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农忙时,潜江市竹根滩镇1.3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基地里,原本一垄垄覆好的可降解膜却不见踪影。
“以前的传统地膜,会在土壤里留下很多残留物,造成土壤板结。”该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铺上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能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透气性,而且可以完全降解,解决传统地膜的残留问题。
“全生物降解地膜是一种以生物降解材料为主要原料、具有生物降解性能的新型薄膜。”潜江市生态能源局负责人朱少平介绍,它不污染环境,还会和田里的尾菜一起成为下一茬的肥料。
多年来,农用地膜按重量销售,在同等覆盖面积下,地膜越薄,使用成本越低。所以多数农户会将轻薄的传统地膜反复使用直至废弃,而这样造成的“白色污染”一直是农村环保的一大难题。
今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地膜联合监管“百日攻坚”行动,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促进地膜科学使用处置。潜江则通过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1.3万亩、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专业回收15万亩,改变了农用地膜的市场环境。
在潜江市龙湾镇废旧地膜回收网点,李台村村民黄大爷正开着装满了废旧地膜的农用车在门外排队等候。“加厚膜回收价比普通地膜每公斤多将近2块钱,而且送加厚地膜去回收,每公斤还给1元补贴”他告诉记者,使用新推广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对于像他这样的农户来讲,就可以收获地膜补贴和卖旧膜两笔钱。
目前,潜江共设置了45个专业废旧地膜回收点,促进地膜应收尽收。各回收网点将废旧地膜回收后,将运往企业通过二次加工制成塑料制品,最大程度地减少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
“我们鼓励各区镇街道依托大型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建立回收网点,并按照每个网点3000元进行补贴。”朱少平介绍,目前,潜江通过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实现地膜回收率稳定在85%以上。
(长江云新闻记者 林浩 李理 通讯员 刘琼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