胶压裂液增效剂、制备方法及应用(201310078556.8)已授权

2、一种裂缝型储层全支撑压裂方法(201811368480.1)实审

3、安全丢手一体式可钻水力锚(201410415032.8)已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

1、 一种可取可钻高压注水管柱(201420475267.1)已授权

2、 致密油体积压裂启动压力渗流规律电模拟装置(201621132407.0)已授权

3、 致密油压裂缝网油水两相导流能力测试系统(201621132926.7)已授权

主要完成人情况:

陈建达,排名1,油田高级专家/教授级高工,负责研究思路拟定、方案设计与实施技术指导,完成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提出油藏精细描述的双甜点评价标准研究方法,负责方案编写20余井次。

峰,排名2,油田专家/高级工程师,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施的组织运行与技术攻关,完成多尺度裂缝“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现场实施并跟踪井20余井次。

牟莎莎,排名3,工程师,负责研究方案设计、实施的组织运行与技术攻关,完成“全支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和细分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以及推广应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解决方案。负责压裂方案编制工作、组织现场跟踪实施井20余井次。

国法,排名4,博士/长江大学讲师,完成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室内负责储层岩石力学试验实施、技术原理分析;参与方案论证20余井次。

 , 排名5高级工程师,完成细分层压裂工艺技术的机械分层工艺技术研究;完成分压滑套一体式封隔器设计;现场跟踪20余井次。

付永明,排名6,高级工程师,完成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室内负责缝内转向压裂工艺技术研究、技术原理分析;参与方案论证并实施现场跟踪20余井次。

华继军,排名7,高级工程师,完成支撑剂优化研究;参与方案论证及现场跟踪20余井次。

陈金菊, 排名8工程师,完成压裂液体系优化评价研究;参与压裂方案编制及现场跟踪20余井次。

刘海鑫排名9,工程师,完成压裂参数优化评价,参与方案现场实施及现场跟踪30余井次。

付利琴,排名10工程师,参与方案编制20余井次。

郑婷婷排名11,助理工程师,参与方案编制20余井次。

王海平,排名12,高级工程师,参与方案编制及现场跟踪20余井次。

 莉,排名13,工程师,参与前期文献调研、资料收集工作,参与方案编制10余井次。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利用自主研发的多尺度裂缝全支撑技术,培养了1名油田高级专家、1名油田专家,组建了江汉盆地裂缝性油藏压裂增产研究新团队,在老新地区应用及推广效果良好,平均单井日增油2.7t,创产值5460.7万元,创利润1310.57万元。为江汉油田原油产量2018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潜江市及湖北省能源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完成人中纪国法为长江大学讲师,是江汉盆地裂缝性地层岩石力学试验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其他人均为中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员工。同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科研项目《改善老新区块开发效果压裂工艺技术研究》的项目组成员,组长陈建达,技术首席徐峰,其他同志为项目组成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2项)

1.公司名称:武汉鑫友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武汉鑫友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称号。公司内部设有独立的研发中心,拥有先进检测设备和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 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目前具备年产石英玻璃纤维及制品150吨、石英玻璃及制品300吨、特种电光源用石英玻壳100万支。生产规模和综合实力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二位。公司自主研究开发中空石英纤维、石英纤维棉、石英纤维套管等产品。已申请专利21件,拥有授权专利21件。武汉鑫友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具有完备的技术研发组织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了技术团队相对稳定、人才价值最大化发挥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已形成了包括:产品前瞻性研究开发、最终性能检测、个性化设计、快速处理客户投诉、现场技术服务等设计、研发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该公司始终坚持依靠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制造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议提名申报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企业简介:

武汉鑫友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石英玻璃纤维及制品、石英玻璃及制品、特种电光源用石英玻壳等产品,为航天航空、光纤制造、半导体制造、特种电光源等行业配套提供高科技新材料。

公司现建设有1座产品研发中心,2栋综合生产大楼和11座标准化工业厂房及辅助设施,总建筑面积约30000㎡。拥有主要生产设备350余台(套)。每年可生产石英玻璃纤维及制品150吨、石英玻璃及制品300吨、特种电光源用石英玻壳100万支。

公司于2010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4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一贯秉承“严格管理、持续改进、真诚服务、追求卓越”的经营宗旨和“科学先导、质量为本、精益求精、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不断提升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努力开发新工艺和新产品,以优异的品质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社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产品长期供给长飞光纤、山东工陶等国内知名企业及航天科工集团一院、三院等众多科研院所。

公司现有职工总数为145人,大专以上学历51人,大专以下  94人;公司具有大专以上的科技人员有23人,占总人数的16% ,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12人。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优化环境,积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与武汉理工大学、南京玻纤院、天津硅酸盐研究所等国内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并逐渐形成了自主研发为主,联合研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培育出一批能适应企业经济快速发展所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2.公司名称:湖北硒诺唯新功能化硅胶材料有限公司

提名者潜江市人民政府

提名意见:湖北硒诺唯新功能化硅胶材料有限公司2016年以湖北省新材料行业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全国总决赛,荣获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并连续两届入选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项目计划。2017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荣获知识产权建设企业称号,并通过湖北省高价值专利产业化项目。目前公司已申请国际核心发明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递交国家商标注册申请8项。2018年刚刚递交1项中国发明,1项英国发明。硒诺唯新公司具有完备的技术研发组织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体系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确保了技术团队相对稳定、人才价值最大化发挥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硒诺唯新公司填补了新材料技术领域空白,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双重问题,创造更大经济价值,在产品净化,贵金属回收,环保等领域市场前景巨大是中国唯一、全球第二家掌握功能化硅胶材料平台技术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建议提名申报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

企业简介:

湖北硒诺唯新功能化硅胶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唯一、全球第二家掌握功能化硅胶材料平台技术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公司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已经完成了公司核心团队组建和中试场地建设,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取得系列成果,市场开拓有明显进展。公司已申请国际核心发明专利3项,其中部分已通过PCT递交英美法德日等国保护,国家发明专利9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递交国家商标注册申请8项,并2017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8年入选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及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作为潜江创新型高科技企业代表,硒诺唯新是潜江历史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以下殊荣的企业: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湖北省第一名);连续三年入选湖北省双创战略团队A类企业(整个湖北省就10家企业,武汉市占6-7席);威尔逊博士2016年及安德鲁博士2018年通过湖北省外专百人评选; 公司汇聚了一支以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的创新团队40多人,其中博士8人(外籍专家4人)、硕士1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5%,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员2人,掌握着世界最上先进的功能化材料的分析、研发和生产技术。

目前已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业务和研发合作。包括国内的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集团、金川集团等。在国际市场上,已与世界500强的德国贺利氏集团、国际矿业巨头——俄罗斯克拉斯、南非龙民矿业、日本新越、加纳矿业等建立了业务合作。2018年已完成销售100万元同时公司2019年已经获得了意向订单1800万元。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