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江汉平原“金三角”⑤丨一只潜江小龙虾,成就湖北大产业

发布日期:2025-08-18 10:18 来源:支点财经

盛夏时节,暑气蒸腾。夜幕降临,潜江生态龙虾城内,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品尝潜江龙虾这一“夏日顶流”。

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这份底气,源于硬核数据的支撑:今年6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编制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2024年湖北在小龙虾养殖、加工领域领跑全国,潜江“中国小龙虾之乡”品牌越来越响亮。

2023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虾十条”,明确“潜江龙虾”为湖北省唯一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同时从养殖、加工、品牌、科技、文旅等多维度为潜江龙虾产业赋能。

在政策推动下,潜江龙虾知名度不断攀升,去年,“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达527.2亿元,蝉联全国小龙虾品牌榜首,综合产值突破870亿元,勾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

如今,潜江正以“四大工程”为引擎——一产提效、二产提质、三产提级、品牌提档,聚焦四季有虾、工厂养殖、标准制定、精深加工、菜品创新等关键环节精准突破,推动潜江龙虾产业从“一季红”迈向“四季红”“一城红”辐射“天下红”,向着千亿特色产业集群全速迈进。

“网红”如何变“长红”?7月中旬,支点财经记者深入潜江调研,解码潜江虾产业的蝶变之路。

破局季节瓶颈

从“一季红”变“四季鲜”

“二号桌一份油焖虾、一份柠檬虾。”7月19日傍晚,潜江生态龙虾城内,潜江虾皇餐饮店店长董兴华忙着招待客人。

自2015年潜江龙虾生态城开业便扎根于此,董兴华见证了潜江龙虾产业的变迁:“搁以前,冬天能见到鲜虾都算稀罕事,现在四季都有鲜活虾上桌,游客一年比一年多,生意越做越红火。”

小龙虾曾是不折不扣的“夏日限定”。冬季的小龙虾打个洞、窝一冬、不长个、不繁衍,处于“休眠”状态。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波介绍,小龙虾喜暖畏寒,过去小龙虾只有春夏两茬养殖,产业发展总被季节卡着脖子。

对潜江而言,鲜虾供给是产业跃升的关键。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从全国消费市场来看,随着餐饮便捷化、年轻消费者扩容等因素,小龙虾消费市场近年来逐步扩大,扩大供给可以进一步抢占市场。

瞄准冬季市场的空白,2023年,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7家科研院所和高校,通过创新池塘精养、温棚土池和工厂化养殖等特色养殖模式,率先攻克了“四季有虾”核心技术,让潜江小龙虾从夏日“网红”变四季“长红”。

走进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精养池内,智能监测设备随处可见,水温、pH值、溶氧量等数据实时显示;工厂化养殖车间内,标准化“独栋虾舍”配备四季恒温系统,小龙虾在舒适环境中全年保持最佳生长状态。

“我们从‘住、食、种’三方面下功夫。”李明波详解技术突破,通过水温调控与种质优化,实现种虾培育、苗种生产全年无休;筛选出耐寒性强、生态功能优的水草品种,搭配微生物技术稳定水体环境;饲料采用微生物发酵处理,再加上肠外营养精准补给,确保小龙虾吃好住好长得快。

技术创新带来的是产业“量质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潜江小龙虾养殖产量达12.25万吨,同比增长4.6%;交易产值达75.27亿元,同比增长4.4%。

今夏,在全国小龙虾价格普遍回落情况下,潜江小龙虾逆势上涨。数据显示:上半年,小青虾与中青虾价格分别同比上涨16.7%、8.2%。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章云表示,随着“四季有虾”的技术推广,冬春虾拉长了供应窗口,有力缓解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波动。

从虾苗到终端

“吃干榨尽”每只虾的价值

供给端靠技术突破季节瓶颈,加工端则凭创新打开价值空间。

当前,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迅速增长,产区间竞争白热化,单靠鲜虾难以抵御市场风浪。潜江的破局之道是:跳出“就虾卖虾”的传统模式,让小龙虾从餐桌爆款美食变身生物医药原料,龙虾产业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跃升转变。

在湖北新柳伍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鲜虾经自动分拣、深度清洗、精准剥壳后,进入零下196℃液氮速冻“隧道”,短短几分钟,一款单冻虾尾便新鲜“出炉”——其口感与营养还原度高达97%以上。这款产品年销售额达8亿元,不仅覆盖国内各大商超,更远销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

“虾子全身都是宝,一点也不能浪费。”新柳伍集团董事长助理陈清介绍,企业2003年成立至今,从一个小加工企业成长为年产值近20亿元的企业,核心在于对龙虾价值的深度挖掘。除了调味虾、单冻虾仁等主流产品,在该企业,虾头虾壳被提炼成虾粉、虾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去年产值17.5亿元,今年剑指20亿元。”陈清说。

这样的产业链延伸,在潜江并非个例。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废弃虾壳经脱钙、脱色等工序,摇身一变成为可直接口服的甲壳素胶囊;湖北神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小龙虾经杀菌、搅拌、翻炒等工艺,化身即食虾尾、龙虾酱、小龙虾方便面等新潮食品,精准对接年轻消费群体;湖北莱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吮指双拼龙虾尾、什锦龙虾尾、速冻龙虾仁等20多款产品,畅销全国、出口海外,仅莱克龙虾尾一个单品就占据了全国50%的份额。

