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农业发展中心工作要点

索 引 号: 011396186/2021-09527 主题分类: 农业、畜牧业、渔业 发布机构: 市农业发展中心 发文日期: 2021年03月04日 10:45:17 文  号:潜农发发〔2021〕1号 效力状态: 有效 发布日期: 2021年03月04日 10:45:17 名  称: 2021年市农业发展中心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1-03-04 10:45 来源:市农业发展中心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工作意义重大。我市农业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东进南扩、产城融合,四区联动、全域振兴”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争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定粮食生产,突出打造“潜江龙虾”千亿产业,加快半夏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保持农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促进虾-稻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一是抓好虾-稻转型升级。积极争取中央、省级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养殖基地提档升级,提升集约化、规模化、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依托院士专家科技服务“515”行动,因地制宜开展虾稻共作繁养分离、立体综合生态种养等模式的推广,加快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型。2021年推广虾稻共作繁养分离模式10000亩、虾稻共作立体综合生态种养模式5000亩。二是支持推动二三产业。支持华山、莱克等13家小龙虾本土加工企业,实施技改扩规,全面提升加工工艺与技术,增加产能;提高小龙虾综合利用水平,拓展小龙虾精深加工,深度开发甲壳素,增加小龙虾产品附加值。支持做强做大湖北小龙虾交易中心,支持小龙虾文旅产业开发。(责任单位:渔业发展科、龙虾产业发展科、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二)推进半夏、蔬果产业发展。修订完善半夏种植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切实强化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全市半夏生产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争取引进一家企业建设半夏加工厂,实现转化升值。半夏种植面积1.7万亩以上,产值1.7亿元以上。持续推进保障菜篮子工程安全生产,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产量85万吨,产值26亿元,其中新增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000亩,筹办好全省蔬菜生产工作现场会。(责任单位:种植业科、市蔬菜办)

(三)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严格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优质水稻、优质高蛋白大豆、小麦种植面积,扩大马铃薯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组织实施好7.6万亩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水稻项目、5万亩水稻部级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及1万亩(大豆)特色粮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项目、2.5万亩油菜轮作试点项目。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153.3万亩,力争全年粮食总产达60万吨以上。(责任单位:种植业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加快恢复生猪产能。通过实施项目,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引进良种,推广技术,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扩大生猪产能。重点做好融通农业(武汉)有限公司20万头生猪一体化项目服务工作。力争2021年年末生猪存栏达48.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达4万头,产能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责任单位:畜牧特产科、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动物疫控中心

二、加快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五)扩大潜江龙虾品牌知名度。3月18—20日举办2021年中国(国际)小龙虾产业大会、2021年潜江龙虾开捕仪式,6月中下旬举办第十二届湖北(潜江)龙虾节暨第五届虾-稻产业国际博览会,组织邀请全球小龙虾从业者来潜江考察、交流,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潜江虾-稻产业,扩大潜江龙虾品牌知名度,使我市虾-稻产业博览会成为全球虾-稻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为2021年小龙虾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责任单位:龙虾产业发展科、对外交流科)

(六)打造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聚焦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潜江虾-稻、潜江半夏、潜江大豆、潜江果蔬等特色产业集群,开展“潜江大豆”和“黄湾贡藕”地理标志产品登记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做优做强农业全产业链,加速形成“接二连三”的格局。(责任单位:龙虾产业发展科、种植业科)

(七)实施虾-稻产业“走出去”战略。积极组织潜江虾-稻加工、餐饮、电商企业借助各大展会平台展示潜江虾-稻系列产品,推广潜江虾-稻品牌。通过举办虾-稻产业博览会、产业大会等高规格活动推广潜江龙虾品牌,推动市场环境向好发展。着力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业走出去”转变。扩大战略合作协议地区覆盖面,强化沟通、交流、指导,输送潜江龙虾、虾稻共作标准化种养技术。责任单位:龙虾产业发展科、对外交流科)

(八)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潜江龙虾”“潜江半夏”品牌优势,加大开展潜江龙虾、潜江半夏招商推介活动力度,宣传我市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产业优势及营商环境等,吸引外商来潜投资。(责任单位:对外交流科、龙虾产业发展科、市蔬菜办公室)

三、强化科技装备支撑

(九)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大力推广绿色高效农机化技术,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52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实施绿色农机推进工程,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年资金使用率和兑付率达到95%以上。(责任单位:农业机械化科、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十)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做好各项“三新(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新机具)”技术的推广,重点推广虾稻共作繁养一体化标准化、虾稻共作繁养分离、虾稻共作立体综合、蛋鸡“124”、肉牛(羊)“麦玉玉”等新模式,高标准开展粮经饲统筹、粮菜连作、大豆间作玉米、棉花轻简化及棉田间套、虾稻田埂油菜多用途等示范。完成线上培训1.5万人次以上,线下农业技术培训50场次,培训8000人次。(责任单位:科教培训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十一)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统筹做好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6种常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覆盖率100%,抗体水平合格率70%以上。全力巩固扩大血防成果,认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继续做好生猪保险工作。高标准完善实验室规范化改造建设,年内通过省级达标验收。(责任单位:畜牧特产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十二)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熊口镇、高石碑镇农技综合服务楼建设,使其尽快投入使用,积极争取省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覆盖面,改善其他镇处农技中心基础办公条件。(责任单位:科教培训科、项目发展科)

(十三)培育高素质农民。重点围绕我市虾稻、半夏、果蔬、畜禽、水产、农机等大宗和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培育水稻综合种养、畜禽产业、虾稻共作、农机合作社、农业无人机等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300人以上。同时做好2020年度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工作。(责任单位:科教培训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四、助推乡村振兴行动

(十四)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碧水保卫战、实施净土保卫战,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种植业减肥减药行动。认真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省级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020年省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江汉流域生态环境整治建议书。按照环保督察工作要求,加快推进冯家湖退池还湖和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实施好农村能源项目,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厕所革命。(责任单位:生态保护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生态能源局、市龙湾渔场)

(十五)鼓励引导农村创新创业。继续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培育一批扎根乡村、服务农业、带动农民的创新创业群体。进一步增强主体帮扶社会责任,提升农村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发挥帮扶带动作用,提高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比率,切实筑牢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阵地保障。(责任单位:产业扶贫办、科教培训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市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

五、加强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

(十六)加强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史,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全面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责任单位:人事科、所有二级单位

(十七)抓好其他各项中心工作。圆满完成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做好政务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统筹抓好群团、统战、综治、信访、普法、工会、创文、创卫以及安全生产、档案管理、网信安全等工作,为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责任单位:办公室、人事科、企业管理科、生态环保办)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