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三代稻纵卷叶螟
(一)发生趋势
根据系统调查,结合气象条件和历史资料分析,预计第三代稻纵卷叶螟在我市中等发生(3级),局部中等偏重发生(4级),低龄幼虫盛期在8月上中旬。
(二)主要依据
1、大田普查:7月27日全市普查,稻纵卷叶螟亩蛾量80-300头,平均250头。平均百蔸卷叶率0.05%,最高达1.2%。
2、系统赶蛾:截至7月30日累计蛾量685头,平均亩蛾量137头。
3、水稻生育期:虾稻田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有利于稻纵卷叶螟取食为害。
4、气象条件:8月上中旬雨量略偏少,对稻纵卷叶螟发生无明显影响。
(三)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田:中稻田。
2、化学防治:当百蔸新卷小苞达30个以上时立即用药。
二、第四代稻飞虱
(一)发生趋势
预计我市第四代稻飞虱为中等偏重发生(4级)。低龄若虫高峰期在8月上中旬。
(二)主要依据
1、发生情况:据7月27日普查,中稻田平均百蔸虫量450头,低于去年同期,均以低龄若虫为主。局部田间湿度大、长势嫩绿田块高达800头。
2、优质稻种植面积大,有利于稻飞虱取食为害。
3、部分中稻播期偏迟,密度大,有利稻飞虱发生。
(三)防治指标
百蔸虫量达1000头。
三、第三代二化螟
(一)发生期
蛾盛期:8月10—21日
蛾高峰期:8月14—17日
卵孵盛期:8月17—28日
卵孵高峰期:8月21—24日
(二)发生量
根据系统调查和残虫普查,结合中稻长势和气象因子分析,预计三代二化螟中等发生(3级)。
(三)主要依据
1、发育进度:7月27日在积玉口、龙湾、渔洋、熊口等地调查,共查虫101头,蛹占6.93%。
2、残存基数:加权平均亩残存虫量26头,比去年32头减少23.1%,死亡率7.34%,同比去年(8.6%)低1.26%,枯心率0.2%,同比去年(0.3%)低0.1%。
3、水稻生育期:虾稻田正处于分蘖末期至拔节期,长势嫩绿,有利三代二化螟侵入、为害。
四、中稻纹枯病
(一)发生趋势
根据系统调查,结合中稻长势和气象因子分析,预计中稻纹枯病为大发生(5级),发病高峰期在8月中下旬。
(二)主要依据
1、发生情况:据7月27日普查,水稻纹枯病病田率28.4%,病田病蔸率平均26.7%。
2、菌源量:水稻纹枯病已是常发性、重发性病害,田间菌源量大。
3、品种及长势:优质稻面积大,品种抗性差,作物长势好,种植密度大,田间荫蔽大,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
(三) 防治指标
病蔸率达30%。
五、中稻穗期综合症
(一)发生趋势
预计中稻穗期综合症在我市为中等发生(3级),局部田块中等偏重发生(4级)。
(二)主要依据
1、稻曲病已成为我市中稻常发性病害,菌源广泛存在。
2、部分优质稻品种对稻曲病抗性差,有利病害侵染、流行。
3、气象条件:中稻在抽穗扬花期若遇降雨,将有利于病菌侵染,流行风险高。
六、防治意见
(一)农业防治:
加强肥水管理,做到适时适度晒田,抑制无效分蘖,减少田间荫蔽,降低田间湿度;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杜绝迟追重追氮肥。
(二)化学防治时间
八月份水稻病虫防治要认真用好2遍药,做好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穗期综合症防治。
1、第一次用药时间:8月12—16日
2、第二次用药时间:8月20—24日
(二)化学防治药剂:
1、稻飞虱选用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单剂或复配制剂。
2、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单剂或复配制剂。
3、二化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BT)单剂或复配制剂。
4、水稻纹枯病选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等单剂或复配制剂。
5、防治中稻穗期综合症应以预防为主,在中稻破口前5-7天(大苞期)开始用药,药剂选用嘧菌酯、枯草芽孢杆菌、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等单剂或复配制剂。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