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稻施肥存在的问题及施肥原则。
1.1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锌肥少施用;氮肥前期施用过多,穗期基本不追施。
1.2施肥原则:①增施有机肥,实行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②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氮肥分次施用;③基肥深施,先施肥再翻耕耖田;④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中稻磷肥用量;⑤适当降低磷肥总用量,适当增加钾肥和锌肥用量。施用单质肥料,氮肥选用尿素,磷肥选用普钙或钙镁磷肥,钾肥选用氯化钾;施用复混合肥宜选含氯的复混合肥料,配方以45%23-11-11;42%21-9-12,21-10-11,21-7-14等相近配方为主。
1.3施肥建议:在亩产600~650公斤条件下,依据土壤肥力高低,氮肥养分(N)总量控制在11~13公斤/亩,磷肥养分(P2O5)3~4公斤/亩,钾肥养分(K2O)5~6公斤/亩,每亩基施七水硫酸锌0.5~1公斤。氮肥的40~50%作为基肥,20%作为分蘖肥,30~40%作为穗肥,基追施氮肥可都用尿素,追施尿素在分蘖期 和孕穗期前2~3天施用,施后合泥;磷肥、钾肥、锌肥全部作基肥;基肥在翻耕或耖田前施用;在孕穗期可采用叶面喷施0.5%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液1~2次;如施农家肥料1000~2000公斤/亩,则基施化肥可酌情减少氮养分(N)1~2公斤,磷养分(P2O5)0.5~1公斤,钾养分(K2O)0.5~1公斤。
2.玉米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施肥原则。
2.1玉米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重化肥,轻有机肥,土壤肥力水平不高,导致增产潜力不足;②重氮、磷肥,轻钾肥,普遍重视氮肥和磷肥的使用,不重视钾肥的补给,养份供应不均衡,钾肥投入不足,后期脱肥,③当前在肥料施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对中微量元素重视不够,不施或施入不足的问题。玉米缺镁,下部叶间出现白色条纹,后干枯死亡。玉米缺硫,整株黄化。玉米缺锌,得白条干叶病。玉米缺铁,心叶出现条纹花叶。④肥料表施,基肥只随旋耕施入,不能全部翻入土中,部分肥料裸露地表,肥料损失严重。⑤基肥与追肥比例不合理、追肥时间不恰当等问题。前期施肥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后期供肥不足,生殖生长不足,籽粒不饱满,减产。
2.2玉米施肥原则: 注重有机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 。 大力宣传有机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的作用,推广以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注重开发和利用有机肥源。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积极开展土壤养分化验,掌握土壤肥力水平和养分状况,为配方提供科学依据。600 kg以上的高产田在亩施2000 kg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15~18公斤,P2O5 8~10 公斤 ,K2O 5~6 公斤,使氮磷钾比例达1:0.5:0.4,同时配施锌肥1.5~2 公斤。
2.3玉米施肥方法:合理分配基肥与追肥使用量。磷肥全部基施,氮肥40%作基肥,60%作追肥,一般应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肥,也可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亩追尿素15~20公斤,钾60%作基肥,40%作追肥,结合追施尿素一起施入。追肥采用穴施或条施,深度7~10 cm,施后要覆土。
3.甘薯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施肥原则。
3.1甘薯施肥存在的问题:① 重化肥,轻有机肥;②重氮、磷肥,轻钾肥,普遍重视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钾肥投入不足,甘薯品质不高。
3.2甘薯施肥原则:甘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钾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甘薯喜钾,增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均有明显作用。甘薯苗期吸收养分少,从分枝结薯期到茎叶旺盛生长期,吸收养分速度加快,吸收数量增多,接近后期逐渐减少,至薯块迅速膨大期,氮磷的吸收量下降,而钾的吸收量保持较高水平。缺氮,老叶首先呈现缺绿,叶片数、分枝数减少,叶片缩小,节间缩短,叶片容易发黄早衰,严重影响产量。缺磷,会造成叶片变小,呈暗绿色,失去光泽,茎蔓伸长受阻,老叶出现大片黄斑,变紫色,不久即会脱落。缺钾则表现为叶小,节间和叶柄变短,叶色暗绿,后期叶的背面出现褐色斑点。甘薯忌氯,施用含氯化肥超过一定量时,会使薯块淀粉含量降低,而且薯块不耐贮藏
3.3甘薯施肥方法:施肥技术:中等肥力水平下甘薯全生育期每亩施肥量为农家肥2500~3000公斤 (或商品有机肥350~400公斤)、氮肥12~14公斤、磷肥6~8公斤、钾肥9~11公斤,氮、钾肥分基肥和二次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化肥和农家肥(或商品有机肥)混合施用。基肥:每亩施用农家肥2500~3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300-400公斤,尿素4~5公斤、磷酸二铵13~17公斤、硫酸钾5~7公斤。推荐施用长效肥。 追肥:薯块膨大期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6~19公斤、硫酸钾13~15公斤。根外追肥:甘薯生长中后期,可用0.5%的尿素稀释液,或2%~3%的过磷酸钙液,或5%的草木灰水,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6~7天喷一次,喷2~3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