数据显示,潜江48家小龙虾规上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万吨,年加工产值270亿元,构建起一条完整的“从虾苗到终端”产业链。

中国餐饮产业研究院院长吴坚分析,当下,小龙虾消费呈现“年轻化、女性化、家庭化”特征,小龙虾元素正渗透休闲食品,行业正探索“餐饮+零售”融合模式,部分品牌将小龙虾酱料、速冻虾尾等纳入零售产品线,拓展非餐时段收入。

瞄准这一趋势,潜江多家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新赛道:新柳伍推出“吮指虾尾”休闲食品,让小龙虾化身为口袋零食;虾皇与良品铺子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将围绕小龙虾休闲即食产品供应项目展开合作,共同抢占零售市场。

布局“百城万店”

潜江龙虾“飞”向全国餐桌

当供给与加工两端持续突破,潜江又以“百城万店”工程为抓手,打破地域限制,让潜江龙虾成为全国消费者的家常菜。

在广州锋味情潜江龙虾店,傍晚6点刚过,等位区便坐满食客。“每家门店严格按照供应链标准,每天从潜江冷链配送鲜活龙虾,确保食客尝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潜江味道。”潜江市商务局副局长吴维介绍,标准化运营是“百城万店”工程的核心。

潜江市龙虾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潜江龙虾品牌店超4000家,采用其食材与标准的餐饮店突破1万家,通过统一品牌标识、装修风格和菜品标准,形成全国连锁矩阵。

为破解传统虾店“依赖厨师、口味参差”的痛点,今年,潜江推出“中央厨房+配送站点”模式,用“克级精准投放”取代经验主义,将所有食材量化。目前,已在武汉布局8个提货窗口,同城一小时直达。

让潜江龙虾走向千家万户,潜江构建了“从池塘到餐桌”的全链条保障体系。在供应端,小龙虾交易中心可实现14小时国内600个城市直达。在培训端,龙虾学院成立9年来共培养厨师2万余名,确保门店的口味和服务一致。

走进位于潜江后湖管理区的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支点财经记者宛如置身火热的水产“战场”。660多家商户档口前,“虾哥虾嫂”手法娴熟地分拣、打包,按个头、重量、品相将小龙虾分类。之后,贴有“潜江龙虾 红遍全国”醒目标语的保鲜箱,被搬上运输车,奔赴全国各地。

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由湖北潜网生态小龙虾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运营,该公司以交易中心为枢纽,打造了直达全国600余城的运输网络,整合了3000多辆冷链物流车、1200个城市配送网点,确保新鲜小龙虾14个小时直达全国。

“‘百城万店’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而是品牌价值的渗透。”吴维强调。

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认为,终端门店的成功突破创造了巨大市场价值,让全国消费者对“潜江龙虾”这一湖北唯一龙虾区域品牌认知度不断提升。

跨界融合

新业态突破发展瓶颈

今年5月,直播带货界的“流量王”董宇辉来到潜江,一场龙虾溯源直播引爆网络。在“中国虾谷”,他带着网友见证潜江龙虾从捕捞、分拣到烹饪的全过程。

“坐等潜江小龙虾到货。”“馋哭了。”直播间内,弹幕刷屏不断。这场潜江龙虾与直播带货的首次跨界融合,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据不完全统计,当天在“与辉同行”直播间,共销售潜江龙虾39万单,金额高达4100万元。

近年来,电商平台积极布局小龙虾供应链,“田间直播”“产地直连”等模式让消费者下单即锁定虾源,大幅提升物流时效。各大产区也大力支持发展小龙虾电子商务。如江苏盱眙的全球龙虾交易中心电商集聚区,构建起覆盖小龙虾养殖、仓储、加工、交易、物流、电商直播、文化推广的全产业链平台。

面对电商领域的后发现状,潜江选择借势而上:与国内主流电商平台合作,举办多场“潜江龙虾季”“溯源”等主题直播活动,仅今年上半年,潜江龙虾网上销售额就达3亿元,线上知名度快速提升。

《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5)》指出,当前,小龙虾消费场景从传统餐饮向多维度拓展,已形成“餐饮+零售+文旅”融合的立体化格局,文旅融合是小龙虾消费新的增长点。

瞄准这一增长点,潜江深挖龙虾的文化价值,举办“楚韵虾香 奔跑潜江”马拉松,融合体育与美食;潜江龙虾“产业博览会”汇聚全球客商,并引入“电竞+非遗”“科技+文旅”“线上+线下”等跨界联动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数据显示,去年潜江游客接待量突破750万人次,龙虾文旅正成为城市新名片。

为加快形成千亿级龙虾特色产业集群,潜江市委书记叶杨表示,该市将持续抢抓“虾十条”政策机遇,加快推动小龙虾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一是创新技术模式,深入开展种苗选育繁育、养殖模式更新、技术标准制定等科创攻关,全面推广“四季有苗、四季有虾”新模式,实现护好水、养好虾、养大虾、一年四季都有虾。

二是创新精深加工,深度利用小龙虾甲壳素、虾青素、壳聚糖、壳寡糖等衍生物,创新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建立从田间到车间再到桌面、化妆台的全产业链体系。

三是创新消费场景,深入开展潜江龙虾走出去、进高校等系列活动,探索虾卡等新型营销模式,建设辐射全省、面向全国、链接世界的小龙虾产业供应链平台,让小龙虾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支点财经记者 张宵祎 / 通讯员 周瑞)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